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家有寶珠 第145節(2 / 2)

文姨聽見客廳里終於輕松起來的氣氛,忙端上一直煨著的夜宵:「既然事情解決了,那就吃點夜宵吧,老爺子因為這事兒,晚飯都沒心思吃呢。」

宋寶珠不贊同道:「爺爺,再怎么樣,身體最重要,其他的事情就交給我們吧 。」

「對,爺爺,您以後就別操心這件事了。」

「哼,你做什么了!」,蕭老爺沒好氣的沖蕭序哼一聲,又笑容可掬地看向宋寶珠;「寶珠說得對,你啊,才是爺爺的驕傲。」

蕭序無奈地沖宋寶珠聳聳肩,沒辦法,剛開始回國的時候,蕭老爺子還一口一個小序,現在呆久了,他已經開始煩了。

高產的新大豆培育成功的消息被報告給了領導們後,領導又親自見了宋寶珠,好不吝嗇地大誇特誇,並且權利支持新大豆的種植,對宋寶珠的報告絲毫沒有懷疑。

幾大國際糧油商的華國負責人覺得最近很奇怪,一開始華國還是苦苦支撐,不斷砸錢支持自己的大豆產業鏈,現在他們忽然全面收縮了。

「艾瑞,這是不是有點不對勁?」

作者有話說:

第151章 反攻

「這有什么不對勁, 肯定是他們財政支持不住了,知道再往里面砸錢也無濟於事了唄。鮑,現在換我們全面進攻了。」

沒有了華國財政的補貼, 華國民間的糧油商就再也支撐不住,完全敗給了米國的糧油商。

而帶來的惡劣影響遠不止於此,華國自己的糧油商,除了國企糧油, 全都倒了, 在市場上完全沒了競爭對手,瞬間露出獠牙,大豆產品不過半個月的時間便漲價了四次。

現在吃一桶油已經是這些糧油商沒進來之前的兩倍了。

王桂芳一早和保姆出去買菜, 想著之前的油都吃完了,便准備提一大桶回去,哪知道一問價格高的離譜。

「你們搶錢啊,怎么才幾個月的時間,油漲了這么多,老板, 不要做虧心生意喲, 家家戶戶都要吃油的, 你賣這么貴,讓我們普通老百姓怎么活啊!」

這話得到了所有買菜人的贊同。

「就是啊,老板, 你們這些人不可以這么黑心腸的, 油價這么高,我們怎么吃得起!」

這幾個月的油漲的太快了, 日子漸漸松快一點兒的華國老百姓好不容易能放心大膽的吃油了, 現在又回到了以前緊緊巴巴放油的日子, 炒菜的時候多放一滴都覺得肉疼。

老板無奈:「我們有什么辦法,進貨的時候價格就貴,總不可能虧著本倒貼吧。」

「你去進便宜的不就得了,就進以前那種油,那些油便宜。」,有人發現這幾個月以來,以前他們常常吃的油已經逐漸淡出了市場,這些新賣的品牌一開始倒是價格低,比那些老牌子價格低多了,眾人買的不亦樂乎,哪想到不過幾個月的時間,就風雲大變,吃油跟吃金子一樣,這誰受得住!

「哪里還有那種油喲,廠子都倒閉了!」,老板沒好氣道。因為賣高價油這事兒,這一個月來他不知遭受了多少唾罵。

眾人一下子安靜了下來,面面相覷,小聲問道:「怎么會倒閉呢,我們吃慣了的牌子。聽說那些牌子才是我們華國人自己的油,這些高價油都是國外的呢。」

普通老百姓不懂這里面的禍福厲害,但直覺告訴他們,自己國家的油廠倒了,只能吃外國牌子的油並不是一件好事。

「怎么就不會倒閉呢!」,老板被罵多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想洗刷罵名,索性把前因後果給這些買菜的人講了個清清楚楚。

