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家有寶珠 第70節(2 / 2)

宋家人和司南說話的時候,周施為站在旁邊不出聲,看著他們猜七猜八,心下嘆息,也是,一般人哪里能猜到呢,就算是他,也沒料到宋寶珠竟然得到了那么勛章和親筆信。

周施為讓曾秘書送司南走後,這才轉身回了宋家,這會兒宋寶珠就那么大刺刺地將勛章和信給家里每個人過目。

「寶珠啊,我看這信,好像不是首都農業局的局長寫的啊。」,口吻有點不對咧。

宋寶珠正在逗兩個雙胞胎,聞言抬頭看了看牆上正中間貼著的畫報,哦一聲:「不是農業局的局長啊,是牆上貼著的那個爺爺給我寫的信。」,她想著以後要是有機會去首都一定要和這個爺爺見一面,隔著信她好像看到了一位慈祥和藹的爺爺在對著他殷殷叮囑,她挺喜歡這位爺爺的。

「什么?!」,這句話就像在平靜的鍋底倒了一瓢炸開的油,屋子里所有人幾乎是一下齊刷刷地彈了起來。

「寶珠,你的意思是,給你寫信的是.....是....」,宋志東咕咚一聲,就是念不出那個名字。

所有人都恍惚地看向牆上那張威嚴但不失和藹的畫報,有可能嗎?能是真的嗎?

這時周施為走了進來,對著恍惚的一家人點了點頭。

這下子宋家人全都呆在了原地。

「那....那.....」王桂芳哆嗦個不停,宋德柱拿著煙袋的手就快要抖圓了。

周施為看了看被他們隨意放在炕桌上的勛章和信,實在沒忍住道:「那枚勛章很珍貴,總共只發出了十三枚,都是獎勵給對國家 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人,寶珠是第十四個。」,事實上除了初期,這枚勛章已經很久沒有發出過了。「還有那封信,是...親手寫的,這兩樣東西你們一定要好好保管。」

經他一提醒,宋家人目光一致地看向桌上的兩樣東西。

「他爸,我們得把這兩樣東西供起來....」,王桂芳聲音顫抖。

「對對對,供起來,供起來....」

見宋寶珠還在逗兩個小侄子,周施為不得不向宋家人說清楚這里面的輕重厲害,重點就是要對宋寶珠的身份保密,不能輕易向任何人透露出她研究的東西。

事關宋寶珠的安危,一家人聽得比誰都認真,「那我們家寶珠不會有事吧?」王桂芳著急不已,經過周施為的解釋,一家人才知道原來寶珠研究出的東西竟然那么了不起,要是被別的國家人知道了,寶珠還會有生命危險,一家人心焦得不得了。

「所以領導派人了特地來保護寶珠,只要不透露出去,寶珠就沒有危險,你們也不用太擔心。除了這勛章和信,另外寶珠還成了國家一級研究員,享受特級津貼。」

有了勛章和信,津貼反而沒怎么被宋家人重視,錢雖然不少,但寶珠根本不缺錢。

由於周施為說要保密,勛章和信就被悄悄地供在了里屋,每次宋家人走過,都要一臉尊敬地地看一會兒,然後再輕手輕腳地離開。

於此同時的首都,王專家他們已經到首都農業局快一個月了,這一個月里他們不光和首都同業局的同行交流,隨著實驗的越來越深入,其他一些主科研的單位也派了人過來。

之前首都的專家還對王專家和周專家不以為意,覺得不過是稍微改良了一下的良種,這些事情他們首都農業局也在做,沒什么大不了的。但隨著實驗的進度和探討的越來越深入,他們徹底改變了看法,甚至變得慚愧。枉他們自詡為在農業一道上是全國最好的,卻發現隨著實驗進程的加深,他們甚至跟不上這些來自小地方農業局的人的思維,有些知識他們甚至聽不懂,還需要這些專家掰開了揉碎歲了從頭講解。

「王同志,周同志,兩位遠道而來辛苦了 ,這次實在讓我們受益良多,實驗馬上就要完成,二位不妨考慮以後就留在首都如何?」,由於對宋寶珠的保密,這些人並不知道真正研究出良種的人到底是誰,還以為就是眼前的兩位專家。所以他們就起了挖角的心思,這兩位專家太厲害了,學識這么淵博,留在小地方實在太浪費了。

周專家和王專家對看一眼,如果換了以前,能升到大的單位,參與更多深入的研究,對他們肯定有致命的吸引力。

但現在不一樣,首都再好,可沒有小宋老師啊。他們算是看清了,這些首都的專家的確個個不俗,但是離小宋老師還差得遠呢,離了小宋老師,他們跟著誰學習?見識過小宋老師腦子里先進磅礴的學識後,他們又怎么舍得離開。

