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節(1 / 2)

珠聯璧合 泊煙 3043 字 2023-04-29

蕭鐸只能行禮告退。

等蕭鐸走了之後,蕭毅鐵青著臉,雙手撐著桌案,只覺得四肢麻痹疼痛,渾身抖如篩糠。他的後背已經全部濕透,剛才是強忍著沒有發作。也許老天留給他的時間並不多了,可他還有那么多的事沒做。

第119章 錦綉

柴氏早就已經收到了蕭鐸和韋姌進宮的消息, 特意派了秋芸在宮門口等。

秋芸探頭看到皇帝御前的宦官領著韋姌和乳娘王氏過來, 連忙行禮:「恭賀晉王妃了。」

韋姌含笑點了點頭, 謝過宦官, 跟著秋芸進入慈元宮。在她的想象里頭,皇後的宮殿應該跟前朝李太後的宮殿一般, 香花玉樹纏繞,殿內金碧輝煌, 可沒想到居然如此朴素。

柴氏正坐在榻上下棋, 看到韋姌和王氏進來行禮, 連忙抬手道:「免禮。韋姌, 坐在這里。」

韋姌依言在柴氏棋盤的對面坐下, 柴氏朝王氏懷中的蕭宸伸出手, 將他抱過來放坐在腿上:「宸兒,還認得祖母么?」

蕭宸當然不記得。柴氏去澶州, 他才一個月大,那時還是夏日, 現在都已經是冬日了。一雙圓溜溜的眼睛迷茫地望著柴氏。

柴氏點著他的鼻子說:「以後多來走動就記得了。等你大一點,進宮來讀書好不好?」

蕭宸咧嘴笑, 好像默認了柴氏的話。他是個愛笑的孩子,這點跟蕭鐸不大一樣。

柴氏又對韋姌說道:「你的身份不同了,按理來說應該給你的母家送禮以示嘉獎和慶賀。我派人往九黎和魏國公府都送了禮, 對了,國公夫人生病了,不太記得人, 這件事你知道么?」

蕭宸滿月的時候,國公府也有派霍元送禮到澶州,只不過霍元什么都沒有說,放下東西就離開了。

當初韋姌以魏國公之女的身份嫁給蕭鐸,馮氏待她不薄。但是她被周嘉敏所害也是事實,馮氏大概也不太好與她往來,現在反而是不遠不近的關系。但馮氏生病了,她理應挑個時間過去探望。畢竟馮氏的兩個親生女兒,都不可能再回到她的身邊了。

「還有件事。按照規矩,你得在晉王府以王妃的名義開一次宴,遍請京中的名門閨秀和官員之妻,一來是認個臉,二來是以後你免不得要與她們往來,先接觸一番,談得來的往後便多走動。」柴氏知道韋姌不善於應付這些事,便盡量說得詳細些。

韋姌還是有些擔心,又問了柴氏一些細節。

兩個人正說著,蕭鐸進來了。他行禮之後,韋姌本來要起身把塌旁的位置讓給他坐,他卻壓了壓手,讓宮女去搬了張杌子坐在旁邊。他看了一眼棋局,含笑對韋姌說:「憑你的棋藝,還敢與母後對弈?不自量力。」

柴氏沒想到蕭鐸這么不給韋姌面子,以為女兒家面子薄,受不住,剛要開口解釋兩句,卻聽到韋姌不甘示弱地說:「臣妾是山野出身,自然不會琴棋書畫這些大家閨秀會的東西。剛剛還跟母後說,若是王府開宴,想必會出丑。」

「你是要好好向母後取取經。」

韋姌對著蕭鐸吐了下舌頭,再不看他了。

柴氏把到嘴邊的話又吞了回去,笑著看懷里的小孫兒,只覺得越看越可愛,在他的小腦袋上親了親。

蕭鐸跟韋姌就像尋常的夫妻一樣斗嘴,完全沒有身份的顧忌,倒是難得。柴氏想起自己年輕的時候,與蕭毅也是這般,可後來隨著蕭毅的身份越來越高,夫妻之間的顧忌也越來越多,她沒辦法再把自己的喜怒哀樂擺到明面上來說。

