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鄉紳(1 / 2)

終宋 怪誕的表哥 1546 字 2023-05-04

韓巧兒本就沒睡熟。

她覺得李瑕這段時間實在是太忙了,每次往里屋看,都看不到他。

今夜聽到動靜一響,她就爬起來了,且看到父親與祖父也已起來。

跑出西廂小院,她第一眼就看到李瑕,聽到他與房主簿、與祖父說話。

「最快也只有四五天時間,城外百姓盡可能地遷進來,或遷到周圍的山寨上,此事請兩位先生督促;房主簿,糧食……」

李瑕說完,正要轉身出去,回過頭看到韓巧兒,忽然過來,蹲下來,抱了她一下。

「別怕,縣城能守住。」

韓巧兒一愣,下意識抱了抱李瑕,道:「李哥哥,我沒怕……就是好久沒跟你說話了。」

「嗯,等打退了敵人,帶你們到迎祥樓吃飯。」

李瑕說著,拍了拍韓巧兒的背,想要起身。

小丫頭片子緊緊摟著他的脖子,好一會兒才松開,接著乖巧地「嗯」了一聲。

對於李瑕來說,這個小小的舉動倒不是出於什么花里胡哨的心思。而是因見到了蒙古的大軍、見到了被屠的村子,李瑕心里其實也有緊張,也感到壓迫感。

他想要保護的絕不僅韓巧兒一個人,但她是這當中與他最親近的一個。

因此看到瘦瘦小小的韓巧兒,李瑕就想要過去抱她一下。

他偶爾也需要慰藉。

李瑕也確實從這個擁抱中汲取到了力量,他站起身來,趕向前衙。

隨著幾聲梆響,慶符縣開始了堅壁清野的布置。

……

清晨,幾道狼煙從城牆上騰起。

伍昂按著刀,向北眺望,看到的還是一片平靜。

他不由心想「蒙軍真要來嗎?」

掛在城樓上的那個頭顱正在輕輕搖晃,提醒著他不要僥幸。

李瑕與房言楷正站在城樓上,指著城外的民舍商量著。

「五公村往西,撤到青榜崗上;從崗灣村以南,撤到白岩寨上……」

「縣衙沒有足夠的胥吏去動員,需要鄉紳配合,我已派人去請……」

「還沒來?」

「天剛亮……」

李瑕踱了幾步,道:「糧食呢?」

房言楷道:「今秋田稅幾已交繳,唯有六百石糧食還在城外,今日可運進城。百姓家的存糧,由其自帶吧。」

李瑕道:「城東有大片田庄,張家還有兩座大糧倉。再不運進城,可就資敵了。」

「是啊,我已催了張員外數次。何況是他自家之糧,縣里也無太多辦法。」

「我可替他運糧。」

「一旦運進縣城,最後不知能剩下多少,他豈肯?」

李瑕道:「上次我便問房主簿須不須我幫助……此事我來辦吧。」

「不可沖動。」房言楷抬了抬手,道:「張員外並非等閑鄉紳。」

李瑕也不意外,問道:「我的職田便是在他手上?聽說慶符縣,甚至敘州的許多田地、茶場都是他家的?」

房言楷沉吟道:「我到慶符尚未滿兩年,張家卻已在此間十載,素來德高望眾。我等為官一縣,欲使政令通達、治理鄉里,皆須他襄助。」

「是嗎?」

「張遠明出身綿竹張氏,唐名相張九齡之弟張九皋之後,遠祖為漢留侯張良。他五世祖張演,乃名臣張忠獻公之堂弟。」

「張忠獻公?」

「高宗朝名相張浚,建炎南渡之後,正是張忠獻公任川陝宣撫處置使,起用名將吳玠吳武安,抗擊金兵,保全蜀地;

綿竹張氏還有張宣公,乃忠獻公之長子,與朱子、呂成公並稱『東南三賢』,朱子也稱其「學之所就,足以名於一世」。淳祐初年,官家祀孔廟,將其同祀於石鼓書院七賢祠,為『石鼓七賢』之一。」

李瑕聽著,漸漸不耐煩。

房言楷卻還在說,無非說這綿竹張氏還有哪些人,如張浚之孫張忠恕曾任戶部郎官;張浚之五世孫張縉任御史中丞,乃當世名儒雲雲。

「房主簿,這與我替張遠明運糧何干?」

「張遠明乃望族……」

「我也是望族,我遠祖李耳,祖宗里還有李信、李廣、李虎、李淵、李世民。」

李瑕隨口胡縐了一句,出了縣城。

……

到了符江東面的營盤,李瑕安排了諸多事務之後,與韓祈安再次聊起了張遠明。

韓祈安撥弄著算盤,道:「張家至少有存糧三千八百石,比縣糧倉還多。」

「這批糧食,我要全收繳了。」

「張遠明必不肯,他這兩年築牆結寨、請了些護院,自以為能自保。」韓祈安道:「而糧食運進城,只要一被包圍那就不是他的了。」

李瑕道:「就他那寨牆、護院,蒙軍一來這批糧食必資敵。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