「還是不了,故土難離,我們在雲縣呆了大半輩子,離開很不習慣,再等等吧。」,等什么,自然是等著看小宋老師什么時候離開。既然被告誡不能透露出宋寶珠,他們便知道宋寶珠一時半會兒不會離開雲縣。以後小宋老師長大了,肯定不會再窩在雲縣 ,那時候不用別人勸,他們也會死皮賴臉地跟著。

見周專家和王專家不同意,首都的專家們也無可奈何,但還是想再勸一勸:「兩位的知識,如果能參與到更大的研究項目和同行的交流,對我們國家的農業進步肯定會起到巨大的作用,如果只呆在雲縣一個小縣城,實在是太可惜了。」,為他們自己失去這樣跟著學習的機會可惜,也為其他同行和國家的農業研究可惜。

周專家和王專家呵呵笑:「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們算什么啊。」,在小宋老師面前,什么都不是,他們的這些知識全都是從宋寶珠那里學來的。

「怎么能這么說呢,兩位的貢獻居功至偉,農業可是一個國家的基石,二位就不要妄自菲薄了!」,首都的專家們有些微微不自在,如果研究出了超級良種和超級化肥的人都不算什么,那他們拿著這么高的津貼,每個項目都能得到國家大筆的撥款,卻收效甚微,是不是沒臉活著了?

依著這兩位的功績,是要專門著書傳頌,擺在名人堂里供世人尊敬的。

這些人是真心尊敬周專家和王專家,殊不知這兩人已經快被吹捧的坐不住了。如果超級良種和化肥是他們自己研究出來的,那他們自然會心安理得的享受這份尊敬,畢竟良種和化肥對國家的影響實在太大了。但他們不是啊,他們只不過給小宋老師打了一下下手,順便還蹭著學了一下知識,全程躺著就沾了天大的光。

「唉,你們有所不知,這良種和化肥並不是我和老周帶頭研究出來的,起頭的並不是我們。」王專家被吹捧的坐立不安,讓他拿著小宋老師的研究享受著這些人的尊敬,他做不到。

「不是你們?!」 ,其他人驚呼:「是你們農業局的其他專家嗎?他去了哪個省交流?」,這些人忙問,他們首都農業局有著最多最專業的團隊,便理所當然的認為來到首都農業局交流的人是雲縣農業局里面知識最淵博最好的,哪想到竟然不是他們。

「對,他去了其他省交流。」,王專家和周專家暗中擦了擦汗,說了一個謊就需要用另一個謊去圓,沒辦法,只能把事情推到別的專家身上。

老李,老林,對不住啊!

殊不知在其他省農業局做交流的專家們也遇到了和老周老王一樣的情況。這次雲縣農業局做交流的地方都是大省會,比雲縣農業局設備好太多了。

老李和老林就來到了南方海城農業局,海城距離雲縣更近一點,他們這兒已經聽到過一些超級化肥和超級良種的風聲。

隔壁省去年就試著買過雲縣的小部分良種,果不其然,種了那些種子的地都大豐收了。

他們還去考察過,回來一個個都震撼的說不出話,要是他們海城也有了這樣的良種和化肥,那....

本來都收拾收拾要去雲縣一探究竟了,上面忽然傳來消息說雲縣農業局的專家要來和他們做交流,並將良種的改良方法教給他們。

這就是天上掉餡餅啊,一個個學的無比認真,隨著實驗收尾,他們也確信了這種良種確實可以帶來大豐收。打破基因鏈,重新排列基因序,這種改良良種的方法根本就是天方夜譚,但是他們眼睜睜地看著雲縣的專家實驗成功,所有人自然對李專家和林專家心服口服。

和首都農業局一樣,也起了挖角的心思。

李專家和林專家自然推拒了,和王專家周專家的原因一樣,他們舍不得離開宋寶珠,如果錯失了跟著宋寶珠學習的機會,肯定會讓他們後悔一聲。

但架不住這些人的熱情,和王專家周專家一樣,在不能暴露宋寶珠的情況下,他們只好把鍋甩到了這兩位身上。

「唉,所以真正研究出良種和化肥的是周同志和王同志?他們兩人都去了首都農業局?」海城農業局的人聽了惋惜又無奈。

首都了不起哦,什么好東西都先往首都送!眾人無不酸溜溜的想到。

交流一結束,農業局的專家們就急匆匆地離開,活像後面有鬼在追。坐上火車的時候還不停擦冷汗,實在是太熱情了,他們明明都把鍋推給了別人,但這些人還是不願意放過。因為這些人也想得開,既然主研究人已經去了其他單位,那就把眼前的人留下來,不管是不是主研究人,但他們至少全程參與到了項目里,已經將這些項目吃透了,跟著他們也能學習倒不少呢。

所以這些專家們哪怕將鍋甩了出去,依然逃脫不了被挖角的命運,被這么狂轟亂炸了近一個月,最後幾乎是連滾帶爬的上了火車。

「太可怕了。」,不敢想象以後要是小宋老師的身份暴露了,這些人會怎樣垂涎她,小宋老師那個小身板挺得住嗎?

作者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