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遇弱則擊(1 / 2)

終宋 怪誕的表哥 1694 字 2023-05-04

只聽「完顏石柱」這個名字,便可知其人乃是金國宗室遠支出身。

到如今,金國宗室基本上已被蒙人殺得差不多了,便有少數存活者也多改了漢姓、隱於漢人之中。

究其原因,蒙金之間有世代血仇,成吉思汗的曾祖父合不勒便與金國血戰多年,合不勒死後汗位傳給其弟俺巴孩,俺巴孩被金人釘在木驢上處死。

這場極盡羞辱且殘酷的處死之後,金國每三年便出兵北伐蒙古,屠其青壯,擄婦孺為奴,時稱為「減丁」。

楊果之前詩中所說的「年年春水復秋山,風毛雨血金蓮川」,指的便是金人血洗金蓮川這段往事。

如此深仇大恨,蒙人復仇的屠刀斬下時自是毫不容情。

而完顏石柱是少數能投靠蒙古而存活下來的,他父親名叫「完顏拿住」,早在成吉思汗伐金之前便追隨他討伐西域、河西。。

總而言之,完顏石柱如今還活著,絕不是因蒙人的寬仁,而是來之不易的僥幸。

他深刻明白這一點,因此養成了謹慎的性格,仕奉蒙人小心翼翼,打仗也小心翼翼。

紐璘之所以把水師、輜重全放心交給他,為的也是他的穩妥。

完顏石柱入駐瀘川縣城後,在沱江上大造浮橋,如此,蒙軍便可隨時趨往東岸。宋軍若想從神臂城過來偷襲,首先便要在山路上遇到蒙古騎兵的攻擊。

他又驅趕百姓砍伐了大量的木樁,趁著大江的汛期,隨時可以浮木擊毀宋軍船只。

他還命人將敘州營盤山上的砲車盡數運來,布置在瀘川縣城頭。

對於宋軍而言,要想逆流而上攻打位於沱江西面、長江北面的江口之城,又沒有陸地兵馬配合,已是難如登天。

完顏石柱猶嫌不足,他思來想去,又認為敘州守軍也有冒險攻打瀘川的可能,另外,紐璘哪怕擊敗了雲頂城宋軍,其潰軍也可能沖擊瀘川。

於是他每日派出哨探,往西、北兩個方向探查,防止百里范圍有宋軍動向。

能布置的防務都布置了,完顏石柱也沒有放松心神。

沒辦法,以他的姓氏,須比普通的蒙古人努力很多倍才能安身立命

三月二十四日, 晴空萬里。

完顏石柱站在瀘川城頭望去, 只見沱江、長江的江面還在上漲。既是因前些天的春雨, 也是因兩江上游的積雪已開始融化。

極目遠眺,完顏石柱被壯闊江景觸動,不由低聲吟道:「霜清玉塞, 雲飛隴首,風落江皋。夢到鳳凰台上, 山圍故國周遭。」

他名字雖俗, 但女真人從白山黑水走出來, 入主中原百年,深受詩禮簪纓浸染, 詩文還是讀過的。

他念的這詞,乃是完顏璹所寫雖然整首詞幾乎每一句都是化用的古人詩詞。

總之完顏石柱心中的詩意、惆悵、壯志交匯,情緒復雜之際, 便見東、西兩面皆有哨馬飛奔而來

「報!」

「報!」

「將軍, 宋軍有近萬人從下游的神臂城出發了」

「將軍, 上游也發現了宋軍, 從長寧河入江,渡過大江, 水陸並行,攻過來了」

這是完顏石柱預想中最壞的情況。

蜀南的宋軍從上游攻來,還是配合著瀘州宋軍。那么, 萬一讓上游的宋軍先破壞了防御布置,對付下游宋軍的優勢就減少了許多

以完顏石柱這謹小慎微的性子, 只是優勢減少就已十分不高興。

「轟!」

砲車拋出巨石,有的砸落在長江江面上, 激起水柱。

偶有幾顆砸在長寧軍的戰船上,若能正好擊沉船只, 帶走的便是數十長寧軍士卒的性命。

易士英站在艦戰之上,放眼看去,只見先行登陸的慶符軍已列隊緩緩而行,長矛林立,漸漸與蒙軍接近。

長寧縣屬敘州,在瀘川縣上游,長寧軍的船只是順江而走的, 速度很快。

但有時速度快未必是好事,還需控制行船速度才能與陸上的兵馬配合。這極考驗為將者的指揮能力。

易士英不停發號施令,旌旗搖擺,指向北岸, 讓長寧軍向岸上的蒙騎放箭。

這便是水陸並行的好處,船只可幫助步卒壓制敵人的騎射。

「守臣!看蒙軍水師動了,他們要放浮木擊瀘州軍」

易士英眯著眼望去,也望到了瀘川城上的大旗。

完顏石柱用兵謹慎,根本不給長寧軍配合瀘州軍的機會,竟是提前放了浮木。

這種一板一眼的打法並不出彩,但少有紕漏,易士英便知道,哪怕兩個方向加起來的兵力兩倍於蒙軍,此仗要勝不付出些代價是不行了。

「傳我命令,全速行軍,擊沉蒙韃船只!」

戰鼓聲響。

「咚咚咚咚咚!」五聲之後,各戰船亦是擊鼓回應,表示收到了命令,宋軍戰船紛紛揚起帆。

帆聲烈烈,行船速度猛地加快,襲向江面上鋪開的蒙軍船只。

易士英又回頭看了一眼陸地,只見六百慶符軍與四百長寧軍並肩,與五百余蒙騎已撞在一起

「刺!」

隨著劉金鎖大吼一聲,麾下副佰將、什將們紛紛大吼,第一排的長矛徑直向蒙騎刺去。

「吁律律」

有戰馬悲嘶著倒下,也有蒙騎揮動大錘、彎刀,居高臨下將宋軍兵卒打倒在地。

蒙騎的任務是攔截,不願在此與宋軍死磕,紛紛掉轉馬頭向後撤去,企圖拉開距離,再利用弓箭消耗宋軍,畢竟江上的船只已經離開。

但很快,只聽瀘川城里鳴金聲傳來,完顏石柱已下令讓這些蒙騎收兵。

這又是完顏石柱打仗與一般蒙古將領不同之處。

女真人早已沒了百余年前的血勇,打仗也開始講究兵法布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