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 混血兒(1 / 2)

國民法醫 志鳥村 1278 字 9个月前

不同人種是有不同的體貌特征的,這一點在政治正確之風吹來之前,都是絕對正確的知識。

非常典型的比如「卡拉貝里結節」,它指的是白種人的上頜部,第一磨牙舌面近牙頸處常見的釉質結節,卡拉貝利結節實際上是磨牙的副牙尖,有的白人的第二第三磨牙也有分布,但有sè人種是極少見的。

黃種人的特有齒形是鏟形門齒,出現幾率90%,同樣,在白種人和黑種人中,這種齒形的出現概率極低。

許多人跑去醫院磨骨,做顴骨縮小術等等,其實也就是為了通過骨頭的變化,讓面部特征出現區別。

所謂高級臉的寬眼距,高顴骨,偏方的下巴,眉峰突出等等,也都是從骨性上表現出來的。

江遠也是掌握了lv3的顱骨復原術以後,才在這方面有所領悟。畢竟,這項技能的覆蓋面並不僅僅局限於國內,國際上的許多國家,特別是美國這樣的移民國家,自動或被動的都要研究不同人種和混血人種間的種族特征的。

相比之下,國內的法醫即使研究過人種的種族特征,那對於混血人種的特征就很少涉及了,哪怕是京城的法醫,如老同志曾連榮這樣的,他也是半通不通,十分不懂了。

「混血,是什么混血?」曾連榮忍不住好奇的先問一句。

「亞歐混血吧。」江遠也只能說一個大概。

不過,一個大概也是大大縮小了范圍,可以說是重大突破了。京城的老外不少,混血也不少,但如果單算亞歐混血,總數肯定就不多了,最重要的是,警方根本不需要找出來所有的亞歐混血,只要找失蹤人口就可以了。

至於說,受害人家屬沒有報桉的,那問題就更大了,假如失蹤人口中找不到對應的,這本身其實又是一條線索。

曾連榮再怎么鎮定自若,這時候也不能耽擱了,先脫了自己的手套,再重新換手套,且問道:「江法醫,麻煩你給說說。」

他自認對今次的解剖和結論要負責,有了重大突破更要盡快上報,但在此之前,他得先確定江遠的判斷是正確的,至少,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曾連榮不覺有些異樣感,平日里,他可不會有這樣的問題。手底下人發現了什么細節,或者有什么決定性的證據了,曾連榮過去瞅兩眼,就能知道他們判斷的對不對,是確有其事還是有所偏頗。

可今天的情況完全不同了,混血他還行,法醫人類學他也還行,但混血的法醫人類學,是不是就超綱了?

不過,曾連榮的問題,江遠就太熟悉了,他遇到了不知道多少次。

江遠轉身。

換上了一個令眾生信服的笑容,道:「判斷的方式有很多,我以顱骨為主要依據,主要是以下三點,犬齒窩,顴骨緣突,梨狀孔上的外側部膨隆。」

江遠說的三個位置基本都在前臉,也都是標准的學術用語。

曾連榮一愣,迅速進入了角sè,捧起解剖台上的顱骨,邊看邊道:「我記得不錯的話,這三個位置都是非測量性狀。」

江遠點點頭,道:「沒錯,但也有一些指標可以用,或者就這么用就行了。」

所謂非測量形狀,是通過人類學觀察來描述的,也是人類學研究的重要手段,簡單來說,就是用看的。定性而不定量。

這其實也很容易理解,任何一個人不需要接受什么理論知識,或者人類學的講解,放一個白種人,放一個黃種人到面前,很容易就能區分出兩者的不同。

事實上,如果人還是活著的狀態的話,一個混血兒站到普通人面前,不說確定無疑的能分辨出來,但還是有很大的可能性的。

當然,這種假設的意義並不大,這就好像通過骨盆來判斷男女一樣,如果人還活著的話,這玩意根本就不應該是一個課題,有的是群眾可以做出更詳細的分類。

不過,歸根結底,都是熟能生巧的活。

曾連榮皺眉,道:「非測量性狀的話,准確性怎么樣?我的意思是,這是怎么看出來的混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