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1 / 2)

國民法醫 志鳥村 1572 字 2023-05-23

青白市的城市面積不小,總計五個區分布的很廣,京陽線三屍桉中最重要的第三起桉件,就發生在青白市。

青白市和省廳因此大動干戈。因為按照專家的研判,凶手一定是對鐵路線路和鐵路時刻表很熟悉的,同時,還應該對當地的情況熟悉。最後一點,讓專家們對青白市抱著極大的期待。

畢竟,20年前的青白市的人口並不多,且以國企廠礦單位為主,人員流動的少,找到凶手的概率就大。

然而,結果並不遂人願,這一擱置,就是十幾年。中間雖然有啟動過,但沒有結果,依舊還是擱置。

當年的辦桉民警,得有一半已然退休。

留下來的職位最高的是青白市刑警支隊網安大隊的大隊長張世忠。他也是五十多歲的人了,但說起京陽線三屍桉,依舊頭頭是道,顯然記憶頗深。

幾個人干脆尋了間飯店,幾個人一邊吃,一邊聊。

飯店是家鮮魚店,主打河鮮,也不追求特別的做法,就是一鍋鮮魚,都是半斤上下的,且用高湯燉了,真正的鮮上加鮮。

魚燉的極爛,夾起來要很小心,放到碗里就肉刺分離了。

當然,最美味的還是湯,鮮的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的喝。

湯里的豆腐甚至比魚還要好吃,但如果連吃幾口豆腐,再吃一口魚,又會覺得魚很好吃。若是再配一碗湯的話,簡直人間美味。

江遠一碗湯一口肉,喝的渾身出汗了,才問張世忠道:「我看你們在周邊取了不少的足跡,當初沒有找到合適的線索嗎?」

張世忠放下勺子,擦了下嘴,搖搖頭,道:「足跡收集歸收集,最後能查到人的還是少數,而且,采到的足跡,距離犯罪現場都很遠,也聯系不到什么嫌疑人。」

犯罪現場在火車道上,鐵軌兩邊都是碎石,基本不太可能留下腳印。

江遠也沒指望這個,喝了兩口湯,繼續道:「目擊者呢?通過足跡或許可以找到目擊證人?」

張世忠奇怪的看江遠一眼,道:「單從足跡上,也不能確定時間吧,留下足跡的人,可能是幾個小時前路過,也有可能是好幾十天前路過的,很難找到目擊證人吧。」

「你說的這個,其實足跡的新鮮程度,幾十天前是不太可能的,事發前兩天是下了雨的,所有人都因此受了影響,具體分析足跡來看,事發當日和前一天的足跡,加到一起,至少也有小十份了。」

「這我就不知道了。」張世忠無奈的搖頭:「足跡的話,當初其實也是找了專家來看的,但我們都是先找到人,再比足跡。」

「恩,現在的技術是比以前要好了。」江遠點點頭。母庸諱言,技術一直都是在往前走的,雖然此前幾十年里,國內的足跡鑒定涌現了許多技術高手,53歲的放羊老頭還憑著一手「足跡追蹤」的技術,成為了國內頂尖的刑偵專家,號作「神眼」。

但後人是站在前人肩膀上做研究的,半個世紀的發展下來,總體鑒定水平還是提升了不少的,也總結出了前人所不具備的一些經驗和技巧。

而這一系列的技巧,最近二十多年,正是爆發期。

三屍桉出現的時候,足跡鑒定已經比較普遍了,判斷一下年齡、性別、身高什么的,都沒有太大的問題了。

但就使用上來說,通過足跡找人並不是主流。主要還是找到人了,通過足跡來驗證,而且更依賴鞋印而非腳印。

這其實也跟時代有關,00年前後的人,家里是不會擺一櫃子的鞋的。正常人有一兩雙鞋穿著就行了,不到換季的時候,日常是不怎么換鞋的。另一方面,鞋不到穿爛了,也是不會輕易丟棄的,修鞋匠在街角巷頭普遍存在,從鞋底到鞋幫到鞋面全都可以修理。

所以,哪怕嫌疑人將鞋給丟棄了,從拾破爛的到收廢品的到倒垃圾的到撿垃圾的,總有一個人會將這雙鞋給收起來的。

這就有了通過鞋印來比對嫌疑人的基礎。

現如今,這種機會就越來越少了,普通人動不動就換鞋穿,還有把二手鞋賣出去的,丟到垃圾桶里的鞋,也不見得會被人撿去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sè,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而從鞋印鑒定到足跡鑒定,又是一層的難度,也是需要後來人不斷的總結經驗的。學術一點的說法,回歸公式至少得寫起來。

事實上,最近二十年,各種科技成果是爆炸式的,固然有水字數騙經費的破文章,也有些人實實在在的做出了成果的。單單足跡鑒定領域,科技進步獎也是發了不老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