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從六零年代開始 第15節(1 / 2)

中途的時候,王學理中了一槍,雖然不在要害,但拖得時間太久了,在當時缺醫少葯的情況下,王學理肯定是救不活了。

王學理害怕自己的身份被小鬼子查到,就求藍姥姥幫著給自己的兒子在這邊兒娶個媳婦兒,要那種家里絕戶的孤女,日後的孩子跟著女方姓。

他們走的急,王學理就帶了身上的十塊錢,也就是十塊銀元,這個在當時雖然也算是值錢,但去了安葬王學理的錢之後,還得留出買屋子的錢,王家母子的生活費就沒有多少了。

藍姥姥感謝這家人救自己的弟弟,就自己掏腰包給王家母子蓋了房子,又幫著給找了個孤女娶進門兒。

人家有房有錢,以後孩子還跟女方姓,那孤女自然是樂意的。

這些事兒,藍姥姥雖然是私下里,讓自己的陪嫁心腹拿著自己的嫁妝銀子去做的,但肯定是瞞不過宋家人的,這也是宋家能從胡家借到那么大一筆錢的原因。

藍姥姥在的時候,宋家有把柄握在藍姥姥手里,這事兒宋家也不敢多說,當然也是害怕說出去惹來鬼子,宋家跟著倒霉。

藍媽媽讓自己的二兒子娶宋彩蓮,里面也有報恩的原因在,以前不知道具體怎么回事兒,就知道宋彩蓮的爺爺救了自己的舅舅一命,母親臨終的時候,交代藍媽媽要看顧他們一家子。

那孤女的骨子里流淌著宋家的血,自私自利又重男輕女,藍媽媽這才將宋彩蓮聘娶回來,當然,這也是在自己二兒子真的看上了人家小姑娘干活麻利的情況下。

但藍媽媽沒想到的是,藍姥姥走了之後,宋繼祖從宋老爺子那里知道了王家的情況,就拿著這個威脅宋彩蓮的父兄給他們賣命,這些年手里沒少干缺德事兒。

好在,宋繼祖對宋彩蓮的父兄不是那么信任,他們做的事情,基本也就是打手一類的活,這個暴露出去,就算勞改也不會太久。

現在這個年代的法律並不健全,像這種情況,若沒有出現傷殘,一般都會被歸結為街溜子,抓住了批評教育一頓也就完了。

但宋彩蓮的大哥,真的再一次要賭賬的時候,把人腿給打折了,雖然宋家出面擺平,但人家現在走路還一瘸一拐呢,這個要是真的追究下來,就要勞改個一兩年了。

喬瑛聽完之後道:「藍媽媽,這個也不難破解啊,舅姥爺既然是地下黨工作者,王學理救下舅姥爺,這就是幫助革命。」

「就算不能立功,但王學理不是主動去給鬼子做翻譯官的,而是被抓的壯丁,為了活命不得不屈從,所以,將功補過卻不難,足以讓政府不再追究下去。」

「現在就算聯系不上舅姥爺了,但您作為知情者也是革命者的後輩,給出具證明,這是國家承認的。」

「至於那被打傷腿的人,只要二嫂的父兄能保證徹底跟宋家斷了,可以讓小魚跟王老道配合著治好他的腿,再給一筆錢拿到和解書,這事兒就能解決了。」

藍媽媽聽完之後,四處看了一圈兒之後,這才貼著喬瑛的耳朵道:「問題是,你舅姥爺,可能不是□□、員,我跟小魚找到了一封你舅姥爺最後郵給你姥姥的信,是三七年的,身上穿著國、民、黨的軍裝。」