而如今的帝王家,外人看似尊貴,卻有太多的無可奈何。

她衷心希望蕭鐸和韋姌能永遠像現在這般,相互扶持。

蕭鐸一家走了之後,柴氏本想將未完的棋局繼續下完,秋芸匆匆走進來,附在柴氏的耳邊說了一番。柴氏臉色大變,問道:「真的?」

「千真萬確。滋德殿服侍的宦官說,皇上偷偷傳了御醫去診治,但沒讓聲張。想必有些嚴重。」

柴氏立刻站起來道:「走,我們去滋德殿看看。」

「可皇後,這樣一來皇上不就知道咱們……」秋芸面露難色。弄不好還要連累那個前來報信的宦官。

「知道便知道。本宮關心皇上的龍體,眼下還有何事比之更重要?本宮與皇上夫妻數十載,什么風雨沒見過?這個時候,本宮要在皇上身邊。」柴氏正色道。

秋芸想想也是,皇上心里也許正盼著皇後呢。

***

皇帝連著五日沒有早朝,都是由蕭鐸代理國事,朝中大臣有些微詞,紛紛派人到後宮打聽消息。柴氏一律將聞訊的小廝打發了回去,只說皇上沒事,只因年關將近,瑣事繁多,需要休養幾日,養好了精神便照常上朝。

蕭鐸和蕭成璋再次一道去滋德殿探望,但皇帝還是沒見,直接傳命宦官,讓他們兄弟二人都回去。蕭鐸沒說什么,徑自走下玉階,蕭成璋卻回頭看了幾眼,有些著急,追上去問道:「大哥,父皇從未如此過,是不是發生了什么事?」

「放心吧,父皇有分寸的。也許明日就能早朝了。」蕭鐸這樣安慰弟弟,也在心里安慰自己。

「大哥,聽說你跟李延思要修建新的京城?可大周剛建立不久,恐怕沒有那個財力和民力。」

蕭成璋上次從澶州回來之後,對澶州新建的城池有點興趣,便跟著工部做事學習。蕭鐸成為開封府尹之後,做出的第一個重大決定就是要修建新的京城,規模是現在這個舊城的幾倍,引起了軒然大波。

工部和戶部都強烈反對,上折子到了蕭毅那里,卻被蕭毅給壓住了。這幾日蕭毅不早朝,也有人說是因為跟蕭鐸在建城的事情上有了分歧。因此蕭成璋才想要問一問。

「仲槐,你覺得如今的京城如何?」

「華夷輻輳,水路會通。」蕭成璋想了想,用了八個字來總結。

蕭鐸帶著蕭成璋登上城樓,極目遠眺。京城繁華,汴河忙碌,應該是中原地區最好的地方了。但這還遠遠達不到他心中所設想的那個錦綉京城。

蕭鐸側目說道:「仲槐,要想強國必先富民,而富民則要有繁盛的商事來支撐。我問你,若你是外國商人,到了京城,卻沒有地方入住,想辦事卻不知道百司公署在什么地方,你還會再來嗎?」

蕭成璋認真想了想,搖搖頭說道:「我不會。所以大哥是因為要招徠各國的商人,所以才想擴建京城?可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京城也不比澶州,乃是大周的國都,這一建可能需要五年或者十年的漫長時間,才會有結果。」

「對,但我不怕等,我怕的是止足不前。京城不僅僅要吸引商人,我研究了京城如今的布局,你看,屋宇交連,地勢低窪。入夏有暑濕之苦,冬季則常失火,構造極不合理,這也是我下決心修建新城的原因。所以無論遭遇多大的誹謗怨恨,我都會一力承擔,終有一日他們會明白改變的好處。」蕭鐸指著城中各處,豪情萬丈地說道。

蕭成璋看著他若有所思。自己看到的僅僅是眼前,大哥卻能想到很遠的地方。這才是執政者應該具備的眼光和胸襟。縱使蕭成璋心中曾有過的一絲絲不甘和疑問,此刻也都煙消雲散了。蕭鐸的確比他更合適那個位置。

「工部里頭也不僅僅都是反對的人,韓侍郎就十分贊成大哥的提議,還以自己的名義給父皇上了道折子。不過他因此得罪了工部里的人,這兩日日子不太好過。」蕭成璋笑著補了一句。

韓通自開封府調離之後,就入了工部任職。

蕭鐸最初猜到自己的想法可能只會被李延思認可,必定會遭到朝臣的激烈反對,沒想到韓通也是支持他的。蕭鐸已經將重建新城的事情全權交給李延思來負責,因為他還有別的事要做。

京城地處平原,鄰近的河流眾多,有豐富的水網,所以汴河繁忙。但是因為連年戰亂,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幾處中斷,南方和東部的物資無法再經由水路輸入京城。要想京城的貿易繁榮,除了陸上,水上也得暢通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