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家有寶珠 第103節(2 / 2)

宋寶珠到的時候,黃書記帶著好些人在門口等著,見到她的身影,黃書記笑著揮了揮手:「各位,我們等的人到了。」

「書記,我們等的人是哪個啊?」,後面的人一看,一個穿著還算整潔的婦女,還有一個卻是個好看到發光的小姑娘。這誰都不像啊。

「就是前面的小宋同志,今年剛十四歲。」

「這.....」,眾人都一臉懷疑。

省里的一部分人都知道黃書記親自去接了一個人,說是有可能能解決通西省的土地問題。他們還以為是京城或是從哪個國外回來的專家,沒想到竟然是個十幾歲的小姑娘。

「書記,這沒弄錯吧,這么小的姑娘怎么解決我們省的土地問題?」,他們通西省為了解決土地貧瘠問題可沒少費功夫,國內的農業專家請了個遍,甚至之前和蘇國關系好的時候,還費盡心思請他們的專家來看過。可惜這些專家都束手無策,蘇國的專家給他們推薦了一款他們國家生產的化肥讓他們試試看,哪想到用了之後,當年的糧食產量是略微提高了點兒。那土地卻成了死板一塊,第二年再種的時候用鋤頭挖都挖不開,那年的糧食產量可想而知。

費了這么大力氣,到頭年反倒加重了土地問題,後來他們就再也不敢隨便折騰了。

雲縣那邊的化肥一開始他們還不敢用,後來見隔壁省份用了糧食大豐收,沒忍住買了一點來試驗。這些化肥雖然沒有提高多少糧食產量,但至少沒有加重土地問題,只是那化肥不便宜,增長的糧食產量還不夠他們買化肥的,完全沒有性價比,這樣的化肥他們也不得不棄之不用。

他們也算認清了,看來土地才是最根本的問題。不解決土地結塊死板貧瘠的問題,通西省的糧食永遠不可能豐收。

「你們可別小瞧這個姑娘,雲縣的化肥就是她和農業局的人研究出來的。」黃書記怕這些人因為宋寶珠的年紀小就看輕她,說出了一部分實情。省里的有些干部,辦事的本事不怎么樣,耍官威倒是一套一套的。

聽到雲縣的化肥是宋寶珠和人一起研究出來的,眾人看向她的眼神開始重視起來。

就算是雲縣農業局那邊的人才是研究出化肥的主力,但宋寶珠一個小姑娘能加入這個隊伍,至少還是有幾分本事的吧。

不管心里怎么想,有黃書記在,這些人都對宋寶珠挺客氣的,黃書記席上還介紹了一下後面要給宋寶珠打下手的人。

「這位是郭指導員,他是我們通西省農業局最好的專家,這幾位也是農業局的,這位是朱同志,他以前留過學,現在在通西省化學研究所工作,這位是何同志,通西省物理研究所的,他曾經去過蘇國留學。」,剩下的四位分別是化學研究和物理研究所。

黃書記聽了宋寶珠的要求後一下午都在斟酌人選,這幾位都是他多方考量後請到的有真本事的人。

宋寶珠聽到這些人後,對黃書記的安排還算滿意,要是真的什么都不懂,不但幫不上她的忙反而會拖後腿。

她十分真摯地說:「希望後面我們的合作愉快。」

她長得這么好看,但臉上稚氣未改,偏偏還一本正經地說大人話,好些人都被逗笑。被黃書記安排過來的這些專家也是哭笑不得。

雖然對宋寶珠能解決通西省的土地問題不怎么相信,但也不會在這時候跳出來陰陽怪氣地說什么,好歹要給黃書記和省里這些領導人的面子。

即便自己被安排給這么個小姑娘打下手有些想不過,要找回面子等宋寶珠失敗後再提不遲。

「好啊,小宋同志,後面的日子我們好好合作。」,農業局的郭指導員很是溫和,還認真地和宋寶珠握了握手。朱同志和胡同志都沒動,但也沒說什么。讓他們給年齡小的人干活沒事,只要有真本事就行。如果什么都不懂一通瞎指揮,他們可不會呆在這么個小姑娘手底下胡來,就算是黃書記吩咐的也不行。

