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安寧(1 / 2)

終宋 怪誕的表哥 1611 字 2023-05-04

帥府後院。

「高姐姐,找到成例了。」

韓巧兒這般說了一句,捧著一本書,脆生生念起來。

「孝宗皇帝乾道八年,召頒武舉之法於四川,令四路帥臣、憲漕、知州軍監、鈐轄、路分及寄居侍從以上,每舉各保一員,而興元府、利、閬、金、洋、階、成、西和、鳳州各保三員,較其藝能,命之以官而任使之。」

高明月看了一眼,先是拿出一張圖紙,核對了這些官名、地名,提筆標注好。

這是她給李瑕整理的各種資料,她最知道李瑕的習慣,不喜看那些繁瑣的文字,喜歡用圖紙記資料,以一目了然。

之後,她拿出稿紙,提筆開始擬奏疏。

案上還擺著李瑕給的一份名單,是他近期要舉薦的一批低階武職,從指揮到副統制數十人。

說起來是簡單的事,但寫在奏折上卻有極多需注意的。

如何措詞、如何不讓朝廷懷疑是在軍中安chā私人、如何顯得恭謹

余玠為何引起朝廷猜忌?

僅僅就只因為「凡有奏疏,詞氣不謹。」

要罷免一個蜀帥,這就夠了。

都不需太多的罪名,態度不夠恭敬,管你功勞再大,身死抄家而已。

這方面,呂文德是個反例,世人說他跋扈確是冤枉他了,連官家都評他「素負忠赤」,恭謹、赤誠。

李瑕則像余玠,傲上而不矜下,為帥之大忌。

他對寫奏折的行文是滿不在乎的態度,會了一句「頓首再拜」,每次都是「頓首再拜」,看著便覺敷衍。

李瑕亦沒心思學這些,因此奏疏如今已全交由高明月擬筆。

高明月便細膩了太多,每奏事,先找成例,以示對朝廷陳綱舊例之敬畏

這篇奏疏擬好,她又仔仔細細看了一遍,放在一邊。

韓巧兒探頭一看,誇道:「高姐姐字好漂亮啊,回頭李哥哥一抄,字又是殺氣沖沖。」

「就你嘴甜,我們來擬下一封吧,是討要金銀銅錢嗎?」

「嗯嗯,爹說,不可說是用來養兵,朝廷斷定近來不會有戰事,得說是安撫百姓,因為朝廷被淮西之敗嚇到了」

韓巧兒說到這里,把上次討錢不成的回函拿出來,很是不爽地嘟囔道:「老不給錢,真小氣。」

「我們先把整個川蜀各年的賦稅列出來吧」

她們於是開始翻書,韓巧兒很快便打了個哈欠,抱著高明月旳腰,把頭倚過去。

「高姐姐,我們的蘆薈丸什么時候才能做出來呀?」

「等我把這些奏疏擬完好不好?你先把成例找出來。」

韓巧兒最喜歡高明月這份溫柔,自自在在又磨嘰了一會,問道:「明日我們又要招待女眷嗎?」

韓巧兒不喜歡陪那些官員的女眷吃茶說話,覺得她們很是乏悶。

比如史轉運使家的五女兒,每說一句話都是「答夫人」,虧得高姐姐還要一直噓寒問暖。

那陸知縣的夫人就更沒意思了,往那一坐,像尊觀音菩薩。

「嗯,人家剛到漢中,人生地不熟,這也是在幫你李哥哥做事。」高明月道。

「那好吧,我們得讓她們說高姐姐很賢惠很賢惠才行。」

韓巧兒其實也就是這樣稍微舒緩一下,又坐起來繼續翻書。

她腦子太好用,因此對文牘之事一向是有些懶,也就是為了李瑕才肯這般每日忙碌。

要不然,她能每日與高明月嘰嘰喳喳沒完,敷敷臉,逗逗竹熊,不要太自在

這日到了傍晚,李瑕倒是難得地早些回到後院。

韓巧兒很歡喜,忙去招呼廚房多做兩道菜,又安排人去燒熱水。

待她興沖沖跑回廳里,卻見高明月正被李瑕抱在膝上,兩人方才也不知在做什么,見她進來,高明月忙站起來,臉上還有點紅。

韓巧兒早就見怪不怪了,無奈地抿了抿嘴。

因李瑕總是從容自若的樣子,韓巧兒從小便跟著他,性格里已有幾分相像的成分,上前牽著高明月的手便在桌邊坐下。

她們卻是連吃飯前這點工夫也要牽手。

「李哥哥,今日怎這般早下衙?」

「如今到任的官員們都熟悉公務了,輕松不少。」

「太好了,正好今日有野豬肉吃。劉大哥跑到山上打的,說是他家柳娘許是要有了,他得弄點好的。」

「那看來劉金鎖守城還是閑了。」李瑕隨口道,「韓老與以寧先生回家用飯了,一會派人送些過去。」

「劉大哥也有把野豬肉送過去呢。」

韓家在漢中城已有府邸,韓承緒帶著兒子、義女同住,打算讓兒子續弦,再給義女招個上門女婿,想要家族興旺。

韓巧兒卻沒跟過去住,此事眾人都沒提過,很默契讓繼續住在帥府,她反正每日都能跑到前衙去見父親、祖父。

另外,李瑕與高明月常有避著她偷偷做些什么事的時候,韓巧兒也不覺尷尬,因她已經當自己入了李瑕的門

此時兩句話的工夫,韓巧兒發現高明月已松開她的手,轉頭一看,卻見高明月是去把李瑕的靴子換了。

「李哥哥,你靴子上怎么這么多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