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農牧(1 / 2)

終宋 怪誕的表哥 1464 字 2023-05-04

「哞……」

公牛已被人牽走。

隨同來巡視的官員卻還在對它指指點點,議論不停。

「這頭牛倒真是雄健,鼻鏡方圓,肩峰高大。」

「西鎮牛,好牛種,那頭母牛則是荊湖的水牛。王上說,試試用雜交之法以改良畜種,提高畜產。」

奚季虎對此頗感興趣,很快便參與進這話題。

「你們幫牲畜試情?」

「咦?你這江南來的官員也懂放牧?」

奚季虎道:「當然懂,連北方胡羊我們江南人也能棧養。只說臨安有個牛羊司,隸下有供應所、乳酪院等,負責祭祀與宮延享宴的牲畜,其下棧養牛羊,每一存欄出羊三萬余口,每年宮中享晏,食羊十萬口。」

「哦?江南畜牧如此厲害?」

人群中竟還有一蒙古人站出來,cào著漢語道:「我不信,宋國養牛羊還能養得過我們草原人?」

奚季虎道:「浙東、福建系出產牛去處,我家鄉祭神,一次殺牛數千頭。」

「棧養牲畜,疫病怎么辦?」

「……」

李瑕重新回來時,聽到的便是這般的談論。

聽奚季虎說來,宋朝的相畜、飼養、品種改良和繁育、獸醫技術等等都十分成熟。

江南大量棧養禽畜,還有一套完備的防瘟疫的機構,如葯蜜庫、牧養上下監、醫馬院等。

奚季虎隨口提及畜病治療的書籍便有四十余種。

其實宋的農牧業非常發達。

甚至南渡前的一些農具、書籍已經失傳了,可以預見若按歷史的走勢,其後百年間或許會有更多的農業技術失傳。

李瑕不由在想,若沒有被戰火打斷,若沒有逐漸腐朽,宋能否在農業上有質的突破。

類似於先有了英國農業革命、圈地運動,才有工業革命,而有了工業基礎,才能談其他。

民以食為天。

農業才是立國之根本。

李瑕雖不博學,但這畢竟是課本學過的東西,農業革命的內容無非是幾點。如,使用農耕工具,比如中國的犁;lún作制的推廣,以飼料作物取代土地休耕,有些飼料能增加土壤的肥力,又可喂養牲畜,而牲畜的糞便也繼續增加了土壤肥力;改良畜種,增長產量……

他認為這些方法適宜如今的關中。

長安在上千年的時間里作為天下都城,其實是不堪重負的。

歷代在此修建城池,營造宮殿,砍伐了大量樹木,水土流失嚴重,唐代人口不斷擴張以及唐末戰亂,土地失去肥力,耕地面積減少。

李瑕把王府從漢中遷到長安,稱王只兩個月,卻已有大量的官吏、士卒攜家帶口遷到長安。

以王都聚集人口的速度,也許兩三年後,長安又需要從川蜀運糧補給。

因此,保持農業迅速且可持續地發展,已成為李瑕立國後的第一要務。

今日臨安來的官員有兩個細節給了李瑕一些信心。

一是從陸秀夫身上他看到了趙氏的無能,哪怕如此,蒙古滅宋依舊顯得吃力;二是從奚季虎所說的情況看來,宋雖積弊叢生,但經濟科技確是蓬勃發展,只要有好的引導,假以時日,國力是有可能超過蒙古國的。

……

一行人圍著那耕牛討論之後,又去看新鑄的鐵犁百姓用得是否順手。

這次負責講解的則是隨李瑕出巡的一名年輕道士,名叫孫德彧。

「這叫雙華犁,去年冬天我們才造出一批。與一般的木耙犁不同在何處呢?」

陸秀夫道:「它多了兩個lún子。」

「對!但可不止。」

孫德彧一指,仰了仰頭,頗為得意地介紹起來。

「此犁,乃我根據曲轅犁所造,形如匙,長六尺不止,我增加了犁評,深耕也可,淺耕也可。犁壁如此,若將土翻到一旁,減輕了前進時之阻力,且能翻覆土塊,以斷絕雜草。然而一般的曲轅犁重,需要大氣力,我便加了這兩個lún子。」

「哦。」

「你們莫小看了我的改進,首先我改用鐵轅,省去犁箭,使犁身簡化而卻不影響耕地,更堅固耐用,有此二lún,便是沒有耕牛,一人也可拉動。」

孫德彧說著,招過附近一些農夫,道:「你們來說說,這犁可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