宋寶珠看出了幾位專家眼里的懷疑,她也沒說什么。之前因為她年齡小就不相信她的人多了去了,和誰都生氣,她氣得過來嗎?反正聽不聽話到後面就知道了。誰要是不配合或者不盡力,把他踢出研究團隊就行了。

和政府這些人打交道久了,也知道他們在乎的是什么,要是解決了通西省的土地問題,可不止是添上一筆漂亮的履歷這么簡單。

晚上一頓飯,雙方算是認識了。

宋寶珠不想拖時間,第二天就在通西省眾人的懷疑中開始啟動項目了。

農業局那邊有農業田但是沒實驗器材,宋寶珠便讓通西省的人把物理研究所和化學研究所的器材搬了過去,組建了一個大的實驗室外加一大片試驗田。

一些精密的儀器她自己帶的,宋寶寶運了一個大箱子,里面裝的全是她帶過來的精密儀器。

在研究所工作的人無論水平怎么樣,但儀器先不先進他們還是分得出來的,當這些精密儀器一拿出來,特別是那架高倍顯微鏡,引起了所有人的驚呼。眾人試過後都一臉震撼。

「哪怕是在漂亮國也沒有這樣高端的儀器。」朱同志抹了一把臉,一臉不敢置信。他留學的國家就是漂亮國,曾經還進入過漂亮國最先進的研究所,那里面的器材堪稱世界上最尖端,但放在這些儀器面前卻根本不夠看。就算他回國了好幾年,漂亮國的水平也不可能短時間內進步到這么大。

一時間,所有人看宋寶珠的眼神就變了。

第118章 草籽

何同志語氣很激動:「小宋同志, 我能問問你這些器材都是哪兒來的嗎?」,這些器材華國緊缺,要是有渠道買進, 對華國科研事業幫助就太大了。

「我自己做的呀。」,宋寶珠很是平常地回答。

「你自己做的?」,眾人聞言都圍了過來,不可思議地看向宋寶珠。

「小宋同志, 你可別騙我, 這種器材就算是米國和蘇國研究出來了也得保密的嚴嚴實實,你自己怎么做出來啊?」,首先不管宋寶珠懂不懂, 就算她懂,華國也沒有工業基礎讓她來制造這些精密的儀器。

宋寶珠總不可能把這些儀器憑空變出來吧。

常理來說是這樣沒錯,可是宋寶珠學的已經是他們不能想象的東西,某種程度來說,從無到有並不是不可能。

「就是我自己做的,這些事以後再說, 好了, 我們先來分解粒子。」, 三言兩語說不清楚,宋寶珠又沒辦法和他們解釋系統的事情,不想浪費時間, 直接把話題拉回了正軌上。

其他人只能將疑問憋在心里, 他們是黃書記找來給宋寶珠打下手的,自然是宋寶珠怎么說, 他們就怎么做。

一開始還有心思惦念著那些器材, 可等實驗開始後, 他們發現,宋寶珠的思維和動作都太快了,他們根本跟不上。

「剛剛我說的明白了嗎,知道怎么做了嗎?」,宋寶珠略微講了一下原理,又親自演示了一遍。

眾人齊齊搖頭,一時間無比羞愧:之前還因為小宋同志的年齡就懷疑她,現在看來連她腳後跟都追不上。

宋寶珠也不可能一個人把活全干了,在心里感慨了一句這些人怎么這么笨,只能又演示了一次,動作和講解都特意放慢了很多。

這些人這次才勉強跟上。

實驗一直進行到了深夜。

「好了,今天先暫時做到這里吧,我有些困了。」,宋寶珠打了個呵欠,收起了實驗器材。

其他人松了一口氣的同時又悵然若失。強度太高了,思維太快了,他們哪怕全程精神高度集中也跟不上,宋寶珠時不時得停下來等他們。這讓他們一整天都高度緊綳又無比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