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賺他上山(1 / 2)

終宋 怪誕的表哥 1918 字 2023-05-04

這些九峰書院的學生本還在讀書,沒想到突然被人從山西擄到了潼關,更沒想到,整個關隴轉瞬間已被宋軍占據。

自是震驚、惶恐,手足無措。

林子見他們表情,卻非常得意

他手下暗探渡過黃河,沿途打聽張家女郎那一行人下落,找到了九峰書院,正遇到這幾名書生。

開口相問,元從正一開始還肯說,待到後來卻是查覺出不對,驚呼「爾等是何人?快去報官!」

暗探們不敢讓這書生壞事,遂干脆將他們擄回來。

大帥入長安至今,因手中文人太少,萬事只能親力親為,他們有目共睹,遇到讀書人當然還是讓大帥親自審問再招降。

此時元從正亦微有惶恐,人都被擄來了,不敢不答,但還是問了一句:「不知大帥要找他們,是否有惡意?」

「沒有惡意。」李瑕正sè道:「是我知交故舊,故而尋訪。」

「原來如此。」元從正稍松了口氣,應道:「其實,大帥所稱的『女道士』,正是遺山先生次女,也是學生族中姑姑,她夫家早殃,遂出家為道,號『浯溪真人』。」

李瑕雖未想到,卻也聽韓承緒說過元好問次女。

「元嚴?」

元從正聽他直喚人家閨名,微有些尷尬,應道:「是,如今稱浯溪真人為宜。」

「元家與順天張家交情不錯?」

「金亡時,遺山先生當年曾幸得張家庇佑,並與張帥合力保存金實錄,交情甚深。」

李瑕不疾不徐,又問道:「你可認得與浯溪真人同行的那位小郎君?」

「不認得。」元從正道:「但說是小郎君,似乎是男裝打扮的女兒身?她與族姑以姐妹相稱,算是學生的長輩。」

「可否仔細說說她們的行蹤?」

「大帥真無惡意?」

「真無惡意,那是我朋友。」

「好吧,她們本欲往長安,途中恰遇到潼關封堵,只好北渡黃河,由山西西向。途中經過書院,借住休整並采買了干糧,次日即啟程趕路。學生也僅與浯溪真人談了幾句而已。」

李瑕問道:「她們打算從何處西渡?」

「自是蒲津渡。」元從正應道,「不過,沒多久之後,聽說起了戰事,黃河禁渡,也不知她們過了黃河沒有。」

「沒折回書院?」

「沒有,風陵渡也禁渡了。」元從正瞥了一眼林子,道:「官兵防得嚴,一般人很難像這位將軍能找到船,從郊野登岸。」

語氣中帶著些幽怨。

林子咧嘴一笑。

李瑕又問道:「你還知道什么?」

「還有就是只在她們離開後的兩日,順天張家的人馬便到了書院查探,或帶她們回去了學生所知,僅有這些。」

李瑕有些遺憾。

想來,若張弘道派人追上張文靜,帶她從山西返回保州亦有可能。

至於張弘道的那封信,很可能便是已得知了妹妹去往山西,遂大膽寫信質問商挺。

——「舍妹六月離家,查探沿途,唯往山西送元氏歸家,與李瑕有何牽扯?洛寧張氏之女今若不在京兆,復於何處?商公扣押其人,欲在何為?疑張家耶?」

大概是諸如此類的意思,怪不得口氣那么硬。

故而,廉希憲將信燒了一半。

果不其然。

李瑕想到這里,既深恨廉希憲狡猾,卻也能體會到對方的無奈

彼時,廉希憲局勢一塌糊塗,擅棄關中,若逃,闔家皆受牽連。要翻盤必須殺他李瑕,同時必須守潼關以保留反攻的可能,那就只能藏奇兵於華山,再bī他往華山。

但他又不可能傻到仰攻華山。於是,廉希憲故意留下道士指明登山的小道給他創建偷襲的可能,再利用這半封殘信試圖激他。

算不得什么厲害手段,卻已是唯一的辦法,換作別人也許已經自刎謝罪以保家小,廉希憲倉促布局,卻險些還是成了。

當時若再沖動一些

無所謂了,對方死都死了。

李瑕收回心思,也感到壓力松了許多。

他雖然早已猜到張文靜無恙,之前做決定時難免也會怕萬一,此時終於放心下來。

「再等過了陣子,關中穩定了再去找她吧」

這念頭飄過,他揮了揮手,讓人將那些書生帶下去。

「大帥,是否繼續追查?」

「我們在山西還從未安排過暗探吧?」

「是。」林子道:「但元從正說的確實是真的,我們的人是一路問詢過去,張家女郎確實經過了九峰書院。」

「嗯,我是說,繼續查,但該小心些,正好也可以對山西進行滲透了算了,暫時不必了,只追查文靜,之後就撤回來吧,先安定了關中再談。」

李瑕又揉了揉額頭,終於感到了疲憊不支。

取關中,收服了劉黑馬就很順利。

但越順利,後續的收尾就越麻煩,民心不屬,兵力不足,細作橫行又不能倚重宋廷的實力。

不能倚重宋廷,最直觀的一點就是手底下屬於宋廷的官員都不能用。

而關中三府二十四州,比漢中大兩倍,人口更是多了三四倍不止。

這是什么概念?以漢中五分一的官員數量,治理兩三倍的關中。

遠遠沒到談其他的時候。

穩定壓倒一切,能在一年內站住腳就不錯了。

這也是李瑕為何最害怕廉希憲的細作,好在廉希憲多次擅作主張、罪過太大,只能殺李瑕以求速勝,沒有長期潛伏破壞的機會。

這也是為何李瑕願意到華山了結,早了結、早安心

「這樣,這次『請』回來的書生,派人去將他們的家小都帶回來,底子也都摸一遍。」

「是。」

「潼關、華州一帶,告示也張貼出去,我要充實幕府,有才學之士可以到潼關應征。」

林子問道:「大帥還要久在潼關?」

「得等各地守軍tiáo防過來啊,黃河沿線不可不慎,長安有三位老人與劉元振在,我還能放心些」

「明白,一定盡快找到張家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