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擔保(1 / 2)

終宋 怪誕的表哥 1470 字 2023-05-04

王堅今年已六十六歲。

距離釣魚城一戰已過去了將近七年,當時他就已經不年輕了,卻還能在陡峭山崖上身先士卒。

然而到臨安賦閑榮養,打熬了一輩子的筋骨便開始松懈下來。

如劍埋荒冢,終究是起了銹,不再鋒利。

王堅的蒼老與衰敗是肉眼可見的,江南杏花煙雨帶來的濕氣侵入他的舊傷,刺進他的膝蓋骨,使得他連路都走不穩。

這日他緩緩走過御街,在東便門處停下腳步歇了歇才繼續走,走過登聞鼓院,便看到了前方正在伏闕上書的人們。

走到這里他已經很累了,膝蓋里像是帶著刺,讓他難以站住。

但他還是拒絕了旁人的伸手攙扶。

他的背挺得很直,只是老眼昏花看不清東西,無意識地抻長著脖子。

「王將軍來了,釣魚城一戰支半壁江山的王將軍......」

私語聲起,人們讓開了通道,紛紛向王堅投以帶著敬意的目光。

釣魚城功臣里,他們並不喜歡那分藩在外的李瑕,因有太多流言說李瑕桀驁不馴,心懷異心,「西藩」「蜀藩」之名也讓臨安人感到遙遠、不親近。

總之,李逆讓人感到危險。

王堅給人的印象則是忠心耿耿。

朝廷覺得他是受控的,官員、士人大力頌贊,於是臨安百姓也認為能打仗又不會叛亂的王老將軍才能保護他們。

帶著這些殷殷期許的目光,王堅終於走到了左闕門前。

聞雲孫等一眾帶頭伏闕上書的官員們迎上來,如找到了主心骨一般。

王堅算得上是主戰派的大梁,卻沒有一味地支持他們,反而沉著臉,問道:「你們聚眾於宮門前做什么?還不散了。」

聽他這般一說,不少人十分驚訝,或感到失望。

聞雲孫卻明白王堅的苦心,道:「多謝王老將軍的回護之意。實因朝中言路阻塞,我等的奏折不能上達天聽,只好出此下策,勸諫官家。」

鄧剡不似聞雲孫這般沉穩,早已按捺不住,上前道:「王老將軍可知朝廷要向蒙元交納歲幣,奉表稱臣?!」

這消息還是剛才有禮部官員偷偷傳出來的,王堅確實不知。

他近年來深受風濕之痛,於城郊深居簡出,今日還是發現小孫子偷偷溜出門,捉回來一頓打之後才得知宮城這邊有人伏闕上書反對議和。

「咳咳咳咳......」

旁人至少還有一個心理上慢慢接受的過程,王堅乍聽之下不由便咳得厲害。

「奉......奉表稱臣,何以至此?打了敗仗了不成?何處?」

「沒有敗仗。」鄧剡急紅了眼,氣道:「恰是連敗仗也沒有,才叫我等......」

他形容不出自己的心情。

說得愈多反倒像是他盼著朝廷大敗一場一般。

國事如此,讓人情何以堪。

不止是他們,只這片刻的沉默中,已有更多人再也忍不住,情緒爆發開來。

「偷安忍恥!偷安忍恥一百三十余年,何時才能吐氣揚眉?!」

「昔岳武穆率師北驅,所戰皆克,而以金牌十二召之班師。今王將軍魚台破敵,斬殺虜酋,猶許歲幣以屈膝稱臣,能忍嗎?!」

王堅還在咳,原本筆直的背也佝僂起來。

好不容易止住了咳嗽,他支起身,沒有再勸這些士人們離開,而是向那些拿著刀與弩指著這邊的御前軍走去。

刀鋒與弩箭泛著寒光,御前軍士卒方才面對士人十分冷酷,若這些士人不退,他們是真的會動手。

這些御前軍的兵將很清楚自己背後站的是誰。

朝堂上,官家與絕大多數重臣想要和談,地方上,各路統帥與高門大戶也都想要和談。

大宋的權力就在這里,上百個文弱書生敢反對,大可直接視作叛亂、鎮壓下去。

但,王堅拖著這副垂老的病體走到御前軍面前,其氣勢竟是將殺氣硬生生地壓了過去。

那位御前軍統領被王堅盯著,咽了咽口水,心頭一怯,低下了頭一邊是從屍山血海里趟出來的老將,威望大到連朝廷都不敢再用他,只能閑置榮養起來。另一邊是臨安城走jī斗狗、在軍中掛職的勛貴子弟,氣勢上天差地別。

王堅開口卻很客氣,先是攬下了眾人聚集宮門鬧事的罪過,其後才道:「老臣王堅,有要事稟奏官家。」

執守左闕門的御前軍統領便為難起來,最後還是忌憚王堅的威望,勉qiáng答應通傳。

宮門前的眾人都安靜了下來,默默等待著,以示對王堅的敬重與信任。

這或許是大宋南渡至今,僅剩下的主戰派所能做到的最大努力了。

但他們至少在這里,站著,沒有跪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