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篆書(1 / 2)

寒門宰相 幸福來敲門 1539 字 2023-05-13

章越與章采這番聊天,似遇到了知音般,互相有等同時天涯淪落人的感觸。

章越是疏族,章采是庶子,難免是有很多共同語言。

這個疏族說法其實沒有定論,如章越與章衡都是章仔鈞子孫。

章衡呢,是章仔鈞之子任南唐檢校尚書的四子章仁嵩這一系,其生四子文竦,文通、士廉、士清。

章衡則是長子章文竦這一系,章得象是三子章士廉這一系。

章衡本定居浙江讀書,這兩年才至族學。

而章得象,章衡同這一系,因章得象拜相,朝廷追封其三世,又蔭其子孫近族為官,故而這一系成為顯族。

這就是家里出了個宰相的好處。不然仕官一代不如一代,漸漸淪為平民。

而章越,則是章仔鈞另一子任南唐工部侍郎,五子章仁徹這一系。章仁徹有七個兒子,到了下面散得就更多了。

不過這一科也是進士輩出,先後章頔,章頻,章訪,章俞科甲連捷,章訪之子章楶還因族叔父章得象的官蔭,未經科舉就被授予將作監主簿……

宗親這關系也很玄學,你做官,我也做官,八輩子都扯得上關系,相反則親兄弟也嫌棄。

章越,章采並肩坐在矮腳漆案前並肩而談時,這時聽到解元林希看向堂中的大篆字帖念道:「道者,天地之母!真好貼!」

教授捻須微笑。

林希道:「聽聞篆書自秦代李斯之後,只有一個唐代的李陽冰;李陽冰之後,只有一個徐鉉。伯益先生師從於大徐先生門下,如夫子門下之子游,子夏。」

教授笑道:「道聽途說太多,吾族叔公章谷授業於小徐先生門下,得其篆書所傳,後族叔父又將此法傳給我罷了。」

以上一堆人名有些亂。

上面說的小徐先生是徐鉉之弟徐鍇,二人在南唐極有才名被稱江東二徐。

大徐先生徐鉉當然更有名一些。徐鉉以才華出仕三代南唐國主,並多次出使宋朝面見趙匡胤為李後主求饒。

史載趙匡胤派兵伐南唐,徐鉉對趙匡胤道,南唐國主對大宋皇帝,如子侍父,從來沒有過失,為何打我?

趙匡胤說,你有聽過父子住分住兩家的嗎?

有一次徐鉉又向趙匡胤求情,說咱們李唐如此如此恭順,你們大宋不能打我啊。

趙匡胤聽了大怒拔劍斬案道,南唐國主何罪之有,下面趙匡胤道出一句經典名言,但這是一姓天下,卧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

南唐滅國,李後主被擒到汴京,太宗趙匡義派徐鉉探視李後主,李後主對他哭訴,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

徐鉉把這句話轉告給宋太宗,史載李後主因這句話遭殺身之禍。

不論如何,徐鉉以文采名動天下。

徐鉉第一次出使宋朝,宋朝上下都聽過此人才名,滿朝大臣都擔心自己口才不如徐鉉而膽怯不敢應對。趙匡胤怒道你們這些慫包,朕有辦法。於是趙匡胤找個了不識字的人作陪。一開始徐鉉詞鋒如雲,滿朝宋臣皆驚愕不已,但這作陪的人,不論徐鉉說什么都是點頭。

結果徐鉉自說自話,因口干舌燥敗下陣來。

至於章谷曾先後受學於徐鉉,徐鍇,盡得所傳,其中包括徐鉉最得意的篆書。章谷於開寶二年登科,為南唐科舉第一名,也就是狀元。

然至開寶九年南唐滅亡,徐鍇在前一年因宋軍圍困金陵憂懼而亡。南唐國破後章谷以『深受南唐國主厚恩』拒仕宋朝,扶老師徐鍇靈柩回鄉安葬後隱居不出。

至於教授受學於章谷。因老師憎恨宋朝之故,也無心科舉做官。

聽聞章得象為宰相時,曾打算蔭官於教授卻為他推辭。

皇祐年間,連當今官家宋仁宗也從近臣口中聽到教授名聲,下旨詔他進京做官,教授亦推脫有疾在身不去。

後朝廷要刻石經,必須用篆書,再次召教授入京。教授辭不得入京刻成石經後,朝廷欲第三度授予教授將作監主簿之職,仍推辭不就。

讀書人有如徐鉉那樣,也有如章谷那等的。還有教授那樣,他並非南唐遺臣,何況南唐作古已久,他對於宋朝沒有刻苦銘心的滅國之恨,但受於師命,三度拒絕朝廷征詔不仕。

但教授非固執之人,先後於南峰院,教授章家子弟貢舉之道十數年。

據章越所知,教授所刻的石經,這被後世稱為嘉祐石經,又稱二體石經,以楷書,篆書二體書之。

刻石成經乃文化盛事,漢朝為了糾正經義文字傳播上的錯誤,首刻石經並以隸書一種字體。曹魏時又刻石經,以古文,小篆,漢隸三種字體,被稱為三體石經。

今宋朝刻石經於太學,以楷書,小篆二體,小篆正是由教授所刻。教授以書法名垂後世,最後辭官歸里。既不負師門傳承,也不負師命。

教授名為友直,字伯益。

林希恭維了好幾句,然後以一等遺憾的口氣道:「不意李斯,李陽冰之後,篆書因先生而傳世,不知堂上哪個弟子得了先生之真傳?」

教授章友直笑著搖了搖頭道:「如今貢舉文字豈用篆書,早就不傳了,不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