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家有寶珠 第156節(2 / 2)

可是這件事到現在也沒有頭緒。

欽軟的技術人員已經能夠用華文和十進制了,可是最後才發現他們寫的東西與現在他們手里擁有的芯片根本不兼容。

也就說想要制造出未來這樣的產品,就必須用到未來的理論,而用未來的技術,連基礎的芯片都得跟著更換。

這可不是欽軟一家公司的事情。

西方世界早早就在芯片上布局,智庫們反復推演指定的策略,他們充分認為芯片會在未來世界的發展中占據絕對的地位,芯片,是他們保持技術領先的底牌。

而現在,似乎這一張藏起來的底牌已經變得毫無用處。

作者有話說:

第161章 時代

芯片, 對於現在的大部分華國人來說,也許還很陌生。但在西方,一些人早已認識到芯片在未來世界的重要性, 可以說芯片是未來電子通訊加所有智能產業的基石。

制造芯片,就必須要用到光刻機,這是西方世界所有國家分工合作,人類歷史上科技的集大成, 工業上的明珠。

現在的芯片由西方世界分工合作。

至於明明西方世界根本不是鐵板一塊, 互相之間也有競爭,為什么卻能在競爭中又保持合作,這就要從西方的歷史和文明發展說起了。

原因很復雜, 但總體來說,他們可以算是同一個文明體系,祖上各種親戚皇室互相嫁娶,攀起親戚來,都能扯成一家人。

芯片是經過西方多國智庫聯合推演,制約以後世界的底牌之一, 西方積極推進工業社會, 他們依靠先進的技術領先和專利壟斷還有貨幣制度, 即便後面又後發國家,依然能將其限制的死死的。

可萬萬沒想到,華國卻忽然出了一個未來公司, 直接打破了他們原先的預想, 再加上宋韻汽車,這兩項產業都是人類目前工業上的最高附加值產業, 一旦被華國攻破, 他們就再也無法保持之前的構想, 不能保持優先,就無法躺在後發國家身上吸血。

所以未來和宋韻的發展,絕不是西方車企和計算機和其他公司兩個行業的事情。

欽阮將這件事報告上去後,果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

所有相關產業的人員,包括政府機構,以及聯合制定政策的多個國家智庫人員全都出席了。

當然,這場會議本是秘密舉行的,不過卻逃不開有心人的眼睛。他們這邊開會,另一邊的華國就得到了消息。

而西方人做夢也想不到,他們自認為保密級別極高的會議,轉眼間就被極為清晰的轉播到了華國。

「去把寶珠也請來,他們既然為了兩個產業如此大動干戈,後面說不定就要動真格的了,讓寶珠看看,有個准備也好。」

一號看著畫面里陸陸續續進入的人物,瞳孔一縮,他實在沒想到,一個公司竟然引得西方這么多巨頭現身會場。有一些面熟的政界人員,更多的則是隱身在後面,平日里都不怎么出來的財團掌舵人。

一號臉色前所未有的鄭重。

這些人,一個人的分量就已足夠,現在卻一次性出動了這么多。

就為了一個公司?

很快宋寶珠就被請來了,她看著轉播的畫面,倒也不怎么驚訝。

只是對一號說道:「您可能要做好准備了,他們覺得受到了威脅,說不定會想著趁我們現在羽翼未豐,實力還相差懸殊的時候提前解決。」,西方人,骨子里信奉的是強取豪奪,他們的祖先通過遠洋到世界各地進行殖民,搶奪財富,到了現代,他們披上了文明的外衣,但不代表就改變了本性,他們只是更隱晦,話說的更好聽了而已。

至於怎么解決。

西方人解決競爭對手無外乎就是那幾套。

如果能從硬實力上絕對的打敗對手,他們根本不會猶豫,如果沒有把握,怕把自己也拖入漩渦,就會利用他們指定的經濟規則處處打壓對方。

現在以米國為首的西方正在和蘇國冷戰,為了對抗蘇國,這才向華國示好。基於此,西方應該不會向華國宣戰,因為華國畢竟是一個大國,又才經歷了大戰沒多少年,有一直精銳的鐵血部隊,他們之前就吃過虧。現在雙重考慮下,更大可能是通過經濟手段隱諱的打壓中國。

