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放後我慫恿上司造反了 第120節(1 / 2)

「聽到姚大人的話了嗎?不好好念書,回去看我不揍你!」

現場的大人們,如此這般地和牽著的娃兒友好互動之後,一個個收拾起情緒,暗暗下定了決心要好好兒干活,為保住伊春而努力!就這樣吧,就讓這對娃好,對他們好的城主府永遠屹立不倒吧。他們努力吧,有什么呢?又不他們的命,只有出一把子力氣了。

百姓中有人破涕而笑,「在伊春生活了很多年,以前真沒覺得伊春哪里好的,但現在,是城主府的大人們讓我覺得,生活在伊春真好,我為身為伊春人而驕傲。」

「是的,我也是一樣的。」

「誰不是呢?」

第160章

松花府,茶花村

一座矮小破落的泥房子前,一戶七口之家正在收拾行李,主要是兩位大人帶著兩個大孩子在忙活,老大娘則坐在一旁的木墩上看著最小的兩個孩子。

「那口罐子就不要了吧?一路上容易磕著碰著。」男人說。

女人遲疑了,破家值萬錢,她是什么都想收拾帶走的,省得到了伊春,又得花錢買,偏偏人力有限。男人說得也對,萬一半道上磕碰壞了,就白費工夫了。再說,這些行李全靠她和丈夫兩個人背,婆婆能幫忙照看好兩個小的就算不錯了,兩個大的孩子倒是能自己照顧自己,別的也不敢多想。

他們家太窮了,又無恆產,若是有一頭馱重的畜生就好了。馬不敢肖想,但若是有一頭牛或者一頭驢,他們一家子從松花府到伊春就會輕松很多。可惜,他們夫妻勤勞地從年頭忙到年尾,也只勉強夠一家子溫飽而已,哪里能攢得下錢來買牛或者驢哦。

就在他們收拾的時候,鄰居過來了。

「虞大娘,你們真要走啊?」

女人沒空嘮嗑,家里的老婆婆和鄰居嘮,「是啊,投奔伊春我的老姐姐去。」

「你們真相信你大姐在信中說的話啊?」

虞大娘點頭,「信啊,人家騙咱們干嘛?」隔著這老遠,一年到頭,她能和她大姐通上一兩回信都算不錯了。這次不年不節的,她大姐特意來信,肯定不是為了消遣她的。

忙進忙出的男人聽完他娘的話後也在心中回道,信,為什么不信?他們家徒四壁,別人有什么可圖的呢?再說,都是親戚,別人也是好心將伊春的情況告知,也是希望他們換個地方後能生活得更好。怎能惡意地揣測他大姨呢。

他們大姨在信中告訴他們,現在伊春可好了,很多地方都缺人干活,凡手腳勤快肯干活的人,在伊春就不擔心會餓死。最重要的是他大姨透露的一條消息,現在伊春公學面向伊春招生,適齡的孩子,只需要交上以往三分之一的束脩費,就能進入伊春公學讀書。他大姨是希望他們一家子都能搬到伊春的,還說,如果他們決定搬來的話,她就幫他們找好房子賃下來,並且幫他們一次交夠半年的房租。等他們在伊春站穩腳跟之後,再由他們自己承擔房租。

自打接到他大姨的信之後,男人是整宿整宿地睡不著覺。

他想,去伊春吧!再差,也不會比現在更差了。年年干活,交了佃主的租子,也僅僅只是勉強夠一家子的口糧而已。他決定拼了。但若是真的呢?若他大姨說的是真的呢?他和妻子在伊春努力干活,扎根,孩子們送去伊春公學讀書,這個畫面想想他都要醉了。所以,他決定了,無論如何,都要去一趟伊春!他這決定一下,老娘和妻子都沒說什么反對的話,都支持他這個決定。