「你們知不知道我們國家種植不了多少大豆,因為要保證主糧的耕地面積,但用大豆的地方又非常多,所以就得進口,進口知道什么意思嗎,就是買外國的大豆。」

大家不出聲,都靜靜聽著老板說。

「本來以前一直好好的,誰知道前幾個月那些外國的大豆忽然價格漲了五六倍,這咋辦呢,我們又要用大豆,沒辦法,大家都只好咬著牙買唄,但誰想到我們這邊掏出老本買了一批大豆後,大豆的價格忽然又降了,比沒漲價之前還低。我們進口大豆的價格這么高,那些糧商也不可能虧這本賣,大豆油不就也跟著高了嗎,但外國那些糧油商卻把價格壓得很低,一個這么高,一個這么低,誰都知道吃便宜油啊,兩個月之前,你們買那些外國的便宜油買的不是挺樂呵的嗎!」

「這下好了,我們國家自己的油價格太高賣不出去,有些糧油商還借著錢買的大豆,現在東西賣不出去,他們沒錢付款,就得賠付高額違約金。一下子就倒閉了一大片,沒有了華國自己的牌子,這些外國牌子可不想賣多高就賣多高嗎。」

現在哪怕華國的糧油商想進口國外的大豆也不行了,他們把持著原產品,只賣成品到華國。

大豆就這么被人卡住了脖子。

圍觀的人聽了,驚呼聲此起彼伏。

有人懊惱捶足,「天啊,這么說來,我們豈不是助紂為虐了,之前貪便宜吃外國油,現在好了,自己國家的油商倒了,沒了競爭,我們就只能吃這些外國的高價油了,這些外國人,果然不安好心,貪,太貪了,他們不得好死!」

京城的老百姓,見面就先侃一段時事,對這些都比較關心,聽老板這么說了以後,瞬間明白了其中緣由。

「這,這誰能想得到呢!」

可就算知道,難道老百姓就能抵擋住低價油的誘惑了嗎,放著低價油不吃,專買高價的,這不是傻子嗎,誰掙兩個錢容易啊。

這事說到底,還是因為華國沒有自己的高產大豆引起的。

沒有自己的東西,別人稍一打壓就潰不成軍,到最後只能任人宰割。

「那怎么辦啊,難道以後就只能吃這些外國的高價油了嗎,我們不能自己多種點兒大豆嗎?」

「一看你平時不愛看報紙和新聞,你不知道我們國家有多少人口嗎,想要這么多人吃飽,首先就要保證主糧的種植,要是種了大豆有了便宜油,主糧又不夠了怎么辦,比起沒有糧食吃,我寧願吃點兒高價油,大不了再節省一點。」

眾人想到以前那種飢不果腹的日子,頓時背脊竄起涼意。打了一個冷戰,的確,哪怕油少吃點兒,也不能挨餓,挨餓的日子是在太難受了。

聽了老板這么一頓說,其他人也沒了精神再鬧,不管怎樣,華國自己糧油商的倒閉,就有他們貪圖便宜買外國低價油的原因。

「這....」,王桂芳聽了這些,大為吃驚,她怎么也想不到,就這么一瓶小小的油,背後竟然有這么多驚心動魄的緣由。

回去的路上王桂芳有些心神不寧。

雖然她的日子十分好過,兒女們個個有出息,就算油漲到天上去,都不至於吃不起,但她是過過苦日子的人,她知道,對一個貧窮的家庭來說,柴米油鹽哪一樣大漲,對一個家庭都是沉重的負擔。

「太太,您不用擔心,這事兒該是政府那些同志操心,他們肯定有辦法的。」

這位阿姨才來不久,之前的日子也過得苦。兩個兒子都成家了,她自己因為企業改制卻沒了工作,兩個兒子不讓她住,她連一個容身之所都沒有了,正好碰到宋家人口多,在招阿姨,她就來了。

宋家待人和氣,酬勞給的也大方,還有住的地方,特別是這家里的太太,有時候閑不住還會自己給她搭把手,阿姨覺得自己來對了地方,晚景總算不那么凄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