喬瑛聽完之後,瞳孔縮了一下,這在這時候可是要命的,但很快他又平靜下來問道:「藍媽媽,這事兒宋家人知道嗎?」

藍媽媽搖頭道:「應該是不知道,我嫁給你藍爸爸以後,你姥姥跟宋家人不住在一起,你姥姥一般的時候都在黑市後面的那個小院兒里住,跟宋家人不怎么來往。」

喬瑛聽完之後,心中大定,這才說道:「那這事兒以後就不要說了,所有人都知道舅姥爺做地、下、黨做革、命工作,出事兒後沒有人知道身份信息實在再正常不過了。」

藍媽媽一拍自己的額頭笑了:「我這是被自己給繞進去了,幸虧小鷹聰明!」

喬瑛有些無奈的看著被自己拍紅額頭的藍媽媽,自家小魚這就是隨了藍媽媽,總是拍自己的腦袋。

第25章

熊掌已經燉的爛軟了,但說實話,還沒有豬蹄兒吃起來好吃,就算是傳說中腥而不臭的前爪子,也是帶著祛除不干凈的腥膻味兒。

這一頓晚飯,不能說是敗興而歸,但確實跟一天的期待有些落差,所以,以後還是吃些正常大眾的吧,至少不會因為沒有達到預期的美味產生失望感。

回到家之後,藍爸爸跟藍媽媽要去藍陸廣家,藍小魚說了自己跟喬瑛商議的,要連夜去一趟黃旗屯跟王老道見面商議的事情說了。

要開車去黃旗屯,因為需要繞過大青山,得兩個小時左右,但橫穿大青山,只要腳程快,半個小時就能到。

而且,大青山並不陡峭,它是長白山邊緣的一個小山脈,里面少有大獵物,婦人們都經常穿行,小孩子上去采蘑菇、撿柴火,是沒有什么危險的。

雖然是夜晚上山,但藍小魚身上有最適合山上行動的木系異能,藍家爸媽並不太擔心她,所以叮囑一聲早去早回就放行了。

藍小魚換了一身兒運動服之後,就跟藍家爸媽一起離開了,到了沒人的地方,三人這才分開行動。

大青山上物資還算豐富,藍小魚因為在山林中視野不受影響,所以,遇到類似猴頭菇一類的山珍,直接就給收進了空間。

後來,青藤有點兒嫌棄藍小魚的速度,干脆得到允許後脫離藍小魚的手腕兒,自己去山林中采購了。

藍小魚也不管它,反正他們之間是靈魂契約的,青藤能找到她,她需要青藤幫忙,想要召喚也是一個念頭的事兒。

穿過大青山,王老道的小道觀很容易找到,就在山腰的位置,門前還有標志性的歪脖杏樹,這是孩子們的零嘴兒。

藍小魚剛走到道觀跟前兒,道觀的門被推開了,一清瘦矍鑠,穿著灰藍道袍的老道士,面帶慈祥笑容的走了出來。

老道做了個揖道:「小友來了?貧道已經備好清茶等候多時了。」

藍小魚一愣,問道:「道長知道我要來?」

老道笑道:「貧道盼著小友來幫我渡劫。」說著,做出請的手勢。

藍小魚跟著老道走進了院子,道觀不大但收拾的很干凈,院子里有一些笸籮,應該是平日用來晾曬草葯用的,院子里有著濃郁的草葯香味兒。

中間大堂供奉三清神像,供桌上擺著饅頭、杏還有清水,地上放著蒲團兒,神像兩側後方分別有個小門兒,一邊兒是通向葯房,那邊兒是給來求醫的村民准備的。

左側通向的小屋子,是老道休息的房間,後面有三間廂房,是給遠道求醫或借宿的人准備的。

藍小魚跟老道走進老道的房間,房間很簡單,一鋪小炕,地上靠窗戶處一實木桌子,兩邊兒各一把椅子,再別無家什。

炕腳一把掃炕的笤帚,里側的牆上釘著釘子,掛著兩件打著補丁的道袍,一把拂塵,還有一個堵著塞子的酒葫蘆。

桌面上一套紫砂茶具,紫砂茶壺內散發著茶香,聞著就覺得頭腦一陣清明,另外還有一盤子洗干凈的大杏,這就是這間屋子的所有東西。

讓藍小魚坐下後,老道給藍小魚跟自己倒了茶,說道:「小友的來意,我知道,小友看看此物。」

說著,老道走出內室,來到三清神像前的供桌下面,搬過來一個小匣子,打開之後,里面一瓷瓶一手札,示意藍小魚先看手札。

手札上的毛筆字是繁體字,藍小魚認識,但閱讀起來有些難,尤其是一些類似於謁語這樣有哲理性又雲里霧里的話,這太難為一個純理工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