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放後我慫恿上司造反了 第132節(1 / 2)

除了糊火柴盒子,他們還要自已澆地種菜。沒錯,他們獄卒頭兒不知從哪弄來一片地,全都種上了菜,他們每天下午都被安排人前去干澆地除草等活兒。另外就是,每到夏天搶收搶種以及秋收時,他們都會被拉去伊春軍屯干活!

在那之後,他們的伙食漸漸好起來了,吃的是粗糧蔬菜餅子糙米稀飯這些,像正常人一樣了。

後來丁進財才知道,他們吃的那些,其實都是他們雙手掙的。他頓時有點哭笑不得,他在外面的時候都沒做到自力更生自給自足,監禁了坐牢了,反倒在牢里實現了自給自足。

對了,後來牢里還會給他們上些文化課,主要還是以伊春律法來做教材的。後來,他們這些牢犯的工作范圍擴大了,不局限於糊紙盒了。不過都是些手工活力氣活。這天天干活,要是哪天不干活了,所有人都覺得不習慣不自在。這讓丁進財覺得大牢在改造後變得太可怕了。

後來,恰逢新皇大赦天下,他在牢里表現好,加上原來罪名也不是殺人放火的大罪,故而在赦免之列。

他出去後,憑借之前在牢里學到的手藝,很容易就找到了一份活干。沒有在碼頭扛包那么辛苦,工錢也還可以,除了他日常開銷之外,還能攢下一點來。

丁進財出來的時候二十出頭,後來攢了幾年錢,在媒人的介紹下,他還娶上了一個寡婦,後來兩人又生了兩個孩子。及至他年老,他都一直感激新朝廷,感激姚大人。

其實他心里最感激的人是姚大人,他知道自已是沾了李瀾山的光。如果沒有在牢里的一番改造,他便是沒有死於那十年監禁,也會在出來後,走上老路,不知何時何地就死於非命了。絕不會像現在這樣,有妻有子,兒孫滿堂,壽終正寢。

第176章

伊春那邊,從上到下都過了一個好年。

相比之下,甘化城這年就過得不太舒心了。不舒心的原因,除了自已本身這個年過得不好之外,還有來自麾下將士們的抱怨。

過年嘛,將士們多少都盼著吃點好的。

但是朝廷那邊財政也吃緊,這次在太子的授意下,糧草倒是緊著他們給了,炭火也盡量給他們多供給。至於犒勞軍隊,就別想了。

底下的將士們還是不滿意。人最怕的就是有對比。過年他們連頓肉都吃不上。而伊春那邊呢,每天都要殺好幾頭豬,每天一大早,將士們似乎還隱約聽到此起彼伏的殺豬時的豬叫聲。

還有,他們可都聽說了,伊春的將士們,從上到下,都發了一件冬衣。士卒們人手一件毛衣,聽說套上之後,再穿一件軍服外衣,即使面對寒風,身上也不咋冷。

聽說那毛衣,要是拿出去賣,四五兩銀子都能賣到。更別提,他們過年還發放別的福利了。

他們呢?別說毛衣了,毛都沒一根。

特別是他們很多士卒是從其他地方征調過來平叛的,很不適應綏化這邊寒冷的天氣。尤其是這一段時間,因為大雪翻飛,天氣太冷,每天都有不少衣著單薄的士卒凍病。最冷的那段時間,甚至每晚都有士卒凍死,每天早上都有人將屍體抬出去埋掉。

底下的將士們怨聲載道的,正整個軍營士氣很低迷。

有些底下的士卒們甚至想著,還不如趕緊敗了,他們投降,給伊春當兵去!

