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平叛(1 / 2)

終宋 怪誕的表哥 1245 字 2023-05-04

」自古天下之君稱帝,一國之君稱王。今王上攘秦蜀之地,稱王則實至名歸;反觀宋之君奄有天下、何以稱帝宋帝徒有天子之名,偏安一隅,實為宋王、吳王。故而,秦王乃真秦王,宋帝乃假宋帝。」」昔春秋有秦國,並吞六國,車同軌、書同文,今王上志在吞並天下,以秦王之名諭告萬民誓將'掃盪胡塵、天下一統理所當然;反觀宋自太宗以降,倡'北伐」者皆為罪人,秦王以天下一統為己任,則舉世皆知秦王已非宋臣。」

」只留天子之名於宋,而得立國之實,要談分寸,這便是分寸。宋廷若肯依,便允他自稱'天子'掩耳盜鈴、自欺欺人,若不肯依,那便是連虛名也不給它罷了。」一直談到丑時三刻。

林子出了府署,上了馬車,整個人依舊處在一種興奮狀態。

下意識往懷里一摸,他掏出半個饃饃,一邊嚼著,一邊回想,竟是忘了到最後李瑕是怎么說的、是否答應了自立。好像李瑕就是一幅平平靜靜的模樣,然後誇贊了吳澤幾句。」王上到底是何態度呢」

林子咀嚼著嘴里的饃,想著想著,忽然靈光一閃,反應過來。他一拍大腿,喃喃道∶「吳小郎君好聰明!」今夜,其實並不是召集謀士來商議辦法。

自立這個辦法很簡單,從延州城回來的一路上,李瑕很可能便想明白該如何做了。所以問的是態度。需要有人勸進,需要有人表態。

楊果不需要表態,始終是站在李瑕的角度分析利弊。吳澤不分析,上來就是單刀直入地勸進,這就是表態說他聰明,因為他在開口之前就確定李瑕想要什么,以吳潛孫子的身份明確支持,甚至做第一個勸進之人楊果的幾句提問,更是在幫助吳澤表明其堅決態度。

林子卻是到此時才反應過來,竟然還一直在猜李瑕的心思。根本就不用猜。早就不是」自立與否」這個問題了,而是---誰支持、誰反對!!!

想明白這些,林子懊惱地把最後一塊饃塞進嘴里用力嚼著,後悔方才在堂上沒有更大聲地請李瑕即秦王位不過再一轉念,也沒甚好懊惱的。

作為當年追隨李瑕北上出生入死的老部下,態度哪還用說?不需要去刻意表現了。能想到的是,輿情司接下來該會很忙了。

三月初十這個夜里,駐扎在稱歸的宋軍確實還不知曉北面之事。夔龍山下,宋軍大營,主將的大帳之外燃著篝火。

火上支著鍋,正燒著幾條魚,響著咕嚕聲,泛起香味。

魚是士卒們在長江釣的當地銅魚,魚身呈古銅sè,頭小肉厚,肉質細嫩,異常鮮美。孫虎臣拿起筷子撥開一塊魚肉,還在看它熟了沒熟,便聽得對面的姜才嘟嚷了一句。「真要打?都是大宋將士,他們還在打蒙虜,我們卻來打他們,哪有這道理?」

」若真按你說的,對面是大宋將士,便聽tiáo令由我們駐守重慶府,抽出兵力去打蒙虜,有何不可?「孫虎臣這般反問了一句之後,又道∶「他們守著夔門不肯放王師入蜀,不是叛逆又是何人?既然是叛逆,打便打了,有何理虧的?」

姜才一聽,也覺得孫虎臣說的有道理,遂點了點頭,過了一會又問道∶「那先打退了蒙虜,再除叛逆,不是更好」

孫虎臣夾著魚,頭也不抬,道∶「長江三峽你也見了,這地勢,好打嗎?」」不好打。」

「那不就是了,不趁這次,還有甚么機會能打?姜才道∶「也是。」孫虎臣夾了魚到他碗里,道」當然,最好是李逆能夠讓出夔門。」」他能讓嗎」

」該是可以。前陣子襄陽傳來的消息,蒙軍已攻破武關,想必李逆防守壓力也大,這種時候要是再兩線開戰,他撐不住。」

姜才又問道∶「那若是李逆放棄關中、回防川蜀,豈不是把屬於大宋的關中隴西又弄丟了』

孫虎臣放下筷子,端起酒飲了一口,道∶「今日,高長壽派人來談了,話里話外的意思是,他不願與我們開戰,須得請李瑕做主,又問若移交了夔州、萬州,朝廷是否願意出兵支援南陽。」」這便像是李讓出漣、海兩州,請朝廷出兵」」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