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宗室(1 / 2)

終宋 怪誕的表哥 1582 字 2023-05-04

夜里從賈府出來,李瑕回府睡了一覺,在四更天起來,換了一身隆重的朝服,往大內宮城走去。

今日要開大朝會。

天sè未亮,灰蒙蒙一片,御街上已是燈火通明,車水馬龍。

「哇。」劉金鎖不停轉著頭,感慨道:「官真的好多……」

臨安內城,也就是小小一個錢塘縣,官眷便擠了四十余萬人,當然多。

可以說,只需把在朝官員拉出來組成一支大軍,人數上已可勝過蒙哥旳大軍。

擠過御街,李瑕看時間還早,先到漏院里看了一眼,見人太多,沒他這種武階官員歇腳之處,干脆又退出來,往麗正門前排隊。

他雖在閉目養神,但挺拔筆直,姿儀出眾,很快引起了旁人注意。

「咦,這般年歲的四品伯爵……敢問閣下高名?」

李瑕回過頭,只見是旁邊文官隊列中,一個紅袍官員正撫須相問。

「勞閣下相問,高名不敢當。李瑕,李非瑜。」

「趙與訔,字仲父。」

聽到這個表字,李瑕沉默了一下。

趙與訔年紀在四十五六歲模樣,氣度文雅,頗有風骨,掛著笑意通了姓名,自我介紹道:「中奉大夫、戶部侍郎,兼知臨安府。」

「原是府尹當面,失禮了。」李瑕連忙拱手行了一禮。

李瑕其實知道這趙與訔,大宋宗室。

因為他近來多在暗中打聽宗室人物,以備與忠王抗衡。

之所以對趙與訔有印象,因為聽說過趙與訔有個兒子……大書法家趙孟頫。

但這趙與訔,一看就不行。

趙與訔與當今官家同一輩,都是太祖皇帝趙匡胤的十世孫。

但,官家是燕王趙德昭之後,趙與訔則是秦王趙德芳之後。

差得太遠了,從九世祖開始就分了岔。

論血脈,排在趙與訔之前的宗室還有數百人。

「非瑜出身嘉興李家?」

「是,李家遷居嘉興百余年。」李瑕應道,這事他知道的不多,曾聽李昭成說過一點。

趙與訔點點頭,又問道:「敢問裕齋公是非瑜何人?」

「是晚輩伯祖父。」

李瑕知道,裕齋公指的便是李仁本,李家家主,李墉的伯父。

因趙與訔不稱官名、只稱字號,這是在私敘,李瑕也只好執晚輩之禮。他不太喜歡這種應答。

「那你我之間還沾著親。」趙與訔臉上含笑更濃,卻又帶著些悲惋之sè,嘆道:「亡妻李氏,是裕齋公之族中侄女,亡妻喚裕齋公『伯長』,她與令尊亦是族中姐弟……」

李瑕倒是第一次聽說這事。

他只知道李仁本嫁了長女給榮王趙與芮,引了滿門禍事。卻不知李家原來還有遠親,嫁了宗室趙與訔。

當然,這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大宋宗室多得是。

趙與訔已是宗室末枝,秦王的九世孫,蔭補了一個司戶參軍,地位很低,比當今官家繼位前還不如。

他如今能任到四品高官,靠的確實是個人才干。

宋朝這種養宗室的辦法,似乎好過許多別的朝代……

總之,趙與訔當年娶李家族女,門當戶對。

「遙想當年,先榮王妃初嫁時,我亦在場,與令尊有一面之緣……沒想到,榮王與李家鬧到這份上。」

趙與訔搖了搖頭,嘆息了一聲。

李瑕聽得明白,趙與訔這是在表明立場——我看不上榮王趙與芮。

趙與訔似乎誤會了什么,把李瑕當作是吳潛的人。

或者是,有意試探李瑕的態度……

這話怎么答都不好,李瑕干脆不答。

趙與訔笑了笑,又問道:「非瑜還未二十吧?可曾婚配?」

「已有婚配,娶了蜀中高氏女子。」

趙與訔微微一愣,有些惋惜。

其後,宮中鼓聲響起,宮門緩緩打開,朝會已然開始了……

~~

李瑕穿過宮闕樓台,進到大殿站定,腦子里一直在想著事情。

他意識到,自己對李家的了解太少了。

李家曾是書香門第。

當時,家主李仁本頗有才名,但不願為官,賦詩曰:「金帶重,紫袍寬,到頭不似羽衣間。君王若許供香火,神武門前早掛冠。」

只這詩,可看出李家底蘊。

李家多有族女嫁趙宋宗室,門庭顯赫說不上,比不了謝、賈、楊幾家,但也算不差。

官家趙昀繼位時,皇弟趙與芮封了榮王,趙與芮相當於從平民一躍為天潢貴胄。

所以,趙與芮娶李家嫡長女,其實是為了借一借李家的聲望。

隨李家長女陪嫁的侍婢,有一人名叫黃定喜,勾搭了趙與芮,懷了孕。

李家長女給黃定喜賜了份墮葯,沒墮成,導致趙禥出生時,神智有缺陷。

多年間,這事一直都不算什么,也沒多少人知道。

直到官家趙昀打算在宗室中收一個嗣子。

當時,李仁本與一批朝臣堅決反對官家選擇趙禥。

公心有沒有不談,只說李仁本的門戶私計,因為當時李氏王妃已逝世多年,趙與芮也有了繼王妃。而黃定喜這個兒子,與李家已毫無恩情、只剩仇隙。

趙禥生母卑賤、智力殘缺的消息,正是李仁本幫助證實、且散播出去的。

之後,嘉興遭了盜賊,盜賊殺入李家,李仁本身死,李家族滅。剩下當時在余杭任官的李墉,以及幸免於難的李昭成。

至此,反對趙禥之聲偃旗息鼓,趙禥從榮王之子,成了官家之子,受封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