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節(1 / 2)

說著無心聽者有意,他隨口一句,廳中頓時噤若寒蟬。

且不說如今魏國尚未一統天下,當眾將魏王或是魏祁與燕帝比較都是十分不妥的行為。

就算這里沒有外人不怕把話傳出去,但是那位燕帝的殘暴無道人盡皆知,當著魏祁楚瑤的面把他們比作燕帝,這不是當面打他們的臉嗎?

這官員自己也反應了過來,臉色煞白的跪了下去。

「世子公主息怒,下官……下官……」

「無妨,」魏祁道,「劉大人請起。」

說話時語氣平靜面色如常,看上去真的沒有生氣的樣子。

可即便如此,那人也不敢起來,仍舊戰戰兢兢地跪在地上。

魏祁示意廳中的下人去將他扶起來,這才道:「實不相瞞,我與公主之前已經就此商議過,也認為這治蝗滅蝗的法子不該秘而不宣,甚至應該主動告訴周國。」

「什么?」

廳中一片嘩然。

魏祁抬手示意眾人安靜,這才繼續說道:「其一,這次蝗災若是持續的時間過長,不僅死去的周國百姓會越來越多,被毀掉的土地也會越來越多,到時候咱們就算攻下這些地方又有何用?一時半會兒不也一樣不會有任何收成,且還要咱們自己再派人去善後,再將這些土地里的蝗蟲及蟲蛹清理一遍,之後還要種植上其它不同的作物。」

「可咱們如今哪里有這么多人手?屆時勢必顧得了這邊顧不了那邊,閑置的土地只能讓他們繼續閑置著。」

「如此一來,未來幾年災情難保不會反復,到那時受災的不就成了咱們魏國自己的百姓自己的土地?」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滅蝗治蝗又不是什么隱秘的事,一旦咱們按照剛才所說的法子去做,勢必會被周國發現,就算想要隱瞞,實際上也根本隱瞞不了多長時間,並沒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既然如此,為何不主動用這些法子去收攬民心?讓周國百姓知道,我們魏國的確是對他們一視同仁,讓他們覺得即便城破了也沒關系,對他們而言這或許不是壞事反而是件好事?」

如果對方失去了抵抗之心,那么魏國攻城也就會順利很多。

畢竟周國那些兵丁中有很多人的家人此次也遭受了災難,甚至還有一些地方至今仍被亂民占領,這些地方都是魏國接下來可以重點關注的地方。

魏祁說完,廳中再次靜默片刻,最終眾人終於達成共識,按他所說的去做。

先前反駁姓劉的官員的幾人也沒在吭聲,因為想要隱瞞滅蝗的方法確實不是件易事,按照長遠來說,還是魏祁的做法更合適一些。

於是,周老先生寄來的滅蝗方法很快在魏國實行開來,不僅如此,還同一時間傳到了周國。

傳話的人直言不諱的說是他們的世子與公主不忍周國百姓受苦,所以特地將這些法子告知周國百姓共享,只盼周國百姓能夠平安度過災情,少受蝗災之苦。

一時間魏祁與楚瑤的名聲在周國邊境傳遍,甚至高過了他們本國的國主與世子。

眾人紛紛按照他們所說的方法去做,當有官員認為其中有詐試圖阻攔時,還有人義正言辭的站出來,說魏國自己就是這么做的,怎么會有詐。

更有人將早前聽說過的魏國如何優待百姓,對周魏百姓一視同仁的事情說了出來,官兵們想壓都壓不住,壓得厲害了反倒成了官逼民反,最後越來越亂。

如此這般,魏國短時間內又拿下周國數座城池,原本已經被周國奪回去的連城等地亦再次落入魏國之手,當地百姓額手稱慶,對魏軍的到來可謂倒屣相迎。

周昊聽著各地傳來的消息,看著遠處魏祁楚瑤所在的方向,閉了閉眼。

「難道真是天明如此嗎?」

不……他從不信命!

他只信他自己!

周昊再次睜開了眼,眼中雖仍有不甘,但那抹挫敗卻轉瞬即逝,再找不到蹤跡。

…………………………

大燕境內,周伯庸看著書童帶回來的各路書信,撫須輕笑。

「不枉我這個方外人士又插手管了這么一檔子事。」

徐公亦是笑的與有榮焉:「珍月與魏世子都是心系百姓疾苦之人,怎么會將你送去的法子藏私呢。」

周伯庸笑而不語,徐公則是沉吟片刻,想了想,又將那些書信都看了一遍,道:「是時候了,我們這些老家伙也該出山了。」

周伯庸聞言皺了皺眉:「這些破事什么時候是個頭啊?我只想踏踏實實的在山里過些清靜日子啊。」

「天下都不清凈,你又何來清凈?」

徐公笑道:「想清靜,等天下安定之後再說吧。」

周伯庸雖然仍舊神情不滿,但到底是沒說什么,只嘆了口氣搖了搖頭。

…………………………

魏祁與楚瑤將滅蝗的法子公布出去沒多久,不知從哪里開始傳出流言,說周國之所以大旱與蝗災接連發生,是因為國主不明,為了一己之私妄生戰亂。

這不由讓人想到先前魏周兩國發生的第一次沖突,據說是因為周王次子周妟擅自派人潛入魏國刺殺魏國世子及世子夫人,結果害的魏世子險些喪命。

而周王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不僅不肯交出凶徒,甚至還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拒不承認此事,這才導致魏王大怒,對周國興兵。

這樣的傳言繪聲繪色有鼻子有眼的在周國各處傳開,導致民眾更加憤怒,都道若非周王袒護周二郎,周魏兩國又如何會變成今日這般水火不容的地步。

但這到底是百姓私下的議論,且是受災的地方議論的比較多,那些沒有受到災情影響的,最多私底下抱怨幾句,並不敢多說什么。

魏國這邊大家都以為這是魏祁與楚瑤的手筆,實際上並不是,他們也不知是誰傳出了這樣的流言。

「誰會做這種事呢?難道是父親和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