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節(1 / 2)

孟氏鼻端發出一聲輕哼,視線從楚二娘臉上收了回來,提筆將剛才的信重寫了一遍,裝進信封交給了楚滔。

楚滔接過,表示自己一定會讓人把這封信送到楚瑤手里,之後便帶著吳氏和楚二娘一起離開了。

待他們離開之後,孟氏起身回到內室,直到內室的門關上才松了口氣。

她早已想好待楚滔來的時候要跟他討價還價寫封信給綿綿,只是的確沒料到楚二娘會忽然開口說那樣的話。

不過好在她料到了楚滔或許會懷疑,故而准備了好幾個一樣的信封。

除非楚滔真的謹慎到親自給他准備信封,否則無論他最終選了哪個,都是一樣的。

…………………………

信送到楚瑤手里的時候,她與魏祁已經在路上。

楚滔謀反的事他們已經知道,但這都是內部消息,沒有任何證據,明面上的事楚滔處理的很好,最起碼讓人無法直接找到反擊的理由。

抓不到把柄,貿然行事只會讓魏國和楚瑤受天下人指摘。

魏祁是無所謂,但楚瑤不行,她是楚國的外嫁之女,一旦和楚國反目,天下不知多少人要戳她的脊梁骨。

魏祁不願她背負這樣的責難,所以一直把她看的緊緊的,不讓她貿然出手。

因為他知道,為了孟氏,楚瑤是可以不顧什么名望聲譽的,沖動之下什么事都可能做得出來。

好在這段時間楚瑤聽了他的勸,再加上楚國那邊傳來消息,確定孟氏暫時的確是安全的,所以楚瑤雖然擔心,但沒有真的做出什么沖動的事,而是按他所說的先前往魏楚兩國邊境,在距離楚國最近的地方駐扎下來。

如此一來,既可以對楚國施壓,讓他們知道魏國重兵壓境,不敢輕舉妄動傷害孟氏,而楚國那邊有什么消息,也能以最快的速度傳回來,路上少耽擱一些時間。

只是沒想到,孟氏在信里,卻說讓他們去另一個地方。

楚瑤收到孟氏的信時,只粗略掃了一眼發現沒有什么實際的內容,就知道這信一定是楚滔看過之後才寄來的,母親不可能給她傳達什么消息。

略一思索,她便找來一把剪刀,把信封沿著邊緣齊齊整整的裁開,將信封內側朝外攤開放在了桌子上,用燭光映照著在底部的地方尋找著什么。

果然,最靠下的位置有幾處比信封顏色稍微深一點兒的字跡,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來,因為與信封本身的顏色太相近了。

而寫字的這面原本是包在信封里面的,又是最靠下的位置,除非是將信封拆開,否則直接從外向內看的話,根本就看不出什么。

這還是楚瑤當初一時無聊,與孟氏聊天時說到的事。

說是在大燕的時候,她要選一些耳力目力及武藝等各方面都極好的人為自己所用,周先生教她的一個法子。

周先生說,有些人看上去很正常,眼神與常人無異,但保不齊有沒有一些小毛病,比如目力雖遠,但是對顏色的分辨卻有些小差錯。

這種人平日里還沒什么,真要用的時候不小心出了錯,便可能是大錯,所以便教了她一些法子,能盡可能的將其篩選出去。

用相似的顏色在與之顏色相近的地方寫字就是其中之一。

這樣不僅能篩選出那些不合適的人,在合適的人中還能挑出眼神兒特別好的。

楚瑤當時不過是順嘴一提,剛剛見孟氏給她寫的信里沒什么東西,又覺得她不會千里迢迢想盡辦法只寫這樣一封信給自己,便忽然想到了此事。

果不其然,就看到了信封內側的這行小字。

「讓楚滔帶我到黃谷城見你。」

黃谷城是一個地理位置比較微妙的地方,不僅是魏楚兩國的交界,與趙國亦是接壤,形成了一個交岔地。

雖然魏祁與楚瑤現在改道去那邊也很方便,但是卻不明白孟氏為什么要選在這個地方。

因為這個地方離魏楚趙三國都太近了,而且離楚京也不如他們原本要去的那里近。

「或許因為是三國交界,所以岳母覺得楚國不敢輕輕舉妄動,做出不利於我們的事情?」

不然一個不小心就可能被趙國漁翁得利。

可是也不大應該啊,趙國式微,雖然在近期對燕的戰爭中取得了一些勝利,但也沒膽子敢同時占楚國和魏國的便宜。

別說趙國了,就是因為大旱而舉步維艱的周國如今都不敢。

楚瑤也想不明白,但還是決定按照孟氏所說的去做。

因為這是孟氏好不容易傳遞給她的消息,她相信她一定是有她的打算。

在無法聯系上她,不能確定事態發展的時候,按照其中一方定好的路線去走是最好的選擇,最起碼對方是有准備的,總好過他們都被楚滔牽著鼻子走。

只是現在的楚瑤,並不知道孟氏准備做什么。

…………………………

楚滔一直在等魏國那邊聯系自己,只有沉不住氣先聯絡他的時候,才能證明孟氏的價值。

事實證明,之前讓孟氏寫封信給楚瑤是對的,楚瑤收到信後果然沒過多久就給他送來消息,約他在黃谷城見面,要求他必須帶上孟氏,只有確保孟氏安全,她才願意和他談條件。

「黃谷城。」

楚滔喃喃,蹙了蹙眉:「怎么選在這么個地方?」

有人低笑,說出了跟魏祁一樣的猜測。

楚滔輕嗤一聲,滿眼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