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5章 孝子(1 / 2)

終宋 怪誕的表哥 1428 字 2023-05-04

不錯,我們確實是想歸順唐主。但並非是因為怕死。」

首先承認的人是王惲。

史樟見是他,心頭一痛,像是受到了致命一擊。

因史樟年少,突然承襲了家業,許多事都還不知如何處置,又不願讓兄弟們chā手,故而極為依賴王惲,將許多權力都交給他。

事實上,在祠堂祭史天澤那天,王惲便可以不把史杠回來之事告訴史樟。

但一想也就明白了,很可能王惲當時還沒有起意叛元,是在史杠去找史棣、史杞兄弟的路上便捉到了史杠,結果反而被史杠說服。這便能解釋為何分明有人報信說見到史杠待去了史棣院子,卻根本找不到。

所以史杠這兩天能藏身真定府。

「叛徒。」史樟眼中似能冒出火來,又道:「你這個叛徒。」

王惲坦誠應道:「二郎,我是被三郎一句話打動了,唐主再造華夏,而使海岳奠而如故,人民復而冠履·····

「可笑!」

史樟立即反駁道:「你們享著大元的俸祿時說的是「行中國之道則中國之主',轉眼又要衣冠復存了?小人,呵,你們一個一個,都是小人。」

王惲直視著史樟,並不回避這種質問,眼神還變得更加深沉起來。

王鄂也是長長嘆息了一聲。

論行徑,史樟罵他們是反復小人,也沒錯。

但沒有經歷過金國滅亡之際那種慘況的人,其實很難懂他們當年活下來需要多大的勇氣。

是讓教化胡虜使之行中國之法,還是奮起反抗不管結果是玉石俱焚或再造華夏,在當時並沒有太多選擇。

哪怕到了前些年,李瑕已有崛起之勢,他們也沒有馬上歸附過去,一是見過了太多豪傑潦草收場,二是他們向蒙古guàn輸忠君思想,自己卻先倒戈了,一切便都成了笑話。

到了如今,則是局勢真的不一樣了。數十年間有斗爭有妥協,有堅持有放棄,是小人,但不僅是小人二字可以形容的。「天下事,講究順勢而為。」王鄂道:「唐主已有統一華夏之勢,我們是君子也好,小人也罷,至少不該阻撓帝統之興復。

「誰是帝統,原來全憑你們一張嘴嗎?」王惲道:「二郎,昨夜我與你說,元主有意讓燕王之子繼承大統。」

史樟道:「不錯,你告訴我陛下並未放棄漢法,現在是你們先放棄了。

「但以二郎之聰慧,為何不想想,若燕王還在,如何能繞過他,而定其子為皇太孫?」史樟默然,神情淡淡的,似乎知道答案,又似乎不在意這個答案。

王惲眼神黯淡了下來,嘆息道:「燕王病故了。」

事實上,他也不知真金具體的死因,對此也有別的懷疑。

但事已至此,就著元廷宮闈里這些事做猜想已經沒有意義了。

「燕王已逝,我等承認,促元主行漢法之事,不濟了。」

有一瞬間,史樟其實也是失望的。

他的父親史天澤這一生,除了保全家族之外,最在乎的也是恢復漢法。

至於他史樟,用詩詞書畫掩飾野心,但既見識過這華章典籍里的輝煌,又怎么可能會希望中原就這樣被粗獷潦草地統治。

盼望漢法,這並不是什么高貴的情cào,它就像是一個人對家鄉的思念。

史樟搖了搖頭,把自己從失望的情緒中拉了出來,喝道:「別再給你們的背叛行徑找理由了,終日拿漢法說事。你們難道忘了我父親對你們的恩義不成?!」

他迅速掃視了周圍的人群一眼,希望能借助史天澤遺下的威望,讓他們都能聽從他的想法。

然而,史杠已大聲喊道:「史家歸順大唐這就是父親的遺願!」

「放pì!史杠你這個不孝子,這等荒謬的言論也說得出口?!」

史樟瞬間就被激怒了,指著史杠又是大罵不已,不斷qiángtiáo正是史杠的投降才導致史天澤的戰敗身亡。

「荒謬?那你知道父親的願望是什么嗎?」史杠卻是抬手指著門外,道:「看到父親的碑文上寫的了嗎?當年蒙軍來犯,我史家保全鄉鄰,攜鄉人投降。之後繕城隍、立樓櫓、披荊棘、拾瓦礫、存恤困窮,'歲荒食艱捐甘攻苦與眾共之',這才有了真定府城如今的繁盛如今大唐聖主文成武德,一統天下在即,為保鄉鄰,不順勢而行,難道要帶著族人與真定百姓為異族陪葬嗎?你的所做所為,才都是為了自己的權力!」

話到最後他語tiáo陡然一拔,氣勢已壓了史樟一頭。

「到底什么才是父親的願望?到底誰才是不孝子?!」

史樟沒想到史杠還能這樣倒打一耙,被氣得七竅生煙,不知怎么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