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家有寶珠 第42節(2 / 2)

作者有話說:

稍後捉蟲

第48章 機械廠

沒有買到自行車, 宋志南不得不繼續每天走著接送李梅上下班。好在很快就過年了,廠里給他們放了五天假。

宋家准備的年貨充足,加上不缺肉和新鮮的菜, 從二十八這天,宋家的桌上就滿滿當當了。

蕭序也被宋寶珠邀請了過來吃飯。

他身上穿的還是宋志中穿小了後李梅幫著改的棉襖,不過他長得很好看,即便穿著很鄉土的棉襖看著也很洋氣。

和宋寶珠並排坐在一起, 兩張臉簡直熠熠生輝。

村里今年夏天又來了一批知青, 第二批比第一批要多的多,老廟那邊就不夠住了,村里人又在旁邊給他們搭了屋子, 現在祥福村的大大小小男男女女的知青大概有四十多個。

宋寶珠問他:「你在知青點那邊能烤火嗎?」

蕭序點頭:「大哥和二哥他們幫我盤了炕,很熱和。」,知青點那邊本來是沒炕的,宋寶珠去了一次,發現大冬天缺衣少被的蕭序就這么硬扛著,便把家里多余的棉衣讓李梅改了給他, 又讓宋志東和宋志西他們幫著盤了炕。

知道他和宋家人走得近, 哪怕是王林也不敢再打他的主意了, 蕭序自己又做著記工分的工作,分到的東西完全夠他吃,他在知青點的日子不算難過。在來到祥福村以前, 蕭序根本不敢想象他已經徹底墜入淵底的人生竟然也會迎來曙光。

王桂芳招呼著蕭序吃東西, 蕭序就靦腆地朝她道謝:「謝謝嬸子。」

王桂芳挺喜歡這個長得好看又有禮貌的孩子:「這孩子還是這么客氣,盡管吃, 把這兒當自己家。」

蕭序看了正在認真吃飯的宋寶珠一眼, 輕輕嗯了一聲。

過了年, 天氣就開始漸漸暖和了,大家都開始准備春種,地里結了凍,必須在春耕之前把這些地耕種出來。但是土被凍得狠了,哪怕天氣暖和了還是讓耕種土地變得困難了許多。一鋤頭下去要是正好趕上凍土,直接就崩一下,震得虎口發麻。

好在祥福村養的幾頭牛保留了下來,這時候就派上了用場。不過數量太少了,主要還是依靠人力。

自從入冬後宋寶珠就沒怎么去縣里了,反正春耕的良種和化肥她都已經研究出來了,剩下的就不關她的事了,不用大冬天的頂著寒風天天往縣里跑。

但明天得去局里了,不然實在對不起她每個月拿的工資呀。

剛好今天湊個熱鬧,跟著大家一起出來看他們春耕。

宋德令揮動了半天鋤頭,額頭早就出了汗。蕭序和會計正在給每個隊員記工分。

看著因為凍土大家效率變低的情況,宋德令嘆了口氣:「聽說有些富裕的地方都是用拖拉機種地,我們村要是有一台拖拉機就好了。」

其他村民笑話他:「村長,別說那些大話了,你都沒見過拖拉機,咋知道拖拉機就有那么大的用處?」

宋德令嘿一聲:「你以為我常常去縣里開會是白開的?寶珠,你說對吧,要是有拖拉機,我們這些地種起來是不是很容易?」

他知道宋寶珠經常去縣里看書,聽說圖書館里的書都被她看完了,難怪寶珠懂那么多,還能研究良種,還是得讀書啊,寶珠肯定知道他說的是對的。

宋寶珠笑著點頭:「是啊,拖拉機種地是很快呢。」

宋德令說了不信,但宋寶珠一說,這些村民們就信了。

「寶珠啊,那拖拉機真有那么神奇?」

「有啊。」,宋寶珠說。

這些村民們聽了就一臉向往,即便不能弄一台來種地,看看也好啊。

祥福村的春耕熱火朝天。

第二天寶珠也開始了新的一年上班生涯,自行車還是沒買到,宋志南依然送李梅上下班,宋志東則先送寶珠去農業局,然後把自行車交給宋志南騎回去,自己再去家化廠上班。

一到農業局,劉局長他們見了她就一副歡天喜地的模樣。

「怎么了?」,宋寶珠疑惑。

「小宋老師,化肥的效果得到驗證了,的確和你試驗數據上記錄的一樣,除了種子外,我們農業局又要用化肥為雲縣創收了。」,種子每個地方買的數量少,但化肥可不一樣,如果但從效益上來說的話,化肥要比種子劃算的多。

「哦。」,宋寶珠還以為是什么事呢。

「小宋老師,我們的化肥效果這么好,如果因為產量問題不能惠及到更多地方就太可惜了。所以我們決定向縣里申請在農業局名下成立一家化肥廠,如果能把這家化肥廠運營起來的話,到時候我們的工資和研究經費不但不用縣里負擔,還能為縣里創收,甚至創造就業崗位,小宋老師,這可是多方共贏的好事,你要不要和我們一起去向縣里申請?」

「我?」,宋寶珠指了指自己,「你們自己去就好了呀。」

劉局長和一眾專家聞言著急道:「小宋老師,您可能不了解,效果這么好的化肥,一旦我們的廠子運營起來,到時候會有很多收益的。這可是你帶頭研發出來的,怎么能把你排除在外呢,如果化肥廠成立順利,我會向縣長申請讓你掛名副廠長,當然,你要是不想管事可以,但是紅利你不能不要啊!」

他們以為宋寶珠還小,不知道這里面有多少能讓人眼紅的利潤。

宋寶珠恍然大悟,「也就是說如果這個廠子建起來後並且能賺錢的話,我就能分不少錢是吧。」

劉局長和一眾專家連連點頭。

劉局長之所以敢大膽生出向縣里申請成立化肥廠的想法,靠的就是宋寶珠的技術啊,有了宋寶珠,他們的化肥就不愁賣,只要看見了效果,相信不管是省級,市級,還是縣級地方都會搶著要,他想為農業局和縣里創收,當然要把送寶珠綁在一起。不然他們這個廠子毫無競爭力,肯定爭不過那些老牌的化肥廠,最後也只能關閉。

之前搞大進步的時候,縣里就建了很多廠,但生產出來的東西卻都不咋地,沒人要,最後縣里的廠子倒閉的倒閉,解散的解散,全縣就剩下機械家化和紡織廠三個廠子。

經歷過這些,他知道就算廠子算國家的,也要造出的東西好才能賺錢。

「早說啊,我同意了。」,能掙錢又能讓大家提高作物產量,她怎么會不干呢。

劉局長和一眾專家高興不已,申請報告劉局長都已經寫好了,宋寶珠看過後沒有問題,就在上面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既然是大家一起申請的,當然都要去縣政府。到了政府樓卻被告知縣長已經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