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家有寶珠 第39節(2 / 2)

第二天宋志東起來眉宇舒展了一些,宋寶珠便以為他和錢小娥談開了。錢小娥怎么樣影響不了她什么,只要大哥過得開心就行。

既然已經確定了名額,宋寶珠一早就帶著宋志東和李梅去了縣里,一同去的宋志南和宋志西,宋志西要去別人家里做木工,縣城他已經很熟了,正好給家人領路。

這幾天農業局的事情不斷,劉局長怕宋寶珠被人搶走了,巴不得她能藏起來,便讓宋寶珠也跟著宋志東和李梅去廠里看看。

宋寶珠好奇心旺盛,劉局長一說她就答應了,雲縣幾個廠她還沒去看過呢。

他們首先去的是家化廠,雲縣的家化廠主要生產類似洋瓷盆,保溫瓶,鐵桶,香皂,毛巾之類的雜七雜八的生活用品,

縣長那邊派了一個人來交接,廠長見了宋志東,拍了拍他的大體格,「不錯,我們正要招一個開模具機器的,你這體格就很合適。」

宋寶珠問:「會很幸苦嗎?」,她可不想大哥太累。

縣長派來的人知道宋寶珠何等寶貝,忙看向廠長,「李廠長,我們介紹人來,你可不能當牲口用啊。」

李廠長哈哈大笑兩聲:「小姑娘,你去看看我們的機器就知道了,至少比種地要輕松多了。」

一行人便跟著廠長去看宋志東要工作的地方。

所謂模具器,顧名思義,就是用機器上的模具來固定物品的雛形,這個工作確實不累,只要能認識字,能熟練掌握各種開關就好。只不過現在的機器太粗糙了,操作這種開關的時候需要不小的力氣才能做到利落。

恰好宋志東跟著宋寶珠學習過認字,雖然沒有宋志南學的深,但機器上的這些字他還是認識的,而且他力氣很大,操作起這些開關根本不費事。

廠長見他認識機器上的所有字,別提多高興了,一開始縣政府那邊說要一個工人名額的時候,他還以為又是單位里哪家的關系戶,老大不高興。當他們廠是什么,垃圾回收站嗎。

現在見了宋志東很驚喜,力氣又大又識字,看了一遍提示就知道怎么操作機器,這樣的關系戶他還是很歡迎的嘛。

這份工作自然是皆大歡喜。

開模具器算是技術工種,工資比一般的工人要多幾塊,一個月下來能有二十五塊左右,這又算額外的驚喜。

他們交談的很高興,只有宋寶珠圍著這機器轉了轉,小聲念叨:「這機器太粗糙了,這樣制作出來的模具肯定有差別。」

系統也瞟了一眼,又忙縮了回去:哎呀,這是啥呀,這也能叫機器,辣眼睛!

廠長剛剛把宋志東勉勵了一番,就不小心聽到宋寶珠這番嘀咕,當下就不高興了:「小姑娘,不懂不要亂說,這可是我們好不容易從省里花了大價錢買過來的。」

縣長派過來的人知道宋寶珠的身份,想到她那些傳奇的不能讓人相信的成績,心里一突,莫非這小姑娘不但會改良種子,還看得懂機器制造?

忙打圓場:「李廠長干嘛和一個小姑娘計較呢,童言無忌嘛呵呵。」

好在宋寶珠沒反駁,這人松了一口氣,他倒不是怕宋寶珠爭論,怕的是宋寶珠真說出個一二三來,那她的身份就瞞不住了。

李廠長也覺得自己不該和一個小姑娘計較,恢復了笑臉。宋志東當下就被他留下熟悉工作了。

宋寶珠和宋志東揮揮手:「大哥,一會兒下班了一起回家。」

李廠長聽了這話忍俊不禁:「你這妹子有意思,說的好像她也在上班一樣。」

宋志東呵呵一笑,既然寶珠沒說,那他也就不說吧:「我妹妹就是擔心我。」

李廠長敷衍地點點頭:理解理解。

解決完了宋志東的工作,一行人又去了紡織廠。

雲縣的紡織廠不小,里面有兩百多個員工呢,車間里並排著好幾列縫紉機,女工們將縫紉機踩得響成一片。

李梅看見這些縫紉機眼睛就放了光:她曾經做夢都想擁有一台縫紉機。

紡織廠同樣很滿意李梅的手藝,雖然以前沒接觸過縫紉機,但她很容易上手,教了沒一會兒就會操作了。

紡織廠這邊一個月的工資是二十一塊,比不了宋志東,但李梅已經很滿足了。李梅這邊今天不用上班,在廠里留了自己的信息後,廠里就讓她第二天來報道。

李梅高興得不得了,宋寶珠還要回農業局,宋志南就陪著李梅回了家,她實在太興奮,想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娘家人。

幾個親家中,李家算是最本分的一家人,王桂芳便讓李梅撿了十幾個雞蛋帶回去。

「什么?!」,李家的上房里,所有人都被李梅帶回來的消息震驚地瞳孔地震。

作者有話說:

第45章 惡意與流言

「梅兒, 你沒有哄我們吧?」,李母一臉得不可置信。

「媽,我騙你們干什么, 是真的,我都去廠里報道了,明天就讓我去上班呢,每個月有二十一塊的工資。」, 李梅一張清秀的小臉紅通通的, 到現在她的興奮都還沒消下去。

「老頭子,你聽到了嗎,梅兒說的這話, 莫不是我在做夢吧?」,李母還是不敢相信,忙招呼李父。

李父哈一聲:「沒做夢,是真的,梅兒真的成了工人,吃國家飯了。」

「我的老天爺啊, 我們李家這是祖墳上冒青煙了嗎!」, 李母驚呼不已。

李梅的幾個哥嫂聚在這兒都一疊聲地說著李梅好話。

李梅非常不好意思:「爸媽, 哥嫂,你們別這樣,這又不關我的事兒, 全是我們家小姑能干。聽說她研究出了那個什么冬麥的良種, 讓其他好多地方冬麥大豐收了,縣里獎勵她, 這才給了我婆家兩個工人名額, 婆婆他們都覺得這紡織廠的名額適合我, 就把名額給我了。」

李家人這才知道事情全部經過,聽完後紛紛驚嘆:「你家小姑才六歲吧,這也太能干了!」

李母想了想,拉著李梅叮囑:「梅兒,一個工人名額太珍貴了。一般人家怎么會把這么珍貴的名額給兒媳婦,你婆家人對你這么好,你也要真心換真心,不要想著成了工人就覺得高他們一等,說話做事要比以前小心,別和你婆家人還有女婿離了心。」,李母自問如果自家得到了這樣珍貴的工人名額,她是不會這么大公無私在兒子還沒有著落的時候就給兒媳的。對比起來,宋家人實在太大方了。

不過有宋家那小姑在,以後宋家的日子還指不定好過成啥樣呢!

李梅忙說:「媽,我知道呢。」,得到了這個名額,她心里對婆家充滿了無窮無盡地感激,再說她知道自己的斤兩,她裁縫手藝是還不錯,但也就算得上不錯,要說多優秀也沒有。要是沒有小姑,她算什么啊,她憑什么能成為工人啊,這個名額都是靠小姑才有的,她有什么可驕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