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全食美 第100節(1 / 2)

食全食美 少地瓜 1653 字 2023-05-04

「我爹說了,家里八輩子沒一個走科舉的,我能考中舉人就是祖墳冒青煙,知足了!」

把最後一點奶油刮到嘴里,田頃意猶未盡地看向師雁行,她手里還端著一塊,沒動。

師雁行:「……」

她試探著往那邊遞了遞,「吃?」

「吃!」田頃果斷接過,回答十分鏗鏘有力。

年初的會試田頃沒參加,因為之前裴遠山就說了,照他現在的水平,就算僥幸得中進士,名次肯定也特別靠後,日後更難出頭,不如再熬幾年。

考秀才時,試卷內容全來自於書本,基本只要悟性夠、記性佳,差不多就能過。

難就難在大部分人念不起書。

而到了鄉試,考試內容就開始涉及政務和朝堂,後面會試更幾乎完全脫離書本。

說白了,越到後面考的就越是做官需要的閱歷、心計、城府。

而這些都是田頃所欠缺的。

師雁行恍然大悟。

難怪這時候的人都喜歡游學、文會!

你不走出去,根本見識不到外面的事,而不曉得時政,根本考不中進士!

田頃以驚人的速度吃完第二塊蛋糕,擦擦嘴,「說起來,小師弟這上頭比我強,就是偶爾稍顯偏激了些。」

柴擒虎很早就隨父親外地赴任,幾乎是在兵營里長大的,對民間疾苦這方面,了解得比一干同門都深。

可恰恰就是因為太深,很多時候感同身受,就喜歡「能動手就不吵吵」。

柴父之所以同意裴遠山「棄武從文」的建議,也是想讓這小子殺殺性子。

自古窮文富武,武官起家的基本窮不到哪兒去,所以最後柴擒虎能不能皇榜登科,不重要。

能不能做大官,也不要緊。

性子穩住了,不惹事,平安到老就知足。

師雁行聽得眼發直。

你一個慶功宴上對同科大打出手的人,哪兒來的臉說別人偏激?

還是說……田頃在這門派里,真就算比較穩重的了?

話說回來,先生他老人家是為什么遭貶來著?

思及此處,師雁行忽然陷入了深深的憂慮。

拜了這師門……我是不是高興得太早了點?

第69章 陀螺

師雁行從來都是個想做就做的人, 第二天一早,她就去找了周開,說起自己想買人的事。

周開雖然專管租售房屋,但在封建社會, 「人」也是可以租售的一種, 各類牙人之間都是有聯系的。

周開聽罷, 先道了恭喜。

再想不到不久前的小姑娘會做得這樣好,眼見著是真真正正的掌櫃的了。

「買人這事急不得, 得好好挑, 關鍵是要心性純正,不然買回去也是個麻煩。師掌櫃既不要太小的也不要太大的, 又只要女孩子, 說不得得等一等, 寧缺毋濫嘛。」

來到大祿朝以前,師雁行從沒想象過自己會如此光明正大地參與和討論人口買賣, 不得不說,前些日子冒出這種想法時, 她的心情極度復雜。

一方面因為現代化教育和平等的理念,她內心深處極度抗拒這種交易;

可另一方面, 現實教做人。

她自信,但還不至於盲目自信, 做不到像古早瑪麗蘇小說中的女主角們那樣在根深蒂固的封建王朝嚷嚷人人平等, 更做不到以一己之力與整套制度抗衡。

她想活下來,想好好地活,就不得不入鄉隨俗。

或許這種妥協看上去近乎荒誕, 但如果她買了人, 至少可以保障對方活得像個人, 能享受到正常人所能擁有的一切權利。

買人的事交給周開去辦,沒什么不放心的,倒是師雁行馬上從附近招了兩個日間短工。

也是女孩子,一個十五,一個十六,都是在家做慣活兒的。

大祿朝普遍十八、九歲成婚,姑娘們也想給自己攢份嫁妝:普通人家給不了女兒多少陪送。

江茴和郭苗原本在店內入口處賣鹵味和煮粉,這活兒沒什么難度,就是記住價格,會看秤,會評判粉和餃子什么時候熟就完了。

這並不難,大部分內容在家時她們也是常做的,只是店里鹵味種類太多,價格不一,背下來得要幾天。

還有那個粉,姑娘們以前也沒煮過,不曉得火候,得適應下。

至於調味,各色調料都是開店前就備好的,每一樣里面都有小勺子,這個一勺、那個兩勺的,不難記。

沒什么繁重活計,只瑣碎些,管一頓午飯,一個月幾百錢,雙方都很滿意。

江茴和郭苗一人帶一個徒弟,徒弟們都學得很用心。

哪怕在經濟相對發達的縣城,未婚的姑娘們想賺點錢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