鄰居不贊同地道,「你們太魯莽了,萬一伊春不像你姐姐說得那么好,你們可怎么回來啊。」村里人得知虞家竟然因為遠親的一封信,就決定舉家搬遷至伊春,都不是很贊同。

對面鄰居和村民們的不贊同,虞家人只是笑笑。

松花府,郡守府

在所有的有識之士,都看出來松花府對刑長風的重要性時,孟琰身為松花府的郡守,自然也看出來了。

在會寧蔣欣降了之後,他就開始憂慮這個問題了,他當時寄希望於前來伊春平叛的平叛軍,只希望朝廷能夠一舉將攻春攻下才好。但是他等啊等,等到朱大帥都歸順刑長風了,甘化城才率著平叛軍姍姍來遲。那晚,他將甘華城和朱大帥罵了個狗血淋頭,都是這兩賤人害他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外頭那些勢力主猜測他現在一定很恐慌,他確實很慌,他們松花府東南西北就有三個方向是與刑長風的勢力接壤的,僅剩下東面不接壤。但往東,是不毛之地啊,連外族人都很稀少的不毛之地!

他們松花府如今就像是瓮中之鱉,孟琰也很絕望啊。更讓人郁悶的是,一切通訊渠道,都被切斷了。沒辦法,京城若想送信來,必須穿過伊春或者會寧,人家刑長風的地盤,通訊不給你切了才怪。先前太子來信,叫他們小心防范,他們是比會寧縣強一點,有近三萬兵馬,可是對上刑長風十幾萬兵馬,也打不過吧?

孟琰越想越煩躁,忍不住喚來長隨,讓他去府丞郡尉等人府上將人喊來議事!

李漾是松花府的府丞,近日來,郡守大人眉頭緊鎖,他們也跟著不好過。

這日,下值之後,他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看到妻子眉頭緊皺地坐在廳里,忍不住問了一句,「怎么了?」

李妻說道,「還不是我那兩個庄子上的事,今年管事去收租子時,好些佃戶明確表示明年不再租種庄子上的田地了,明年怕是得降些租子才好招人。」

李漾一聽,就知道是在說他妻子陪嫁庄子的事,「那些佃戶不租你的地,租別人的地去了?」

「若是這樣的話,無非是不滿租子而已,我這邊主動降些租子他們就會回來了。但是不是這個原因,而是這些人都跑伊春去了。」也就是說,她要永遠失去這批佃戶了。

李漾神情凝重,「你說那些佃戶都跑伊春去了,有多少?」

「別家的不知道,但我庄子上的佃戶就有五家人說要從松花府遷到伊春的。」

李漾聞言想了想,派人去城門打聽一些事。

沒多久,門房來人,說郡守大人召集眾人議事,李漾揣著打聽來的答案去了。

人齊之後,孟琰捏了捏眉心,直接將問題甩了出來,「都說說吧,咱們松花府該怎么辦?」

「郡守大人何必杞人憂天?如今刑長風,北御狄羅,南抵朝廷平叛軍,他縱然有十幾萬的軍隊,也不敢三線開戰吧?再者,勝負未料,刑長風未必是最後贏家,何必過於憂慮?」這是以陳勝和為主的樂觀派的想法。

對於陳勝和這種樂觀的想法,孟琰忍無可忍,「刑長風和北狄之間的戰爭很快就能分出結果了。」至於朝廷平叛軍,呵呵。

陳勝和不敢置信地驚呼,「這么快?!」

他們北面緊挨著嘉蔭縣,對目前的戰況不說了如指掌,但他們勝了幾場敗了幾場的消息還是靈通的。

刑家軍和伊春大營兩軍兵合一處之後,士氣高昂,氣勢如虹,將士用命,而刑家軍似乎不再隱藏實力,花招百出。北狄白天攻城,晚上還要被騷擾,士氣低迷得很。他們每一次南下,從來沒有被收拾得這么慘過,照這樣下去,沒多久,北狄必退兵。

「所以刑長風必會攻打松花府的,或早或晚而已。」

這下樂觀派也不說話了。

李漾道,「郡守大人,如今我們只有三個選擇。第一個,死守松花府,和刑長風死磕到底,最終殉城而亡。」

陳勝和不依地道,「怎么是殉城而亡?難道我們就不能戰勝刑長風取得最終的勝利嗎?」

李漾回道,「雙方實力懸殊,最重要的是,我們沒有援軍。」看朝廷派往伊春的平叛軍來得那么費勁,還想取得最終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