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放後我慫恿上司造反了 第158節(1 / 2)

那他們就派人到對方的城里去,鄉鎮去,農村去,給不知情的老百姓做宣傳。

於是無數人開始行動起來。這些人在朝廷、在汝陰王的地盤上,宣傳著伊春城主府公布的移民政策,不顧安危,不計後果。

在朝廷的壓力下,無數地方父母官第一次低下了他們高貴的頭顱,去挽留那些想走的老百姓。

「人離鄉賤,大家不要相信伊春那些人的妖言惑眾!我們也收到了消息,明年朝廷會減免賦稅的。」其實並沒有,但先把人留下再說。

這時,伊春城主府這些年經營起來的正面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在對待外族時的強硬,它的一言九鼎,都讓老百姓們相信它說的都是真的。

老百姓們也不和他杠,嘴上說得好好的不會走,但是一轉身就偷摸著溜了,一邊走還一邊招呼鄉親,偷偷地道,「走吧,這姓任的在咱們這當了好幾年的父母官了,什么德性咱們還不清楚嗎?信一頭母豬都比信他強點。」

當老百姓要跑的時候,真的是無所不用其及的,你真的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

伊春城主府發布了這一項移民政策之後,姚春暖等人是忙瘋了。

原先四州的官員,除了個別好的,還能被任用之外,其余的,都被棄用,甚至有惡貫滿盈的官員還會被處以極刑。

就在大家等著看笑話,看伊春怎么撐起這一攤子時,伊春城主府,像一個小型的朝廷一樣,開啟了瘋狂的運轉起來。伊春向來很注意人才的培養,這時,這些人才就派上了用場。

幽州里所有擅長治理地方的人才和官員,都被征調到了冀州、並州、涼州和交州等地,擔任要職。更有許多之前培養的人才,走上了相關的職位。許翀直接去了交州,當了那里的一把手。因為他擅內政,而且有治理地方的經驗,會寧在他的治理下,很不錯,故而,這次城主府給他加擔子了。這些人上任之後,開始了如火如荼的安置工作。

京城,皇宮

攝政王再次傳令太醫,吩咐他施針讓新皇醒來。他知道,新皇只能再醒來一次了。他一直舍不得用這個機會,但目前的形勢讓他不得不用。

太醫最後警告說,如果再用金針刺激的話,這將會是皇上最後一次醒來。

攝政王狠心地頷首,讓太醫盡力施為。

新皇醒過來時,枯瘦如柴的身軀,雙眼明亮,臉上泛起不正常的紅潮。

等他聽完伊春城主府實施的整個移民政策之後,驚嘆地說了兩個字,「厲害!」他想過朝廷會敗,但是,卻沒想到會敗得那么快,更沒想到會以這樣的方式結束。

對於皇弟的問計,他只道,「等著吧。」

「只需要等就可以了嗎?」

「大梁亡了,別抱有幻想了。」說完這話,新皇又吃力地說了一串話,「對方會找你談的。到時你就走吧,帶上願意跟你走的軍隊,帶上能帶走的財富,但不要太貪心,伊春方面會願意的。其余的事,你不要做。」

攝政王不明白新皇怎么就那么肯定對方會找他談並且會同意放人走的?

新皇不想解釋,也無力解釋,只道,「朕駕崩之後,你若想繼位就繼位,其實朕並不想你繼位。大梁王朝最後一位皇帝的罵名,由我來承擔就可以了。」

新皇交待完,不到兩刻鍾就駕崩了。這位年輕的帝王,帶著他來不及施展的抱負,離開了人世。

這時,宮中的喪鍾敲響,鍾聲遠遠地盪開。

喪鍾響了三萬下,意味著帝王駕崩。

刑長風、姚春暖、汝陰王等等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起身,眺望皇城的方向。

姚春暖嘆息一聲,新皇終究還是去了。也好,這於他而言,是最體面的離開人世的方式了。

第210章

三方會談

一年的時間,大梁連死兩任皇帝,昭示不詳。

而整個大梁境內的局勢,在伊春城主府那一計內地移民政策之下,成了定局。

一如新皇駕崩前所料,在來年開春時,攝政王和汝陰王分別接到了伊春方面的約談邀請。

約談的地點就在冀州、司隸和兗州三州的交界點陽蘭城。

攝政王和汝陰王雙方應邀而至,帶甲而來。

看到陽蘭城人來人往,地里也是一副熱火朝天的景象,汝陰王心里酸酸的。他們徐青兗三州有多少田地荒廢啊,置身期間,一眼望去,田野里中有零星的人在勞作。而伊春勢力下的繁榮,都是偷他們的,可恨,可恨至極!

其實這幾個月,攝政王和汝陰王雙方都看明白了,對上伊春方面,他們沒有勝算。

他們這情況,治下沒了老百姓,真的就如同無根之木。以前還有老百姓養著他們養著軍隊,現在要他們自已掏錢養軍隊,就很難受。特別是對攝政王來說,原來那些賤民這么重要。

這會,便是伊春方面不約談他們,他們也坐不住了。

他們治下領土的老百姓,偷跑了很多。目前還剩下個兩三成左右,這兩三成人還每天在減少。這些老百姓為了偷跑,無所不用極其。他們也防不勝防,也根本防不住。

這情況讓他們清楚地意識到他們已經無力回天。特別是攝政王,這一系列的事讓他深刻地理解到了何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所以,伊春方面邀請約談,那就談唄。

蘭陽城外,攝政王和汝陰王相遇,兩人對視一眼,大概是同病相憐的默契,不給足好處,他們是不依的。

這次約談,不出司馬賢等人所料,由姚春暖來主持。當然,作為對這兩位的尊重,刑長風也出現了,但他是作為工具人的存在而已。

一聽是她,攝政王和汝陰王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沒辦法,數次交手,他們沒有一次是在她手中討到便宜的,都怕了她了。

看著年輕面貌姣好卻帶著渾身氣勢的姚春暖,司馬賢忍不住打量了幾眼。沒辦法,交手好幾次了,這還是他們第一次見面。他沒想到,眼前的女子,既有不俗的美貌,上天還給了她超越常人的智慧,實在是太厚愛她了。

姚春暖與他們寒暄兩句之後,就直奔主題。

卧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留給攝政王和汝陰王的路只有三條條,一條是死,另一條是圈禁,最後一條就是出走了,離開中原,離開華夏境內。她覺得,死是誰都不會選的,還有圈禁也是。故而,只能離開了。她為他們兩人准備的地方,一個是扶桑,一個是三韓。

這是她綜合了兩人的生活的習慣所選。當然,他們若想往西南的霜貴或者身毒方向發展,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