利於華國現在正在進行的招商引資,西方世界可能會暗地里打壓,還會對華國進行技術封鎖。

而這些,宋寶珠恰恰不怕。

而一號聽了哈哈大笑,「寶珠,你放心,我們華國人也不是嚇大的,以前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不也把這些西方人打跑了。」

宋寶珠笑道:「領導說得對,不過我們還是要警惕西方的經濟打壓。」

一號領導人點點頭,神色卻不見緊張,「如果是之前,這么多西方國家聯合對我們進行經濟打壓和技術封鎖,那我們華國的日子的確會過得很艱難。但現在不是有你了嘛,靠著別人投資,終歸是看別人臉色吃飯,現在這樣,哪怕發展的慢一點,但也更踏實,地基打得更牢固。至於技術封鎖,有你和你培養的那大批人,我是不怎么擔心的。」

大一統理論如今已經在華國內部掀起了研究熱潮,因為這個,國內的這些人在思維和見識上都得到了極大的拓展,不到一年的時間,華國迎來了科研大爆發。當然為了保持理論領先,這些更新的研究都沒有公布出去,就連論文,都是在宋寶珠的牽頭下,自己搞了幾個華國內部的學術期刊。

現在華國的科研人員,已經不再以投西方期刊為榮了,因為他們發現以前高攀不上的西方期刊,上面刊登的一些論文和他們現在的研究來說,已經落後了。他么現在更為希望的是論文能發表在自己國家的內部期刊上。

這幾個期刊主編都掛了宋寶珠的名字,但凡能被宋寶珠審核通過的論文,無一不精彩。

所以一號才對未來如此有信心,等到華國也對西方積累了足夠的學術領先,並用理論帶動技術發展的時候,那時候又何必在東西兩個陣營中夾縫求生存呢,他們華國完全可以堂堂正正的屹立於世界之巔。

和宋寶珠猜測的一樣,這么多人來開會,大部分人都不贊同對華國動武,倒不是說怕打不贏華國,而是還有一個對西方虎視眈眈的蘇國,一旦他們陷入對華戰爭中,蘇國肯定就會漁翁得利,背後給他們一擊。

但受到了直接損害的財團,比如投資了車企和計算機以及軟件的,就叫囂著要對華國動武,「既然我們破解不了他們的技術,不如直接去搶過來!」,說到搶的時候,這些人掩飾不住的興奮。

「請清醒一點,難道你們忘了之前是誰灰溜溜的從遠東戰場上敗了下來?那時候的華國可還遠遠不如現在,我們拉著那么多飛機大炮都被打敗了,現在你又在發什么癔症,不怕宣戰失敗,反而把你打得一窮二白?」,這是自己的實際利益還沒直接受損,和華國突然崛起的兩項產業不怎么相關的其他人說的話。

「沒有打敗,只是打了平手。」,米國的軍隊相關人員不滿意他們的說法,「那時候我們不是打不敗華國,只是考慮到實際得失不劃算,這才從戰場上退出來的,我們不是被打敗,而是主動退出。」

對於他這種撐面子的話,其他人心里不以為然,但也沒再和他爭執。

最後吵來吵去,最終還是絕對不要輕易開啟戰端,只用他們玩的最熟練的經濟手段來制約華國。

不過想要制約華國,就必須要保證他們有的,華國沒有,而這些東西又是華國急需的。

仔細一算,雖然現在的確還在各方面都領先華國,但未來和宋韻的發展方式實在太讓人心驚膽戰了,誰也不知道華國為什么會憑空出現產業□□,如果其他產業也像這兩個產業一樣,不知道什么時候猛地一下就把他們超了就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