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開誠(為盟主「八一路古天樂」加更)(1 / 2)

終宋 怪誕的表哥 2718 字 2023-05-04

鳳翔府。

唐時,鳳翔府與成都、京兆、河南、太原合稱「五京」,號為「西京」。

劉黑馬還有一個官職是「西京留守、天下兵馬副元帥」。

鳳翔亦是他的根基之一。

昨日一敗之後,他倉皇率殘軍撤退,連夜逃回了鳳翔府。

幸而府城還在。

劉黑馬擔心的不是宋軍,而是怕廉希憲會先控制鳳翔府。

戰前,他與廉希憲說「若勝,則收復隴西」,但沒說若敗了要如何。

兩人都不敢說,所以相對無言。

若敗,劉黑馬便打算與李瑕談談歸順之事。

太多兵馬被李瑕俘虜,兒子在對方手上,漢中、隴西已對關中形成居高臨下的夾攻之勢。另外,忽必烈未必就能勝過阿里不哥……總之原因很多。

甚至,李瑕曾與賈厚詳聊的那些話,也偶爾會在劉黑馬心中浮起。

而他之所以還要再決一死戰,既是回報歷代大汗對他的重恩,也是想盡力保全他的驕傲。

若不打上一戰,他對李瑕並不心服口服,也不敢將全家性命全壓在李瑕身上。

唯一仗定勝敗,才能看清局勢,才甘願。

這是很微妙的心思。

簡單而言,劉黑馬還是想拼一把,看能否穩住局面。

投順還弱小的李瑕,只是到最後迫於無奈的選擇……

廉希憲看得明白劉黑馬這個心思,當然看得明白,劉黑馬不tiáo鳳翔府駐軍,保存退路的心思已很明顯。

故而說「請劉公放手施為,不必顧慮」。

言下之意,同意讓他全力一搏,再做決擇。

廉希憲也無奈,否則若再bī迫,只恐劉黑馬連戰都不願一戰。

戰一場,至少還有勝機,

再tiáo汪直臣增援,努力求勝。

但最後,還是敗了。

廉希憲僅比劉黑馬早半日退走,來不及控制鳳翔府,干脆領著心腹直奔京兆府。

這是已不再信任、也沒有理由再信任劉黑馬了。

因其將家族之利置於朝廷之上,戰前留有退路,戰時見援兵已至猶先潰逃,暗揣反復之心。

劉黑馬深知自己已不得信任,歸順李瑕已是保全家業更好的選擇。

他還有與李瑕談條件的底氣,戰前便已算得清清楚楚。

臨洮之戰後剩下的一萬五千余戰力,五千余奇襲漢中盡沒,五千余決戰於渭水僅余一千四百人得歸……但還有五千jīng騎散布各地。

而關中各州縣、各關隘駐軍相加,猶有兩萬余眾,雖說戰力差些,守城還是夠的。

且劉黑馬鎮守山西、陝西近二十年,在軍中地位遠高於廉希憲等人。

只看一點便知,阿藍答兒南下鉤考之際,敢動廉希憲、商挺,卻不敢動劉黑馬。

反觀李瑕,眼下雖有一萬jīng兵北伐,但隴西空虛,李瑕真敢帶兵深入?又如何取得關中?川蜀連年戰禍支撐得了這樣的大戰?取關中之後如何防御?

