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放後我慫恿上司造反了 第142節(1 / 2)

「你不必擔憂這個問題,在軍中第一條就是服從軍令。你只要做好統帥之事就行了。」

「現在我宣布以下三道決定。第一條決定,由我領兵前往交州攻打南蠻,隨行將領如下:於宸、蒙毅、紀澤、魯成鈞、顧賓……」

「第二條決定:第二戰線,潘步儀為統帥,祝君瀾、周玉樹、木野、施眉等為隨行將領。」

「第三條決定:由姚春暖代為管理幽州,坐鎮後方,吳總管、朱老將軍等人留守!許翀、章九祥、郭懷、朱永年、蔣欣等人輔助!」

所有被點將的人異口同聲地道,「遵命!」。

接著,他們擬定了作戰計劃,第二條線做好戰斗的准備。

出征前,大將軍單獨召見姚春暖,大概一刻鍾的時間。

刑長風這次率軍出征是秘密的,並沒有大張旗鼓的舉行誓師大會什么的,就清點兵馬,悄然登船。這次的軍糧主要以方便面,炒米等膨化即食的食物為主,可以隨船一同運達,不用另派軍隊護送糧草。

因為船只不夠多,他們只能先運送最精銳善戰的將士們過去,按照計劃,先占據一地,有了登陸地點之後,再源源不斷地增兵。

先占據一地是很必要的,這樣他們在交州才有落腳點,可以據城而守,防備南蠻的反撲,並且等待後續增兵。

冀州,廣陽

「王大人,幽州軍隊似乎有異動?」王朗的屬下有些遲疑地來稟報這條消息,因為他自已都不確定這是不是真的。

王朗聞言,立即從公文里抬頭,「有什么異動?」他很重視幽州方面的消息。

屬下搖頭,「不知道,前面還有消息傳出來,後面消息就傳不出來了。」

聞言,王朗有些失望,他思索了一會,道,「令下面的人加強戒嚴吧。」

這段時間的三方罵戰他也有關注,易地而處,王朗很能理解伊春城主府那些人對大梁恨其不爭以及恨不得取而代之的心理,所以他近來都在防備著伊春出兵。

沒多久,安南王兵敗的消息傳來。安南王敗了,並且率軍出逃了。

隨後,朝廷昭告天下,大梁大軍消滅了安南王勢力,收復了益州南部失土。

具體的消息姚春暖也收到了,安南王不敵朝廷大軍,帶走了兩三萬私軍以及他這些年積攢下來的財富出逃。可以說,這消息在她的意料之中,朝廷意在收復益州南部,樊冶樊老將軍圍三缺一,不會狠追的。

消息傳來之後,城主府難免議論了一番。

「安南王這就敗了?」

「不奇怪。自打我們伊春、汝陰王、安南王三方起事起,朝廷一直在平叛,卻一直都沒取得有效的成果。後來不得不改變策略,趁著咱們伊春和青徐兩州都鬧水患的當口,最後集中兵力攻打安南王。目前大梁坐擁大半壁江山,安南王和我們伊春、汝陰王相比,最為勢弱,大梁挑軟柿子來捏,是一捏一個准。甚至連安南王自已也有預感要敗,才會派人到咱們伊春來談條件。」

「大梁這完全是不管不顧啊,為了滅掉南安王,黔南水忠多嚴重啊,朝廷就是不予理會,一心一意對付他,甚至將賑災的糧食都劃給軍隊做糧草用了,寧願對安南王繼續用兵,也不願意停下來,拿出一部分糧食來賑災。」

就是咯,不然也不會有他們伊春軍團出征交州一事了。

「對了,你說安南王出逃,能逃哪里去啊?」

「安南王應該是投奔汝陰王去了。」

在大將軍帶兵悄然出征的期間,南蠻首領阿各里還在隔空對伊春城主府叫囂,問他們,「你們何時准備好銀子,准備了多少銀子贖人?」

甚至還調戲道,「若伊春城主府是你姚大人親自來會晤本王,來贖人的話,本大王還能給你算便宜點!」

對此,伊春城主府並沒有回應。

因為伊春的沉默,讓不少因為先前伊春城主府發聲而滿懷期待他們能拿銀錢出來贖人的老百姓們失望了。

就在三皇子春風得意,准備發個告示嘲諷伊春城主府言行不一時,伊春城主府再度發聲了,這一發聲,便是張紅榜昭告天下,他們伊春軍團攻下了南海郡的消息。

伊春的這則消息,就在朝廷明發旨意宣告天下打敗了安南王收復了益州南部後公布的,前後不超過兩天時間。真可謂一巴掌甩到了朝廷的臉上,打掉了他們所有的得意。也一巴掌扇在南蠻阿各里的臉上,讓所有的南蠻人錯愕不已。

第190章

眾人此時才恍然,先前伊春城主府回應說『朝廷無能,解救交州老百姓的責任由伊春城主府承擔』的意思,並不拿銀子贖人,而是直接出兵驅逐南蠻,收復失地。

伊春城主府表現出來的強硬的軍事作風,讓所有人為之失語。

失語之後,便是熱烈的討論,對於伊春出兵一事,所有的大梁子民都是高度贊揚的。

「幽州有多少兵馬啊,竟然敢和南蠻干起來?」

有人不服氣地道,「幽州四五十萬兵馬肯定有的,南蠻不也就兩百多萬人口嗎?怎么就不能和它干起來?」

「你們發現了嗎?幽州的四五十萬兵馬,這一兩年的時間里和北狄、西戎、南蠻都干過仗。」

「是的,他們前後抵御了這三個外族的入侵。先是打敗了狄羅族,後面又令西戎主動退出北境戰場,如今更是不畏艱險前往交州與南蠻交戰。」不是一國,勝似一國,國之仁心仁德,在伊春表現得淋漓盡致。那么伊春取大梁而代之,似乎也沒什么不好的?因為,伊春目前的所做所為,才是他們想要看到的國家的樣子。

這些都是事實,不容歪曲的事實。

面對伊春的所做所為,就連大梁境內最迂腐的那些書生老頑固,得知了幽州出兵攻打南蠻,解救交州之後,都啞口無言了。他們在心中默默地道,再也不罵幽州那幫人是亂臣賊子了。

徐州

汝陰王面對伊春軍團進軍交州,拿下了南海郡的消息,也是滿目的不可置信,「刑長風竟然出兵攻打南蠻?」

司馬賢坐在下首,也有瞬間的無言,雖然先前他已有猜測,但仍舊不願相信它會成真。交州的情況,他在得知後,也曾思索過。但最終的結論是,等他們攻占了兗州、豫州後再南下攻打楊州,打完揚州之後,才會開始著手處理交州的問題。

司馬賢感嘆,「伊春城主府此舉,真的是劍走偏峰啊。」幽州真是敢想他們不敢想之事,做他們不敢做之事。

莫怪乎他主公對此不敢相信,誰會想到伊春竟然會出兵交州呢?幽州在北,交州在南,兩個地方,相距有三千公里吧。先別說打下來的難度,就說打下來後,治理起來也很麻煩。

還是他們伊春就如此有信心,最終的勝利是他們的?等將整個中原打下來之後,土地重新連成一片,在治理方面就不存在相隔三千里的難度了。

汝陰王甚是無語,「這會風頭都被幽州給搶盡了!」原本,安南王的歸附,以及兵合一處,他是想趁機宣傳一下,為自已添點威望的。估計朝廷也是一樣的想法,所以才會在打敗了安南王之後就明發聖旨昭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