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放後我慫恿上司造反了 第83節(1 / 2)

蕭解命點頭,坦白道,「嗯,如果小子沒猜錯的話,你是許翀許功曹吧?恕在下方才沒有直言。見過許功曹。」

功曹,太守府屬官,除掌人事外,得以參預一郡的政務。

「什么功曹,干的不過是功曹書佐的活罷了。」許翀自嘲。

功曹書佐,乃功曹從事下屬。

許翀的事蕭解命還真知道,不過他知道的信息都來源於情報處。因為他也是他家主子想招攬的人才之一。

姚春暖將幾支商隊派出去,蕭解命另領了秘密的任務就算了,其他商隊還兼職著招攬人才的任務。

姚春暖非常清楚,大梁目前的取士方式是舉孝廉。

舉孝廉做官,舉的是那種大家交口稱贊的忠孝仁義之輩。這種取士方法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管理國家統一思想,而非發展國力。

他們不管你的管理能力如何,至少你的思想是正確的,能夠服從朝廷服從皇室的管理,那就夠了。

舉孝廉的取士方式,容易選出一些思想正確的無能之輩。而在交通交流不便的古代,想要管理好一個偏遠的地方,十分適合派一個思想正確、能力不足的人前去當一把手。

大梁選官基本都是按照這個原則取士,比如伊春的雷太守,比如晉西府的魏元望,就是很典型的代表人物。只要思想正確了,就能保證他不會輕易地反叛或者作亂,而能力不足,則保證他即使反判了也造不成多大的威脅。

許翀出身於一個沒落的貴族,是一個內政型人才,為人很有才干。但性子執拗,略帶偏激,是個睚眥必報之人。

他的性子怎么說呢,只能用那句,愛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吧。對於敵人,他從來都是能踩兩腳,決不會只踩一腳,對於對他好的有恩的人,他也是真心以待的。

晉西府太守魏元望不喜他這種錙銖必較的性格,所以這些年,他一直屈居人下,郁郁不得志。

其實兩人不容是可以預見的。因為許翀和晉西太守魏元望是大梁官場里相反的兩類人,他是治理地方{國家}發展地方{國家}的能吏,而魏元望呢,則是思想正確的無能之輩。

大梁這樣的取士方式,是對人才的壓制,有才之士出不了頭,頭上永遠有那么一位思想正確卻並無才能的上司給壓制著。

有德無才的上司,與有才品行略暇的下屬,兩看兩相厭就不奇怪了。

正因為姚春暖很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她知道現在的大梁,其實有識之士有才之人是很多的,甚至大部分人都因為大梁的選官制度而被浪費著。

但是,她現在也只能暗戳戳地招攬著人才,招攬不到的話,就像現在這樣,留個聯系方式,萬一哪天人家自投羅網了呢?

「許老先生,或許你應該到伊春去看看。」

「剛才老朽不小心聽到你們說話了,你們是伊春人?」

「算是吧。」韓晉安模棱兩可地答道,這位老者有時給人一種鋒芒畢露的感覺,讓他有種汗毛直立的感覺。

蕭解命白了他一眼,爽快地回道,「是啊,我們來自伊春軍屯。」

「你們的口音很雜啊,聽不出伊春的口音,去過很多地方吧?」

韓晉安警醒。

許翀瞥了他一眼,然後給自己倒了一杯酒自顧自地喝了起來,嗤笑道,「你不用那么緊張,說到底,我只是一個失意的老頭子罷了,對你們的事沒有一點興趣。」

蕭解命連忙道,「許老先生,你別理會他這個說話做事一根筋的二愣子。」

許翀指著蕭解命道,「你不錯,有機會老夫會去伊春看看的。」

「好的呀,隨時歡迎。」蕭解命從懷里取出一塊木牌子給他,「許老先生到了伊春軍屯,將這塊牌子給守門卒,我家主人自會安排人來接您。」

許翀接過牌子,看了看,就扔進袖袋里了。沒多久,他便離開了。

他走後,店小二磨磨蹭蹭地上來擦桌子,「客官對不住啊,剛才因為我,連累兩位給許老先生賠酒,破費了。」

「你認識他啊?」

「認識,他經常來的。只是聽說那位許老先生的脾氣不好,得罪他的人都會被他報復得很慘,我們都不敢怠慢他。」

蕭解命哦了一聲,「原來這樣。」

「客官,剛才小的在後面聽了一耳朵,您勸他另謀他處,是不是想將他引薦給誰啊。可您不知道,聽說太守府的人都不喜歡他,他在太守府應該快待不下去了吧?小的勸你慎重考慮啊。」

「為什么?」

店小二一呆,他覺得他都說得這么清楚了,客官怎么還問為什么?於是他只得詳細解釋道,「他脾氣不好啊,還錙銖必較,他在晉西府時,常常因為一些小事就報復人,常弄得太守府怨聲載道,他要是去了您引薦的那處,您就不怕他帶來麻煩嗎?」

蕭解命雙眼有暗芒一閃而逝,「嗨,這有什么。真正有才的人,誰還沒點自己的忌諱。曉得了,避開就是。而且得罪人被報復這不是應當的嗎?你傷害了人家,還不許別人略施小懲?而且,你放心吧,你擔心的問題不會發生。我家主子就曾說過一句話,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我家主子用人就挺不拘一格的。比如你眼前這位,當初我們還是主子的死對頭呢,現在不也一樣在我主子手底下好好兒地干活?」最後那句,蕭解命是指著韓晉安說的。

搞得韓晉安都不好意思了。

姚春暖一直認為,品行和能力不是每個人都能同時兼具的,她要用人,光有品行,沒有能力也不行啊。而且總不能因為一個人的人品微瑕,就否定人家的能力,斷了人家的生計。

店小二看了看韓晉安,搖了搖頭,表示是真沒想到。

等商隊的人吃飽喝足又休息了一會,重新啟程之後,店小二拐進了二樓的一個房間。

沒多久,一男聲拍案而起,「好一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好大氣的胸襟,好大氣的格局!

最後,只剩下一句呢喃,「伊春……」

第107章

這日,伊春軍屯的私塾成立了,同時也是學生報名的日子。

軍屯高層都來了,畢竟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培養孩子培養下一代人才的事早做比晚做好,現在軍屯也有這個條件不是嗎?

私塾有後世的一所小學那么大,其實相對於十萬人的軍屯而言還是有點小了,但已經預留了空地,後面可以隨時擴建。

私塾設了十個教室,只教識字和一些算學。沒有什么大孺,只請來十位在伊春有點名望的讀書人,輪流給學生們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