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放後我慫恿上司造反了 第88節(1 / 2)

等她來到大將軍府時,才看到吳總管於宸都來了,其余人則沒被傳喚。

大將軍看他們都到了,告訴他們,「朱永年回來了!」

姚春暖三人這時才知道,不僅他回來了,還帶回來了幾大馬車的海鹽!

看到幾十只裝滿了海鹽的麻袋隨便堆在那里,除了姚春暖以外,大將軍吳總管和於宸等人都有些動容。

朱永年因為要押運海鹽回來,一夜未睡,但整個人很亢奮。這時,他向大將軍等人講述了建鹽池洗鹽的經過。

「我們拿下望涯灘之後,先修築工事,再清理周遭的探子和百姓。等一切准備就緒之後,我們就先建了一個小型的鹽池。大將軍,你們不知道,姚主薄交給我們的法子可好使可省力了。一群的漢子,站在烈日下,只需要不斷地將海水拔到固定的斜坡,在海水不斷地沖刷下,白花花的海鹽就出來了!」第一次見到這一幕的他們,可震撼了。原來鹽是這樣來的?也太容易了!

聽完朱永年的話,大將軍他們只覺得神奇,「這么容易的嗎?」

朱永年猛地點頭,可不是嗎?真的是太容易了。

「聽你說,這洗鹽的工作是在烈日下進行的,要是陰天呢?」於宸有些不明白,這樣就能得到海鹽了嗎?這是什么原理?

「陰天也沒關系,太陽不出來的話,如果有海風,也可以析出海鹽,只是速度慢一點而已。」

要是姚春暖知道他的疑惑,一定會告訴他,這是飽和原理。

三人聽完後,對姚春暖滿是驚嘆,這樣子的法子,也就她能想得出來。

「這才是第一步而已,這些海鹽還只是粗鹽,里面會含有一些有害的雜質,需要進一步加工和提純,才能食用。否則,吃了這樣的粗鹽,人會生病的。」後面的提純,姚春暖安排在軍屯進行。

朱永年只需要將鹽池里的海鹽裝上麻袋就行了,大將軍另安排了一隊人馬專門護送這些粗鹽回軍屯。因為這是第一批,朱永年不放心,就跟著回來了。

大將軍拍了拍他的肩膀,「辛苦了,我們的鹽場,一定要重兵把守知道嗎?」

朱永年點頭,這些姚主薄都交待過的,只不過現在大將軍又交待了一遍而已。

接下來,姚春暖便是忙海鹽加工坊的事了,這回的加工坊,對工人的甄選非常嚴格,嚴格到了寧缺毋濫的程度。當然,里面的工人待遇也是極好的。不少有幸被選上的人,聽了待遇都喜出望外,心里暗暗下定決心要把這份工作做好。

*****

巴淵到了伊春,被伊春軍屯迎了回去的事,被朱大帥知道了。

朱大帥那叫一個羨慕啊,誰不想自己的地盤里有位醫術出神入化的大醫坐鎮呢。

「你們說,怎么什么好事都能讓他們遇上呢?」

朱大帥和狄羅族打了那么多年的交道,對狄羅族也算了解。他有感覺,狄羅族因為老狄羅王病重引發的繼任者之爭快結束了。持續了半年多的無聲的內亂啊,就要結束了。

正因為意識到快要打仗了,所以他才會對伊春軍屯那么羨慕,只是陪客人出門游玩,就撿到了巴神醫,嘖,這運氣實在是太好了。

「怎么就那么幸運呢?」朱大帥再次感嘆。

施眉突然道,「或許不是運氣問題呢?」

姚春暖這女人的手段他是真領教過的,走一步看三步。這次的事,是周玉樹作為東道主,陪高山族的兩位客人出門游玩,恰好就遇到被狄羅族追殺的巴神醫,真有那么巧合嗎?他總覺得,一切的巧合都是人為的精心地算計好的結果。

朱大帥皺眉,「什么意思?」

「沒什么意思,可能是我想差了。」

施眉突然就不想說了,說姚春暖有多厲害?雖然這是事實,但也不能總說總說啊,這不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古風嗎?而且他家大帥已經夠羨慕刑長風的了,他不需要再說這個,塗添不快。

