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說親(感謝書友小抽的金爺雙盟)(1 / 2)

寒門宰相 幸福來敲門 1574 字 2023-05-13

吳家人數雖多,五艘船人數卻是不一。

家丁護院這些粗使之人自是坐了三艘,在一,二,四艘船上護衛著,每艘船上擠了三四十人之多,還不算船工。

至於吳安詩與吳家女眷則坐在第三艘船上,這里除了船工就是貼身的女使,老媽子。

至於章越,黃好義與一名虞侯,一名都管坐在了尾艘。

章越所乘的客舟,有上下兩層,上層是一個人字大桅桿,桅桿下面有好幾個用草棚搭得矮船艙,這都是船工與下人住的,船工除了舵工,一律都叫船火兒。

水滸傳里的張橫外號即是船火兒。

章越來到甲板頂上逛了逛,但見有晾曬衣裳的,還有搭載行李的,以及壓艙之物。

至於甲板下方是真正的船艙,四壁施以窗戶,如房屋之制,船舷兩旁都是欄循,再用簾幕增飾,里面有桌椅床鋪、茶水飲食,邊坐船邊可瀏覽沿河風光。

原來有錢人的生活就是如此啊!

章越見這一幕,不由感嘆了一番,再看看其他江上客船,那簡直是擠得除了坐的地方,幾乎沒有其他可下腳的。

有點像坐綠皮車,硬座與硬卧的區別。

當然吳大郎君的座船肯定是軟卧,還有客廳之類。

通關前,津渡,關口派人巡查。

宋朝津渡都有監渡官員。反正宋朝是有賺錢機會全部都要撈一把。

宋朝只有官渡和買撲渡,也就是說任何渡口,除了官府運營的,就是要向官府撲買獲得運營執照。

同時禁絕一切私渡。

但是這私渡與牛肉和酒一樣,總是禁之不絕的。

官府反正在要緊地方設卡,禁絕民間競爭外,對於一般的私渡也是睜一眼閉一眼。

說來宋徽宗時期的政策,也一直都在玩這cào作上。

方臘起義,方臘提出的口號是因『官吏侵漁』。

宋江起義的原因是是朝廷宣布將八百里梁山泊『公有』。百姓凡入湖捕魚、采藕、割蒲,都要依船只大小課以重稅。

章越,黃好義入艙後,吳府的嚴虞侯與張都管已是燒好了茶,等候二人。

幾人見禮後坐下喝茶。

嚴虞侯笑道:「兩位年紀輕輕,即入京考太學生,一旦及第,那么金榜題名也是遲早的事。」

章越笑了笑沒說話。一旁黃好義已道:「虞侯哪里的話,我在縣里,州里也不過是不值一文罷了,僥幸被取中也是旁人不願去,這才便宜了我。即便不說能不能僥幸過了太學錄試一關,即便是入了,太學里面也是藏龍卧虎,我這樣魚蝦般的人物,又怎能出頭呢?」

章越心想很好,有黃好義這樣的人在,自己一路上可以少了很多口舌。

張都管笑道:「黃秀才真會說到,似你這般歲數,將來日子還長著呢,怎好說自己是魚蝦般的人呢?兩位還不曾婚配吧?」

章越心道,自自己去太學赴試以來,怎么到處都有人問自己婚配,還真成了香饃饃了。

黃好義繼續道:「尋常人家怎么看得上我們這樣的人。家中有嚴令『不及第不成家』,故而我是想也不敢想,三郎你說是不是。」

章越連連點頭應和道:「是,是。」

黃好義道:「咱們讀書人三十幾歲不曾婚配也是有的事,甚至四十幾歲了也未成婚也不少呢。真不知如何會選讀書這條路,哎,不能提不能提。」

章越心想這也是,人家大儒邵雍四十五歲才成婚,還是邵雍學生看不下去了,將自己的親妹妹許配給老師當媳婦。

張都管笑了笑道:「說實話我與虞侯在京二十余年,也見過大戶人家,在汴京家資十萬貫之家可謂陳街鋪路,至於家資百萬貫的也不在少數。」

「若是兩位小郎君有意思了,憑你們太學生的身份,百萬貫的說不來,但十萬貫的親事還是能說一個的。」

章越聞言會心一笑,想起了王安石一首詩來『卻憶金明池上路,紅裙爭看綠衣郎。』

章越心想,從榜下捉婿來說,這不就是光明正大的吃軟飯么?

但在宋朝這社會很普遍,嫁妝錢要高於彩禮錢,比如范仲淹的義庄女子出嫁給錢三十貫,男子娶妻才給錢二十貫。

嫁女兒要遠比娶妻難得多,常常是要貼補大量嫁妝的。

所以很多讀書人也有『不高第不成親』的說法,很顯然之前的何七,黃好義都是如此,都是想將來及第後給自己找一門好親事。

這在當時不受詬病,反而是官府民間以及讀書人中都十分嘉許的一種行為。

故而考不中的讀書人,三十幾歲『晚婚』的在當時可是真不少。

對於章越來說,自家在浦城算是個家財幾百貫的一等戶,但到了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