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4章 故鄉與故人(1 / 2)

終宋 怪誕的表哥 1676 字 2023-05-04

西域有兩座名城,樓蘭、高昌。

樓蘭位於羅布泊,早已被廢棄。而高昌猶處在昌盛之時,衣著鮮艷的人們穿梭在黃土夯成的城池之中,顯出西域古城的獨特韻味。

六月二十七日。

昨天在樓蘭古國發生的大戰,顯然不可能現在就傳到高昌,此時長街之上張燈結彩,熱鬧非凡。

因為明日便是高昌王紐林迎娶不魯罕公主的日子,許多商旅聞訊涌進城中,賣出各種喜慶物品,為大婚添彩。

一個年輕的畏兀兒人帶著隨從走進一家書鋪。

書鋪掌櫃連忙迎上,顯得與這人十分相熟。

彼此開口說的卻是漢語。

「見過四公子。」

「不必多禮,我要的幾本書可找到了?」

這位年輕的畏兀兒人名叫普顏,確實當得起「公子」之稱。

畏兀兒人喜歡以祖、父的名字作為名字。普顏的祖父就名叫普顏脫忽鄰,原是高昌佛教首領,後追隨成吉思汗西征,戰死。

普顏的父親名叫愛全,深受四帝之母唆魯和帖尼的器重,奉命駐守真定府鎮陽,而鎮陽是唆魯和帖尼的私邑。

換言之,愛全很早就是拖雷家族的私臣,是給忽必烈的生母看管家財的。

忽必烈稱帝後,追封普顏之祖父為恆山郡公,封普顏之父為趙國公。

趙國公一家遷居真定府已二十八年,行事基本與漢人無異。

普顏今年二十歲,從小就在真定府長大。

三年之前,普顏的母親過世,他遂帶著母親的骨灰回到高昌,並留下守孝,以讀書度日。

可惜,自南蠻李瑕攻打河西走廊以來,戰亂迭起,商貿大受影響,許多書籍已經買不到了……

「這幾本書本就不好找,卻不知四公子為何要找?」

「早作准備,給諸皇子及諸王大臣子孫進講之用。」普顏澹澹應道。

書鋪掌櫃一驚,連忙拱手,笑道:「恭喜四公子前程似錦,平步青雲。」

普顏擺了擺手,囑咐他再幫忙找書,轉身出了書鋪,站在石階上嘆惜了一聲。

「眼前這位……莫不是四郎?」

普顏回過頭看去,只見是一個畏兀兒人,望之三十出頭,高鼻深目,毛發濃密,長須飄然,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器宇不凡,顯然是某位高昌貴族。

隱隱的還有些面熟,但就是想不起來是誰了。

他遂一拱手,彬彬有禮地應道:「兄台認得我?」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對方笑著隨口念了句詩,似在埋怨普顏沒認出他來,其後才提醒道:「家父與令尊乃是至交好友。」

「原來如此。」

普顏一聽便相信對方說的是真的,話語或許可以騙人,那氣度、神態卻騙不了人。

正想繼續追問,對方卻是打量了那書店一眼,問道:「四郎是要找書。」

「是,想找《資治通鑒》《大學衍義》《貞觀政要》這幾本書。」

「巧了,這幾本書鄙處便有,正好可借予四郎。就在前面不遠,四郎若是方便,一道去取如何?」

「兄台若願借閱,小弟感激不盡。」

兩人說著話,自然而然便踱步並肩而行。

普顏還想要通姓名,對方卻已說到了這高昌的儒學、道學不如以往興盛,佛學已獨樹一幟了。

聊到這個話題,普顏也來了興致。

「我生於河北,長於河北,yòu時誦儒家之學,及冠起字『君卿』,自是心慕漢學。近年歸鄉亦時常感到高昌胡風漸盛。其實方才所求的幾本書,我在中原時已看過,這次是想將它們譯成畏兀兒文……」

說著,兩人已轉過小巷。

「當今陛下寬仁聖明,行漢法、用漢制,天下一統指日可待,那想必,我畏兀兒人之學與漢學終有融合的一日。」

普顏說罷,人已隨對方進了一間宅院。

他見此處雅致,遂回頭囑咐隨從們在院子里等候,獨自隨對方去取書。

「對了,還未問兄台尊名?」

「四郎……哦,君卿你還是孩童時,大概是六歲那年,我們見過。」

「六歲?那年我還在鎮陽。」普顏訝然,其後一拱手,笑道:「原來兄台也去過中原。」

「家父與令尊是同僚,家父擔任真定路達魯花赤時,令尊是真定路宣撫使。之後家父才tiáo任燕京路廉訪使。」

普顏稍稍回憶,忽然想到對方說的是誰了——布魯海牙。

布魯海牙與普顏的父親愛全一樣,同為四帝之母唆魯和帖尼的家臣,同時被tiáo往河北駐守,兩家確實算是世交。

布魯海牙漢化很深,以其官職廉訪使為子孫取漢姓「廉」,這幾年因累兒子廉希憲遷連,已被遷任清閑官職。

但好在他有好幾個兒子,除了二子廉希憲,其余諸子都還在國朝效力、忠心耿耿。

「兄台行幾?」普顏脫口而出問道。

一句話問出,他也感到自己有些失禮,同時,心底隱隱有些不好的感覺。

其後,便聽得一句。

「行二。」

「二?」

「秦王麾下甘肅路安撫處置使,廉希憲,字善甫。君卿可認出我了?」

普顏一驚,張嘴想喊,便見廉希憲笑了笑,抬起手指按在嘴上「噓」了一聲。

與此同時,已有提刀人悄然繞到了普顏的身後。

「不必擔心,你我兩家是世交,今日在故鄉見到故友,我絕不願為難你。」

「善甫兄,回頭是岸,只要你願意悔悟,陛下……」

「回不了頭了,不僅是我,你最好也別回頭。」

普顏聽到身後似有腳步聲,才想轉頭看看,肩膀已被廉希憲按住。

「善甫兄,你……你想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