「算了,巴淵縱然去了伊春軍屯又如何,他這人最受不了拘束,恐怕要不了多久,他就要跑了。」

等姚春暖忙完海鹽加工坊的事,發現已經過半月。這時,巴淵踢踢踏踏地來找到她,和她說,他欲向大將軍辭行了。

姚春暖連忙問,「可是我們有什么招待不周之處?」

巴淵搖頭,「並無。」說實話,他在伊春軍屯住得很舒服。晨起,便去最近的大食堂吃上一頓早飯,然後就去醫務處,和住在那里的重傷病患聊聊天,偶爾給來求醫的病人把把脈,再和朱康臣交流一下行醫經驗。要是還有空,就在軍屯里溜達溜達。總之,這半個月來,他的日子過得極為愜意。嗯,也沒耽誤他給人看病。

「實話實說,你們那個醫務處,辦得著實不錯。」巴淵忍不住稱贊。猶記得他剛踏進醫務處時,不像一般傷病營,滿是污穢和腐臭味,以及病患的哀嚎聲。醫務處里,屋舍擺設都設置得十分規整,處處井然有序,里面的大夫和打下手的護工都穿著干凈的白褂子,忙碌卻不慌亂,只是空氣中彌漫著一股醋和艾草的氣味。

後來他才知道,原來一早一晚,醫務處都會用醋和艾草將里里外外都熏上一熏,據說還是眼前這個小丫頭交待的,說是用來消滅天地間他們看不到的細微之物什么的。除了醋艾熏炙,每隔一段時間,還會用石灰潑灑四周,清除毒蟲。

他在那里呆了半個月,每逢早晚太陽初升或者夕陽西下之時,都有病患躺在一種造型奇怪的榻上曬太陽,面上沒有痛苦和絕望,心態十分地平和。

他初時還覺得奇怪,後來一問,才知道自從他們受傷,經過大夫們處理傷口之後,已經在醫務處休養了半個月了,因為被照顧得很好,身上的傷好轉得很快。

那些傷兵還和他說,受傷後住在醫務處休養,這里的護工比家里人都照顧得好。可惜不能一直住下去,因為等傷口好得差不多了,醫務處就會攆人。

巴淵就覺得奇了,看病用葯也就罷了,這是必須得花的銀子,可是病都治好了還賴著不走,難道在伊春軍屯的醫務處休養不收費?

那些傷兵告訴他,他們不花銀子,花的是功勛值,而且他們來醫務處看病,有優待權。在伊春軍屯的醫務處休養也要花功勛值的,但他們樂意。拼死拼活的,生病了受傷了,還不許他們稍微奢侈一下啊?自此,巴淵又知道了伊春軍屯的將士可以用功勛值在兌換樓里兌換東西,屯民則用工分。

巴淵這段時間默默地統計了一下,在醫務處的病人傷患,不管多重的病多重的傷,如果能救治下來,沒有當場死亡,他們就會得到妥善的照顧,而且痊愈的概率很高。

這給了他某些啟發。

對於他提到的醫務處,姚春暖只笑了笑,「其實醫務處還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巴神醫,您有沒有想過,一人之力,終有窮盡之時?」

巴淵抬了抬下巴,示意她說下去。

姚春暖正色道,「巴神醫,我不知道你這些年一共救了多少人。但是我覺得,比起到處游走救人,著書立學,形成一種系統的教學。然後開班授學,將您的經驗傳授下去,教出千千萬萬的弟子。他們出師之後,能治好的病人,不比你一個人治好的多么?而且,醫術,需要傳承。」

第114章

巴淵沉默了片刻,說道,「你說的這事,我也想過,我本想等我老了再也走不動了的時候來做。我現在還能走,就想多走走,能多治幾個人也是好的。」

他無兒無女,只有一個侄兒,資質還愚鈍,確實也有心把畢生所學傳承下去。只是他一直也沒找到可心的徒弟。他那用葯童子已經是他看得比較順眼的人了,可惜資質離他要求的還差了一截,只能跟著他學點皮毛罷了。

一位年輕的幕府成員在旁邊聽了好一會了,這時他插了一句話,「巴神醫,你要多治幾個人還不簡單嗎?找一處好地方住下,自然有病患慕名而來。」歷來只有病人去找大夫,哪有大夫去找病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