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節(1 / 2)

但離開前, 她又最後去見了魏延一面,將一封信交給了他。

「是……是徐公的信?」

魏延見到信之後頗為激動, 迫不及待地打開, 看過後臉上涌出難掩的笑意。

「徐公說了什么?」

魏夫人也頗為好奇。

她雖是一介女流,但出身書香門第, 自幼又常與父母一同外出游歷,所以對徐公也是久仰大名。

魏延將信交給了她, 魏夫人一目十行的看過, 不由伸手掩唇, 驚訝而又欣喜。

「徐公他……他願意襄助我們魏國?」

楚瑤勾唇笑了笑:「是啊,兒媳也是剛剛收到師父的信,他信中表達了這個意思, 又托我將這封信轉交給父親母親,所以兒媳趁著還未離京, 趕緊來了。」

這信若再晚到兩日,她或許就錯過了。

魏夫人將信放下,激動地拉住了楚瑤的手。

「這都多虧了瑤瑤你, 若不是你,徐公怎么會願意出手幫助我們魏國。」

要知道魏周兩國國勢相當,盡管魏國現在占了一時的優勢,但天下局勢瞬息萬變, 誰知道下一刻會不會就被周國扳回一城呢?

楚瑤亦拉住魏夫人的手:「母親想多了,師父一直在關注這天下局勢,做出這樣的決定也是因為他認為魏國比周國更適合一統天下,這都是出於師父自己的本意,又豈是我一個弱女子可以影響的。」

話雖這么說,但在此次鰩水關事件之前,徐公卻從未吐露過這個意思,可見還是這次的事情對他產生了影響,才讓他做出了這個決定。

魏延知道楚瑤是在自謙,亦不再與她相互推讓,直接道:「公主為我魏國得來如此助力,我本應對你多加封賞才是。」

「但公主既不缺聲名地位亦不缺金銀珠寶,我再以這些東西獎賞你實在沒什么意義。」

「不如公主直接說你還想要些什么,但凡我能滿足的,一定盡力。」

楚瑤來之前確實是有些條件想對魏延說的,也一直在想該怎么說出口才不顯得突兀。

沒想到她想了千萬種方法都沒用上,魏延直接給了她一個台階下。

既然如此,楚瑤便也不再客氣,沉聲道:「兒媳確有一事希望父親能夠答應。」

說著站起身,整容施禮:「兒媳別無他求,只希望將來若有一日,大魏真能一統天下,父親真的踏入燕京榮登大寶時,能夠念在楚魏兩國曾經結盟,相互間互為盟友的份兒上,不對楚國興兵,同意楚國仍以藩國的身份依附於魏,共享盛世太平。」

魏延似乎猜到她要說什么,並未露出驚訝的神情,而是直接接道:「這件事不是我想答應便能答應你的,如若楚國的要求不止於此,非要與我大魏一爭高下呢?」

屆時兩國之間難免會出現爭端,他不能因為對楚瑤保證過什么,就任由楚國犯他邊境而沉默不言。

楚瑤躬身道:「父親慧眼獨具,該是知道的,楚國……無法與大魏相爭。」

這也是為什么她身為楚國之女,卻從未提過要幫楚沅爭奪天下的原因。

因為她很清楚,楚國沒有這個實力,而楚沅……更是沒有這個能力。

所以對於楚國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依附最終奪得天下的那個國家,與其簽訂互不侵犯的盟約,保得百十來年的太平,在這期間繼續休養生息,強大自己,以求當戰事再起時,能有一爭高下的能力。

可惜楚沅是聽不進這些話的,她剛回國時不過隱晦的提了幾句,楚沅就大不高興。

從那以後,她就不再提起了,只是收好自己手中的東西,以求將來楚國真的面臨絕境,可以保住國人暫時的安定,楚家人一家的性命。

魏延當然知道楚國爭不過魏國,但是……

「楚王不見得這么想。」

以他對楚王的了解,此人好高騖遠眼高手低,又偏偏自視甚高頗為傲氣,讓他心甘情願的臣服於魏,只怕不太可能。

楚瑤垂眸:「楚國那邊自有兒媳出面調停,父親無需多慮。」

魏延卻並不認為她能勸得動楚王,遂問道:「如若你說服不了他們呢?如若楚國堅持向魏國開戰,你待如何?」

這問題十分現實,等於是直接問楚瑤,如果楚魏兩國只能二選一,你要怎么辦?

魏夫人聽了直皺眉,扯了扯魏延的衣袖,不想讓他用這樣刁鑽的問題去為難楚瑤。

魏延卻搖了搖頭,示意她這些話一定要提前說清楚,不然將來只會更麻煩。

楚瑤心中卻輕松幾分,因為魏延說的是如若楚國堅持開戰,而不是如若兩國終有一日開戰,可見他心里是並未打算主動對楚國出手的。

楚瑤遂恭敬施禮道:「若真有這一日,兒媳只願父親能饒過家父家母及孟氏一族的性命,讓他們能以平民百姓的身份安度余生。」

也就是說如若魏國最終吞並了楚國,只要能饒過她父母一命,饒過孟氏族人一命,她便知足了。

孟氏一族倒還好說,但楚氏是楚國的王族,楚魏兩國如果真的發生爭端,不可能饒過對方全族,不然對於勝利的那一方來說,絕對是莫大的隱患。

所以即便她已經嫁到魏國,是魏國的世子夫人,也無法開這個口,求魏延饒過楚氏全族的性命。

何況於她而言,那些族人真的不甚重要,他們的生死,她並不在意。

魏延聽到這里總算點了點頭,心中些許安慰。

這個兒媳婦果然是個明事理的,不會明知不行還胡攪蠻纏。

「好,我答應你!」

他終於給了她肯定的答復。

「如若將來我大魏真的一統天下,只要楚國願意俯首稱臣,我保證不對楚國興兵,並簽訂五十年內互不侵犯的協定。」

「楚國只要像以前對大燕一般向我大魏進獻歲貢,以示臣服,我便保全楚王和楚夫人,及孟氏一族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