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2章 巧遇(1 / 2)

終宋 怪誕的表哥 1328 字 2023-05-04

祁連山脈一直綿延到了湟水。

有兩個牧民爬上了一座山頂,倚在大樹後喘了幾口氣,其中一人四下一看,拿出望筒對著南邊看起來。

陽光照處,望筒閃過一道紫sè的光暈。

「額秀特。」

「那是什么人?」

「唐軍。」

「該死,怎么偏偏遇到唐軍。那我們不能悄悄穿過去了?」

「就怕是唐軍已經發現我們了,提前設下埋伏。」

「在這邊埋伏?」

「等一下,這些唐軍人馬好像不多,隊伍中間全是拉著輜重的馬車。」

「給我看看……」

兩個牧民低聲討論了一會,翻下山,與另外幾個趕著羊的牧民匯合。

他們身上的衣衫破舊,臉上帶著泥土,臟兮兮的模樣。若不走近聽他們說話,很難將他們與元軍探馬聯系起來。

「肯定是唐國派去吐蕃的使節,賜了那么多茶葉和絲綢。」

「要是不是呢?也許是唐人引誘我們過去?」

「為了穿過那么大的沙漠,死了多少人和牛羊,還能回去嗎?」

「噦嗦什么,報回去,將軍們知道怎么做。」

漢代,為保障絲綢之路暢通、西北邊陲長治久安,在河西走廊修築了綿延數千公里的長城,且有烽燧、墩台、關城相連。

時過境遷,一千多年過去,長城早已殘敗,並不能夠阻擋異族騎兵入境。

李瑕沒有財力去修復這數千里的長城,也沒有兵力足以鋪開這數千里的防線。

但他可以扼守住河西走廊各個重鎮、多建望台,及時發現敵軍的蹤跡並予以重挫。

一般而言,元軍要穿過千里的大漠,路上損失多大不提,到了甘肅之後也早已疲憊不堪,這么做未必值得。

但從涼州到興慶府有八百余里的沙漠邊緣,想要穿過去,總有辦法。

少有人知道,在沙漠深處,有一處小小的綠洲,名叫「苦水井」。

而就在這一片綠洲中,一支元軍已經在此駐扎多日了。

他們只能算是先鋒,作用是打探情報、占據必經之路上的關隘,以保證後續來的大人物能安然無恙穿過唐軍治下,抵達河湟。

其中有可能遇到唐軍的路途並不長,也就五百余里。

這些元軍飽受著烈日之苦等了幾日,終於有探馬回來了。

「安西王的大軍西進之後,涼州的唐軍確實也西進了。」

「確定?」

「確定,安西王帶了十萬兵馬討伐察合台汗國,廉希憲不可能敢不理會。」

「涼州剩下的守軍都在哪里?」

「這是我們畫好的圖,只要不打他們的城鎮,走這條小路能繞到河湟,但走不了大股兵馬,免得塵煙太大被唐軍發現。」

聽了這好消息之後沒多久,卻又有探馬回來稟報發現一支唐人使團正在沿湟水向西寧州行進。

「這隊人速度很慢,慢得像是烏龜。」

「他們的馬車很重,車轍很深。隊伍里很多人確定是力夫,絕對不是jīng兵。」

「最可能的情況是唐人也想聯絡吐蕃,但也有萬一的可能是走漏了風聲,他們是在設伏……」

負責這支先鋒軍的元軍將領名叫崔斌。

崔斌是山西朔州人時年四十四歲,正值壯年,生得魁岸雄偉。他文武雙全,既擅文學又擅騎射。

他曾隨忽必烈攻鄂州,挾盾先登城頭,異常勇勐,被賜了一個蒙古名字「燕帖木耳」,被燕王真金賞識,任為帳前都鎮撫。

這次率部穿越大漠,還未與唐軍碰面,僅因力竭、中暑、毒蟲等原因,軍中已損失了兩成兵力,可見此行凶險。

此時站在烈日下聽了軍情,崔斌額頭上已滿是大汗。

但他的眼神卻還炯炯有神,集中jīng神對形勢認真作了分析,最後才做了決定。

「機會就在眼前,不可畏首畏尾。」

從長安去往吐蕃的隊伍因攜帶了太多的物資,行進十分緩慢。

在渡過了黃河五日之後,他們才行進了湟水河谷。

李丙率軍保護,時不時轉頭看看周圍的地勢,眼神有些慎重。

前方的馬車緩緩減速,郝修陽掀開車簾,問道:「李效用,你似是在擔心什么?」

「明德真人。」李丙抬起手一指,道:「往西寧州只有這一條唐蕃道可走,道路愈往西愈高,而兩側山勢高聳……」

「是個敵兵埋伏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