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望族(1 / 2)

寒門宰相 幸福來敲門 1777 字 2023-05-13

次日兄弟一大早來至縣城,章實去准備jī鴨,酒菜作禮,至彭縣尉家中拜訪。而章越則打算先去學宮前的書肆找些『參考書籍』之類,然後再找章實會合。

章越先到了學宮。學宮位於縣衙以北的皇華山下,作為科舉大縣浦城學風很盛,縣學也是如此,歷史上大觀年間學宮里學生超過了一千人,而受到宋徽宗的褒獎。

被稱為皇華館的縣學大門前的棋盤街,食肆茶坊,墨齋紙鋪皆有,其熱鬧不亞於縣衙前的十字街。

宋朝讀書人雖沒有明朝讀書人那般有免賦免役甚至廩米的待遇,可但凡能讀得起書的哪個家里窮。

比如雖家貧而至大官歐陽修,范仲淹,其年少讀書的故事為讀書人們所津津樂道。

不過他們出身卻不低,歐陽修其父曾任綿州推官。范仲淹的生父則也曾是武寧軍節度掌書記。

宋朝的寒門,那指的是大族旁支庶族,家里一時沒有顯赫高官如此。到了明清朝,貧民階層才通過讀書真的實現階層躍升。

章越一臉羨慕地看著,街上穿著青布襴衫讀書人。書童隨從左右,而幾個讀書人邊走邊高談闊論,指點江山,眉宇之間意氣飛揚。

自己家好歹也曾是中產之家,因二哥鬧這一出,一下掉入貧民階層。

貧民階層在宋朝出頭機會幾乎等於零,無論是習文還是習武,似二哥有如此讀書天賦,但這些年家里少說也花去百八十貫。現在lún到章越唯一想出的逆襲例子,就是如水滸傳那樣落草為寇再等招安。

但這更不靠譜。

章越想了想還是走到書肆,書肆在棋盤街的拐角處,僅是一間門面房如此。

書肆沿著街門面是回字形櫃台,一名頭戴幅巾,笑容可掬的老者坐在櫃台後,而老者身後兩面的書架上都擺滿了書籍。

「本店經史子集都有,不知小郎君要看哪本啊?小郎君似有些面生啊!」老者看似殷勤地招呼,一雙眼睛探究似的看來。

章越心底感嘆,自己果真是不愛讀書,連書肆都沒來過。

反正也不怕丟人。

章越道:「敢問掌櫃,考進士科需看那幾本書?」

老者嘿嘿一笑:「小郎君要考進士科啊,真是志向遠大啊。所謂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但是進士科不容易啊,難,一個字難。」

我喜歡,怎么?

章越行禮道:「老丈說得是。」

老者看章越如此,於是老氣橫秋地道:「若無十全把握,還是以諸科明經為先,是了,三禮科是個出路,這里有周禮與禮記,小郎君可先買去一本參詳。」

章越將老者的話記在心底,從對方手里接過周禮,先是一目十行看了幾頁。

在對方咄咄的目光下,章越沒辦法如上一世那樣在書店里席地而坐看上一下午。

他詢了一句道:「敢問店家需用多少錢?」

「兩貫錢又五百文!」

章越倒吸一口涼氣,他記得如明朝一本六十萬字左右的書,大約是要二兩銀子,差不多是普通老百姓兩個月收入所得。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而宋朝雖說也有了雕版印刷,但書籍卻比明朝更貴。

章越記得在收藏界宋刻本的書都是價值連城,不僅是後來,連明代也是一直收追捧。

比如著名的宋體字,不是宋朝發明的,而是明朝發明的。宋體字是專為雕刻方便而生的方體字,被稱為膚廓字樣,也就是專門印刷體。

但宋朝匠人刻書都是以楷書刻字,十分美觀。而建本,也就是建陽本,又是天下知名。

建州出讀書人,也可能是當地的書賣得比別地便宜的緣故吧,但即便如此這一本六萬多字的孟子就值兩貫多錢。

這本周禮正是建本,字用柳體所書,用得是巾箱本,也就是袖珍書。

話說回來,似乎宋明兩代的科舉考試用書都喜歡作的字小袖珍,除了節約成本外,想來一定是為了讀書人攜帶方便,而不是作夾帶作弊的。

「嗯,不太貴。」

章越又換禮記看了數頁,又問道:「敢問多少……」

老者笑著道:「要錢三貫。」

章越算了下,僅一個三禮科買兩本書就要用去五貫多。而在宋朝一個普通人日收七十五錢至百錢,差不多月入在二至三貫如此。

自己身上的錢別說一本,半本都買不起。

這花銷,如同家長給小孩子買個六七千塊錢買個電腦學習計算機。

章越放下書道:「敢問兩本書一起買,可便宜則個?」

老者一聽jīng神一振道:「這個……看小郎君如此有眼緣,就算八貫吧!」

章越點點頭:「不貴,不貴,但一時沒那么多現錢。明日再來,還請店家替我留著!」

老者笑容已淡:「無妨。」

章越離開書肆後,徹底斷絕了買書的打算,然後去找酒樓章實。

章實此刻已准備妥當,但見章實備了好兩個大食盒,用擔子一前一後挑著,里面都是羊酒點心,都是浦城里最好的。

而章越也幫忙章實提了一麻袋子。

如此送禮上門,著實令章越覺得有些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