李瑕需要他劉黑馬投效,這一點毋庸置疑。

甚至早在年節時,李瑕就已經定下的攻取關中的策略,即,收服他劉黑馬。

但,如何談,其中差別卻極大……

~~

「有話好說,大帥欲爭關中,萬不可爭一時之氣……」

宋軍大帳之中,賈厚眼見李瑕真敢殺人,已面露焦急,苦勸不已。

這便是他以眼神示意劉元振說硬話的原因。

硬話教劉元振說了,他才好說些軟話,再把局面挽回來。

李瑕卻沒有這么多技巧,也從不虛以委蛇,神sè始終坦然,語氣冷靜中帶著些許真誠。

「並非爭一時之氣,你們若沒有談的誠意,兩個俘虜殺便殺了,我大可不談。」

賈厚微驚於李瑕能如此堅決,作揖道:「有誠意,恰是因有誠意,家姐夫才想要嫁女於大帥。」

「這是誠意嗎?」李瑕反問道:「這不是想貪我的勢嗎?」

賈厚沒想到他這般直接,又是一滯,終於也開誠布公,道:「既說到勢,現今劉家之勢,猶不小。」

「小不小,我不與你爭辯。」李瑕道:「正月時,我認為我兄長娶劉家女為正妻,正好相配,但現在,劉家之勢更小了許多。」

賈厚不屑,維持著禮數,緩緩道:「家姐夫欲與大帥親上加親,讓令兄娶十二姐兒,大帥則……」

「你現在叫我大帥,若我松口了,明日你便直喚我名字,後日,劉黑馬便要對我頤指氣使,到時是我爭天下,還是他爭天下?」

明明是平平淡淡的語氣,然而「爭天下」三字入耳,劉元振、劉元禮抬起頭,還是覺得李瑕好狂。

賈厚則有些見怪不怪,應道:「姐夫並不敢有如此志向。」

李瑕道:「故而,他敗給我了。」

兩人爭的看似是劉黑馬嫁女於李瑕或李昭成,實則是劉家歸附後的地位。

「大帥恕我冒昧。」賈厚無奈,只好挽起袖子,指了指掛在帳中的地圖,問道:「可否容我為大帥介紹關中形勢?」

「可。」

「此地是鳳翔府,有駐防兵力三千余人,姐夫引兵歸後,猶有五千人,府城位於渭河以北,四野開闊;此地是郇州,為防斜谷關的宋軍,布兵兩千人……」

賈厚侃侃而談,先沿著渭河往東指過,又沿著涇河向北,再沿著黃河說東面防務,最後圈了圈商州、潼關一帶,說了一個個城池、關隘的兵力。

「反觀大帥,如今不過是在關中最西面占了一個據點,兵力如何面對整個關中?」

李瑕反問道:「你還真能將關中兵力如實報給我不成?誇大其詞而已。」

「但可以確定,若無劉家,大帥不可能占據關中。」

「我已有數萬戰俘,不需太久,即可練出數萬大軍。」

「不需太久,姐夫亦可從關中練出兵馬,關中有這個人口、錢糧。」賈厚問道:「但不知蜀地可否支撐得起數萬大軍北伐的糧餉?」

「你若不信,到時看看?」

賈厚笑笑,道:「大帥唯有早取關中,方可應付蒙古之勢。否則,待汗位之爭結束,大禍臨頭矣。何必呢?」

李瑕反問道:「劉黑馬又為何不早降,非要等到二子被俘,損兵折將,何必呢?」

賈厚看都不看被捆在那的劉家兄弟,淡淡道:「姐夫有子十四人,折二子無妨,且兵馬猶眾,折損得起。」

「但這兩個兒子最出sè。」李瑕道,至於劉黑馬還有多少兵馬,他懶得爭論。

劉元振、劉元禮難得聽李瑕誇了他們一句,卻是面露尷尬之sè。

賈厚再次執禮,問道:「大帥為何一步都不肯退讓?」

「久在懸崖邊,沒學會退。」

「大帥未免太倨傲了。」賈厚氣得一跺腳,拂袖道:「若如此難相處,姐夫不附也罷!」

「好。」

李瑕沉得住氣,因看得清局勢。

劉家有勢,須借。

但分寸不能丟。

賈厚深深看了李瑕一會,嘆息一聲。

他知道,自己說服不了李瑕倚重劉家了。

不是沒有過機會,在正月時,兩人深談過一次。

正是那次,李瑕直視著他的眼,推心置腹、直言不諱。

「我有廓清帝宇、康濟生靈之志……」

但當時,沒見到李瑕的實力,賈厚只以為這年輕人是大言不慚。

一個由弱宋暫時任命的蜀帥,年少狂妄,毫無根基便敢妄言取天下,豈不可笑?

之後,卻見其人施謀用略,氣吞四萬大軍……場場大勝應接不暇。

終於,李瑕的實力擺開在眼前。

賈厚卻已錯失了當時的機會。

如今回想起來,才知李瑕其實是句句發自肺腑,字字出於真心……

「既如此,由姐夫親自與大帥談,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