有人把話放在心里,有人嘴快嚷嚷了,被甘化城知曉後,當即殺了幾人,才震懾了軍中,穩定了軍心。

讓有那等想法的士卒們只敢將想法放在肚子里,不敢流露出來了。

盡管殺了人,但甘化城仍覺得憋氣,對刑長風等人是恨得不行,很想不管不顧地沖殺一番。

就在這時,有人向甘化城匯報了回安鎮的情況。回安鎮,有人在修火炕。

他聽完,當即就怒了,令人將主持修炕事宜的人給抓來盤問。他派去的人氣勢洶洶地來到回安鎮,一下子不管不顧地抓走了負責修火炕的幾個年輕人。

史廣柱等三老聽到消息趕來時,只看見阮深胡軍等人被扭送著離開。

其中阮深胡軍二人就是回安鎮送去跟伊春匠人學習盤炕技術的兩位年輕人。

史廣柱的拐杖狠狠點地,「哪個殺千刀的和甘將軍告的密?難道盤火炕,大家不是一起受益的嗎?」

要知道這段時間,但凡有需要幫助的,他們都不拒絕,或者指導或者收點基本的工錢就給他們把火炕給盤了。指導是免費指導,如果需要阿深他們幫忙盤炕的話,就要收點微薄的工錢。畢竟盤火炕也是力氣活,人家幫忙的匠人也要吃飯不是?

其他人也是氣得不行,紛紛附和。

「對,詛咒這人生兒子沒屁眼!」

「詛咒他家中老人孩子將來都要被凍死,他自已也被凍死在寒冬!」

讓史廣柱沒想到的是,他們回安鎮的厄運遠不止於此。

******

伊春這邊,姚春暖開始著手修路一事。預備開春之後,就開工,但是現在准備工作可以開始了。前期的准備工作,包括道路地質的勘測以及修整,道路上的灌木的清理等等。

她先前招攬的地質勘測大師這會都派上用場了,主持勘測工作的大師叫傅紅舟。

新的水泥路是沿著官道修建的,有些路段會設計得更合理一些,寬度預計是官道的三倍寬這樣。

這個寬度,是姚春暖一手拍板決定的。

修路的匠人大師傅之前建議是修官道的兩倍寬,也有人建議在原有的官道上拓寬,再拓寬一倍就行了。這樣能節省成本,還有人力等等。他們覺得在官道旁另修一條這么寬的水泥路是一種浪費。

但姚春暖並不采用他們的意見,而是堅持自已的想法。道路就是經濟脈絡,舊官道以後就作為備用路來用。水泥路這個寬度他們現在覺得寬,等真的發展起來,他們就會發現,就這么寬的兩條路,都有可能不夠用。

目前規劃了三條路線。

伊春內修一條,北起嘉蔭縣,往南一路延伸至伊春主城,再到最南邊的鐵力縣。這條線,盡量地連通伊春內各縣鎮。

修往松花府以及會寧的兩條水泥路,則以伊春城作為中心心臟,延伸而去。並且水泥道路一定要在各地的駐軍點附近,以便將來出現戰事時,能迅速出兵。

在姚春暖的拍板下,伊春境內的道路先修,接著便是會寧,因為會寧的南面是侯城。侯城就是後世的遼寧一帶,在這里,朝廷也屯了重兵。他們伊春遲早要對侯城用兵的。

等打下綏化、侯城,加上高山族幫忙拿下的嘉川一帶,那他們伊春的勢力,就相當於占領了整個幽州還往並州延伸進去一點。加上霍家軍駐守的北境在涼州一帶,天下九州,他們算是瓜分了七分之一。

修路的任務分配下去之後,伊春軍屯那邊就將北狄俘虜拉出來干活了。另外還派了一支軍隊前來,這支軍隊的人數和俘虜是一比一。主要還是因為俘虜出來干活,必須有軍隊跟來,防止暴動,軍隊里面甚至有不少神箭手。這支軍隊一般都是一半看守著俘虜,一半也去干活,輪流著來。

三萬多人,干起活來就非常地快了。

後面有老百姓打聽到,他們這是在做修路前的准備,於是閑不住的老百姓們自發地扛著鋤頭或者拿著鐮刀出來幫忙。這是姚大人主持要修的路呢,這么寬!雖然他們不知道修那么寬的路有什么大用,但是,城主府和姚大人的決定,他們都會支持的。況且路修好了,他們也能走的啊。

姚春暖從下屬的匯報里得知了老百姓的行為之後,特意讓人做了一批肉包子,等那些老百姓做完活回家時,每人讓拿上兩個。數量不多,也不值什么錢,就是個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