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放後我慫恿上司造反了 第124節(1 / 2)

姚春暖看著輿圖,只要溝通嘉川,再拿下緩化,他們就能和北境連成一片,雄據北方一帶。如此一來,大梁七分之一的國土便到手了。

稍晚,姚春暖還收到了魏秋瑜身死的消息。

對付魏秋瑜之時,韓潮生覺得自己可以做主,但如今有了結果,就應該告知主子一聲。

看到這封秘信,姚春暖有一瞬間的沉默,魏秋瑜死了?還是被雷倩一把葯死的。等她將信仔細地看過一遍之後,姚春暖覺得,魏秋瑜落得這樣的下場,有其必然性。但關鍵點還是在王朗身上,王朗既然要用魏秋瑜,就不該睡了她。

姚春暖完全沒想到王朗會和她滾到一塊兒去。但想想魏秋瑜在後世時的做風,又覺得這像是她的風格。畢竟她被毒啞後,王朗算是她身邊之中最位高權重的那個人了。即使王朗沒那個意思,魏秋瑜會使計抓住他,魏秋瑜成為王朗的外室,完全在情理之中。而且魏秋瑜會設計王朗,是因為沒有安全感。這也是王朗沒有給予她相應的權力造成的。

另外就是,雷倩容不下魏秋瑜也挺正常,當初她嫁給王朗時,對她這個王朗的前妻都耿耿於懷呢,對她很是喊打喊殺了一陣,最終被她用了手段,將這對夫妻調離了伊春才算消停。

王朗不愛雷倩,在男女之事上不說放縱,但也不是很自律的,大概就是不在意吧,覺得這種事不重要。但雷倩在意啊,雷倩那樣的,就容不下王朗身邊有任何的鶯鶯燕燕。

這三人的性格以及行事手段,釀成這樣的結果,並不意外。

第165章

京城,皇宮

才入冬,大殿的火盆就燒得極旺。

太子正在朱批奏折,批完一本,就看到自己的心腹淮安躊躇不已地徘徊在門口,想進來吧又猶豫,想轉身離開吧,又下不了決心。

太子放下朱筆,問道,「怎么了?可是又有什么壞消息傳來?」太子不只口氣冷淡,連眉目也冷淡極了。

淮安躊躇著不敢說,只能預先說道,「太子,你可不能動怒啊。」

太子自嘲一笑,果然是壞消息,「說吧,是刑長風他們奪了緩化還是汝陰王等人又占了哪里?」針對刑長風的計劃一次次失敗,太子已經不抱希望能聽到什么好消息了。

「是霍家和刑長風聯姻了,先前派去傳旨的天使團路遇馬賊,不幸罹難。」

太子呼吸一窒,繼而冷笑,這是明目張膽嫁禍給馬賊呢,「很好,牧守四方的大將,他們伊春竟得了其二。」沒想到,一個小小的軍屯終成大患。

淮安的頭垂得低低的。

「咳咳,這些人,一個個都不看好朝廷啊。」霍家棄大梁而就刑長風,真的完全出乎太子的意料,霍老將軍可謂是大梁的肱骨,沒了他和霍家軍,大梁猶如被拔了一半牙齒的犬。而且他如今這一選擇,只會讓大梁的百姓人心惶惶。

「給緩化增兵吧。」

「這——從何處調兵?」

太子道,「將攻打汝陰的大軍中的衛家軍調過去。」總不能讓刑長風他們占領了綏化和嘉川,然後溝通西北,將伊春等地和北境連成一片,雄據北方一帶。

「霍家反叛出朝廷一事,是否明詔天下?」

太子有些蕭索地道,「不必了。」下旨詰問譴責又如何?汝陰王安南王刑長風等人接二連三地反叛,尚可以罵他們亂臣賊子,但隨著霍老將軍等人的反叛,恐怕老百姓覺得怪異之余,還會說大梁無道才致君臣反目。而且到了此時此刻,他明顯護不住大梁完成的萬里江山了,是時候做個決斷了。

徐州,汝陰

無數因災難因戰亂而生存艱難的百姓涌向伊春,一路上,都可以看到老百姓們背著簡單的行囊,或者踽踽獨行,或者結伴而往。

一路上,他們相互鼓勵打氣。

「到俆州了,再堅持一下,咱們到了伊春就好了。」

「聽說伊春有畝產千斤的神種糧食,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豈止千斤?聽說是三千多斤才對。」

周圍的老百姓聞言,眼睛都直了,這么高產,不愧是神種。他們只要種上一畝神種糧食,一家子一年的口糧就夠了。

紅薯消息的泄露,姚春暖並不意外,因為種植紅薯的不止伊春,還有北境那邊。即使他們伊春能做好保密的工作,北境那邊也不一定。能保密到這會,姚春暖已經很滿意了。

汝陰王府

汝陰王等人也接到了霍家與刑長風聯?繼續的消息。

汝陰王嘆息道,「牧守四方的大將,他們伊春得了其二,此乃勁敵啊。」生平勁敵。

司馬賢搖著扇子,對此沒有附和,心里是認可汝陰王的話的,但作為謀士,在主子明顯有些心灰意冷或者意興闌珊的時候,不能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

「主公,伊春發展迅速,咱們這邊也不慢啊。況且朝廷的主力一直都是我們扛著,我們還打下了整個徐州,並且兵力發展到三十萬,很厲害了。」

聽完他的話,汝陰王果然高興了,但一想到目前流民北上的情況,又皺了眉頭,「你說那伊春怎么有那么多糧食,敢吸收那么多老百姓呢?」太多老百姓涌去伊春了。更甚者,很多人對他們經營的徐州過而不入,就很心酸。

他知道,這么些日子以來,伊春一直做著平抑糧價的事,加之巴淵的存在,故而伊春對老百姓的吸引力也最大。

至於像伊春一樣平抑糧價?說實話,在徐州境內,他們也做不到。因為他們儲存的糧食,養著二三十萬大軍就已經很吃力了。只能開設一些粥棚施粥,以此來賺取民心。但目前看來,效果不是很好。

司馬賢在心里琢磨了一下,照伊春這樣子毫無限制地招收難民流民,對伊春的存糧消耗一定很大。

他知道,伊春有存糧,數量還不少。俗話說,谷賤則傷農,谷貴則傷民,粟米價格即糧價,維持在一個穩定的范圍內,是一國的重中之重。

往年每逢收獲季節,都是農民賣糧的高峰期,這個時候的糧食是最便宜的,甚至還會出現奸商壓低價格購入粟米。這時候,國家參與進來,一來可以讓糧價堅挺在一定范圍,不至於因價格太低而傷農,二來可以補充倉稟,以防災年或者戰爭之用。伊春城主府那幫人,之前就一直在吸納老百姓賣出的糧食。等後面糧食價格因為戰亂等原因瘋漲之時,伊春的糧價反倒沒怎么漲,一直維持在一個較低的價格水平。

平抑糧價其實是大梁的責任,但大梁因為旱情因為戰亂的原因,加上國庫空虛,地方糜爛,並不能很好地履行這一職能。反倒是伊春,一直在做著平抑糧價的事。

但他們儲存的糧食是有限的,卻在無限地招收涌向伊春的難民災民,顯然似乎沒有限制百姓的想法。如此一來,他們的存糧一定會告急的。可對方就敢這么干,難道那個傳言是真的?伊春真的有神種糧食?

伊春

北狄敗退,西戎退兵,北方平定,甘化城屯兵綏化不動,伊春也跟著進入休整期和平穩的發展期。

姚春暖等人也難得不用那么忙了,每天都能准時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