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天羅地網(1 / 2)

國民法醫 志鳥村 1944 字 2023-05-07

徐泰寧是坐公交車來刑警支隊的,特簡朴的感覺,而且都不用停車,就一條磨光的警褲,一件灰撲撲的夾克,慢悠悠的走進刑警支隊。

門口站崗的新警也只看了證件,就趕緊敬禮將人放進去了。

這年月,穿夾克的朴素老頭是真的不敢惹。

余溫書在支隊的會議室里,給徐泰寧開了個作戰指揮室,牆上掛了長陽市的地圖和地形圖,桌上放了白瓷杯,里面泡了綠茶,臉上帶上笑容,准備的妥妥當當,並暗藏一份小心思:您手指縫里省一點,我們也能過個肥年。

徐泰寧向余溫書回了一個笑容,端起了綠茶,看向了地圖,道:「如果要放地圖的話,最好是換一個大點的地圖。」

「呃......大比例尺的地圖嗎?這個已經......」

「我的意思是地圖范圍......」徐泰寧用手在空中畫了一個圈,道:「你這是長陽市的地圖。」

余溫書心道,因為我們是長陽市刑警支隊。

當然,他不能這么說,還是小心伺候著,道:「我們是考慮著,凶手幾次作案,都是圍繞著長陽市內的景點來進行的......」

「你們考慮的有道理,確實有可能是圍繞著長陽市內的景點來作案的。」徐泰寧點頭,又道:「但也有可能,是圍繞著長陽市周邊的景點來作案的,又或者......」

徐泰寧從舊舊的夾克里,掏出了一支激光筆,亮出一道紅光,就順著地圖邊走邊道:「也有可能,是繞著長陽市的繞城公路,或者繞城高速來進行的。」

余溫書整個人都麻了。長陽市是省會來著,繞城公路得50公里了,再往外擴一擴......這要是搞排查,就算刑警支隊的經費充裕,也禁不住這么花啊......

政委更是聽的心驚膽戰,生怕余溫書就這么答應了,連忙道:「繞城公路全程都是有監控的,上高架,下高架的卡口,這幾年都有高清攝像頭,凶手走這條路的話,屬於給自己埋坑了。」

「也許坐公交或者打車呢?」徐泰寧反問一句。

政委聽的一愣。確實,凶手只是出來殺人而已,既不需要運屍拋屍,也不需要分屍掩埋,他隨身帶一把射釘槍,到了選定的地方,甚至都不用選,隨機找個地方,下車爬山,上山殺人,殺完回家,並不需要自己開車,公共交通反而更容易隱藏痕跡。

「要是劃這么大的范圍的話,開支太高了,局里也不可能允許我們,把全城都排查一遍。」余溫書小心翼翼的道。

「條件所限很正常。我做排查,最常遇到的問題,幾乎每次都會遇到的問題,就是條件有限,經費限制......」徐泰寧很自然的道:「不過,我提出這個范圍,也是希望你們能夠明白,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我們必須假定凶手也是受到一些限制的,如果不做這樣的假定,我們的經費會出問題。但如果假定的范圍劃小,我們的排查可能沒有效果......」

余溫書和政委互相看看,這才明白,徐泰寧是在給自己打預防針呢。

與此同時,兩人更深切的感受到了恐懼一一徐泰寧在給自己打預防針!

這家伙准備花多少錢?

「這個地圖換了吧。」徐泰寧再用激光筆在空中轉了轉。

「好。那您要個多大的地圖?」余溫書的預期值已經被拔的很高了。

徐泰寧這時候卻是搖搖頭,道:「你昨天給我打了電話以後,我就研究了一下這個案子,我認為,排查犯罪現場,或者說,排查尋找凶手進入犯罪現場的路徑,方式等等,都意義不大。投入會非常大,但還是可能漏網,屬於又花錢,效果又不好的模式。」

余溫書想起徐泰寧剛剛畫的范圍,默默無語。

確實,三起案件分別發生在長陽市郊的三個方位,且都是風景比較好的,有丘陵小山的公園,前去休閑的市民,有居住在附近的人,也有從市區過去的人,再考慮到環城公路都距

離不遠,甚至距離附近的鄉鎮都不太遠的因素,

排查凶案地點和路徑,確實有吃力不討好的嫌疑。

再者,凶手的三次作案是隨機作案,那發生地點也可能是隨機的。雖然說,人類的隨機大都是偽隨機,用一種比較簡單的分析方式,例如,以三次作案地點為圓心畫圓,三個圓的交際處,就有可能是凶手的居住地或工作范圍一一然而,現實中的案情分析,哪敢如此簡單,此范圍的劃定,有太多前提了,比如,假定道路條件是均勻的,假定凶手沒有更換交通工具,假定凶手每次是相同的出發地點,假定凶手途中沒有遇到意外情況......

如果像老外一樣,只追求百分之五十的命案偵破率的話,這樣子劃定也沒太大的問題。

但都到了請徐泰寧的程度了,余溫書怎么敢這么畫圈。

余溫書警惕的看向徐泰寧。

正所謂狗改不了吃屎,徐泰寧揮金如土的做事方式,也不是一天練成的。那是、山南省上上下下的各級刑警隊,一步步慣出來的。

他說花錢多,那可能是真的花錢多,但你說他會省錢,那就是想瞎了心了。

「監控視頻這個,可以查,但我覺得,也不要太指望它。荒郊野外的,凶手只要戴個帽子,打個傘,穿個帽衫,咱就全白忙活了。」徐泰寧又斬斷了一條路。

余溫書鄭重的點點頭。

「這個案子,我覺得最終還是要歸結到武器上。因為本案最特別的,就是武器。一支改造的射釘槍,射釘槍從哪來的?在哪里改造的?誰改造的?這三個問題,我覺得只要解決一個問題,案子就能偵破了。」徐泰寧掰著手指頭,將案子分解的支離破碎,又清晰明白。

余溫書的臉上不覺帶出了希望。

徐泰寧這個分析,確實比找犯罪現場的證據,要有意義的多了。

徐泰寧喝了一口茶,慢悠悠的道:「有能力改造射釘槍的人不少,但其實也不多。我的估計,就長陽市和周邊,幾萬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