第14節(1 / 2)

這份執著,倒也讓人感到欽佩。

穆淵知道青青與楚瑤主仆情深,現在肯定不舍得離開楚瑤,怕因為自己的緣故讓青青被留了下來,到時候她不高興,趕緊說道:「沒事的公主,您把青青帶去吧,我可以等,等多久都沒關系!」

「噗嗤。」

饒是楚瑤有心忍著,也還是笑出了聲來,調侃道:「等什么?」

十七歲的少年面色一紅,一時看向青青一時又低下頭去,兩手緊張局促不知該往何處安放。

亭中的氣氛因為少年的尷尬反倒活躍起來,不復之前的沉悶與陰霾。

第12章 嫌棄【捉蟲】

張安回了榮盛齋之後,立刻讓人去打聽今日之事到底怎么回事,寧安寨的兄弟們怎么會跟著君上進了楚宮。

得來的消息是珍月公主於寧安寨寨主有恩,穆寨主聽聞公主出嫁,此次特來送嫁。

張安這才模模糊糊想起,何大錘跟他揮手告別時好像是隱隱約約說到了什么公主,有恩,之類的字眼,但當時他沒聽清。

弄清楚這其中關鍵之後,他立刻找到了自己的東家,把這件事報了上去。

作為一個在楚國經營了近百年,生意遍布五湖四海的商人,東家自然要與各處人馬打好交道,所以也十分看重與寧安寨的關系。

之前數次想給寧安寨送上厚禮,寧安寨都以寨規嚴明為由拒絕了,除了接受了他們幾壇美酒,再也沒收過其他任何東西。

此時聽說寧安寨不遠萬里前來,只是為了給珍月公主送嫁,東家沉吟片刻,最終拍板。

「准備厚禮,給公主添妝。」

張安來稟報此事,其實打得也是這個主意,但是因為自己不敢做主,所以才跑了這么一趟。

既然東家定下來了,他自然是樂見其成的,立刻帶人回去准備了豐厚的禮物,裝了滿滿兩架馬車,十幾個箱籠,才托人向宮中報備了,經過檢驗之後將東西送了進去。

有一就有二,能在楚京立足的商戶多少都有些背景,受過寧安寨恩惠的自然也不止榮盛齋一家。

另有兩家商戶緊跟著給楚瑤送去了添妝,其余不知情的商戶派人打探出其中內情,得知寧安寨是保一方平安,護送商隊還分文不取的山寨之後,也立刻送去了添妝。

畢竟作為商人,誰知道自家生意以後會做到哪里?會不會路過寧安寨地界,受寧安寨庇護呢?

既然有這個可能,那便要提前做好准備,等將來真的路過了寧安寨,搭話的時候也好說一句「我們也曾給公主添過妝」。

眼看著城中不斷有人給公主送去添妝,百姓們不明所以,自然少不得詢問一番。

於是寧安寨在大燕邊境的所作所為被人一再提起,他們是如何剿殺土匪,如何安撫鄉民,如何護送過往商隊,又是如何分文不取,到最後儼然成了百姓心中神明一般的存在。

而每當有人問起這和珍月公主有什么關系,人們語焉不詳,經過一番胡亂猜測和添油加醋,漸漸傳為是珍月公主讓寧安寨駐守在那里,是珍月公主讓寧安寨庇護鄉民。

珍月公主當年回到楚國,為了減輕楚國對戰燕國的壓力,所以安排寧安寨兄弟們擋在了那里,讓燕軍不能從那里攻打楚國,保住了楚國一方平安,也讓楚國不用分出多余的兵力拉長戰線。

有說書先生瞅准了這個時機,將此事編纂為話本,在酒樓茶肆宣講,備受百姓喜愛。

講到動人處,百姓跟著垂淚,講到激烈處,百姓跟著憤慨。

不過幾天工夫,楚瑤在楚京名聲大振,街頭巷尾上至八十老叟,下至八歲小兒,都能說出幾句與她有關的事。

至於是真是假,自然無從得知。

亦有平民百姓自發送上添妝,多的或許有百十兩銀子,少的可能是自己縫制的衣裳鞋襪或是家中舍不得吃的雞蛋。

雖不貴重,卻勝在一番心意。

楚瑤得知後命人將百姓們送來的銀兩和雞蛋等物都原樣送回去了,只有衣裳鞋襪收了下來,表示已經收到他們的心意,這就足夠了,至於其他,都不重要,讓他們不要為了她而破費。

也因此,她在百姓中呼聲更高。

事後楚瑤將穆成找來,問他:「這是不是你做的?」

穆成淺笑:「公主大義,本該為楚國所有百姓知曉,穆某不過順水推舟而已。」

楚瑤哭笑不得:「我不過是救了你們兄弟二人,你們在大燕邊境安營扎寨庇護百姓那是你們自己的功勞,何必推讓給我?」

「並非推讓,正如之前所說,沒有公主便沒有我穆氏兄弟今日,也沒有寧安寨今日。沒有寧安寨,就沒有庇護百姓之說。既如此,這功勞自然是公主的,何談推讓。」

楚瑤輕笑一聲:「此事傳揚出去,不知多少人要後悔當初一時猶豫,沒有救下你們。」

穆成亦是輕笑,只是這笑容有些陰沉。

「並非所有人都如公主一般,在那般境況下還會對我們兄弟二人施以援手。世人大多先計較得失再考慮行事,既然他們當初計較之後猶豫了,那么此時後悔也是為他們之前做出的選擇而帶來的結果而已。」

楚瑤自然明白他言語中的意思,點了點頭沒再多說,只道這件事適可而止即可,不要再讓百姓的情緒繼續發酵,不然不見得是好事。

穆成點頭,退了出去。

而此時,楚沅也正與幾位朝臣一起議事,討論的無非還是穆氏兄弟以及他們給楚瑤帶來的豐厚添妝。

經過幾日幾夜不停不歇的忙碌,楚宮下人終於將那近千個箱籠清點完畢,而之所以能這么快統計好,還是因為寧安寨裝箱的時候就列過詳細的清單,分門別類十分清楚,不然估計等公主婚期到了都統計不完。

那些箱籠里的東西確實如他們所想,富可敵國,甚至隱約有超過楚國國庫的架勢。

因為這些東西都是穆氏兄弟從燕國帶來的,燕國富庶數百年,又一直享有各個藩國進貢,即便同樣是寶石,燕國的寶石也比其余幾國的要貴重很多,其他東西自是亦然。

這些東西楚瑤別說這輩子,就是下輩子下下輩子也花不完。

「太多了……都帶去魏國,也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