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四章 三蘇父子(1 / 2)

寒門宰相 幸福來敲門 2546 字 2023-05-13

之後楊氏又將章越喚過門一趟,大體將約定婚約的事講了一番。

楊氏將她了解的內情也與章越吐露了。

原來自己與吳家的婚事,歐陽修不僅當了保人,而還有撮合之功,其中代為跑腿的歐陽發和他的妻子吳氏。

章越這才明白事情的經由。

宋朝官場政治與明朝有些不同。

明太祖朱元璋先將功臣殺了個遍,然後搞了空印案將文官又殺了一通,故而明朝之後的官員人人自危,官場政治沒有宋朝這么盤根錯節,官員之間不敢明目張膽進行政治聯姻。

比如萬歷朝首輔申時行與禮部尚書徐學謨同朝為官,二人又是兒女親家,這一點遭到御史彈劾,bī得徐學謨不得不辭官。

明朝官員之間聯姻基本都是同鄉,比如申時行與徐學謨就是同鄉,二人一開始也沒結黨的意思,當時官場上的聯系紐帶通過師生,同年,甚至年家子也算。

但宋朝不同,宋朝最重要的官場關系就是姻親。

比如呂,韓,吳幾個宰相家是帶頭這么搞,以至於不少在任宰相為前任宰相女婿。反而明朝極少父子宰相或翁婿宰相的事。

歐陽修自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至於章越被他視為子侄的人,故而見面就表達對章越婚事包辦的意思。

當時章越也沒有多想,以為只是好意地說個親罷了,以往七大姑八大姨誰沒給你說過親,但歐陽修提出的說親則有不同的意思。

因此章越與吳家聯姻說是意料之外,但隱隱有命中注定之意。

若推至早一些,章越如何識得歐陽修,也全靠章望之,章友直二人推介。歐陽修與浦城章氏交情非淺,從章得象起都有交往,歷史上章惇試館職正是靠歐陽修舉薦的。

至於章望之,章望之為何推薦章越呢?

除了章越是他們學生,最重要是章越出自浦城章氏。

故而說起來除非章越一心當只咸魚,否則只要向上努力,遲早會碰上歐陽修。

說來婚事也算是注定了。

不過歐陽修比舉人唯親的官員好的地方,在於他也重才華,提攜了如三蘇,曾鞏……

話說回來,王安石與吳充的兒女婚事,也是歐陽修撮合的。

王安石是曾鞏推薦給歐陽修,為何曾鞏要向歐陽修推薦王安石,因為王安石的母親是曾鞏的親姑姑……

後來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國也娶了曾鞏的妹妹……

有人戲稱北宋新舊黨爭就是一幫親戚打另一幫親戚,不是沒道理。

楊氏言:「眼下是口頭約定,雙方沒有交換帖子,但還是要走動的,禮數禮品什么的,我這邊替你打點,不過這些日子先不必去,吳家夫人要回鄉省親。」

「我想等吳大漕夫婦回京時,你再登門拜訪就是。」

章越道:「一切聽二姨吩咐就是。」

聽了這里,楊氏歡喜地對章越言道:「你這番婚事實多虧歐陽學士,他的府上你倒是要勤走動。歐陽學士何等人物,對你能青眼有加,還許你如此婚事,二姨打心底為你歡喜。」

「五年功夫說來不長,你看那些特奏名,從少年考至白頭,多少年才得這么一個功名。你若是不勤用功,我怕不僅這婚事成不了連功名也難。」

說到這里,楊氏勉勵言道。

章越笑道:「二姨盡管寬心就是,我此番回太學即心無旁騖讀書。」

「不僅讀書要緊,也要交游,不要以為有糊名,名氣即要不得了,」楊氏又道:「你二哥也叮囑你……」

章越聽了皺眉道:「二姨,此事莫要與他說。」

楊氏停頓了一番道:「三郎,都過去這么久了,兄弟之間有血肉情誼……」

章越道:「二姨,那日我在古靈先生府上見過惇哥兒,他言道他就是看不起哥哥與我,嫌咱家這淺水之地,怎可養得蛟龍。故而他才言人生在該拋即拋,不必留戀即是,他說得固然有道理,然而我就被他丟下的。」

「當初押司帶人來抄我家時,我與哥哥已是死過了一次,我沒有這二哥。他如今在錦衣玉食,為進士第五名又如何?他至今也不覺得當初所為之事,有半點錯處。」

楊氏聽了章越的話,嘆道:「三郎,我不該在面前提二哥的事。我知你是仁厚之人,只要二哥一句道歉之言,可此話他是萬萬說不出的。」

章越見楊氏如此道:「二姨,我也沒指望他認錯,小侄言語無狀之處還請見諒,先告退了。」

楊氏起身道:「也罷,三郎今後五年以勤奮進取為業,余事勿問。」

章越離開楊府後,章越眼眶有幾分濕潤,也是平日與外人吵架哪怕面紅耳赤氣極了都不會,但與家人爭吵時不知為何會流淚。

下面章越收心讀書,除了將刻的印章寄給蒐集齋外,平日都在太學,陳襄那邊用心讀書,以備明年八月的國子監解試。

如此到了年末之時,章越想著有些日子沒去歐陽修家中了,即雇了馬車前往。

風雪天之中,並沒有稍減汴京城的喧鬧繁華,街巷上車載往來。

章越下了車即登門。

這時門外也停了數輛車馬,章越知有客來此,門子正與幾名來客的仆役說話。

仆役言語里帶著些川蜀之地的鄉音,而且與歐陽家門子似很早就相熟的樣子。

每日來歐陽修府上拜會的人是絡繹不絕,此景對章越而言並不稀奇。

章越到了此處,仆役見了章越笑道:「章家郎君來了,老爺正在會客,大郎君,三郎君在前廳。小人給你引路。」

「不敢有勞。」章越擺了擺手,自顧走了近去。

一旁仆役相詢道:「這位秀才是誰?」

仆役笑道:「你剛從蜀中入京不識的,我與你慢慢說來……」

歐陽修在甜水巷的府邸是三進的院子。章越算得上輕車熟路。

章越走至前廳,但見歐陽發歐陽棐正與一名年輕人閑聊。

歐陽發見了章越笑著對年輕士子道:「子由,我來與你引薦一位好朋友。」

章越心道,子由,又是四川來的,莫非……

章越看向這名年輕人,身著一件藍sè的袍子,乍一見覺得甚是持重靜厚。

章越施禮道:「在下浦城章越,見過子由兄。」

對方亦是還禮道:「原來是章三郎君,方才早聽聞伯兄談及大名,在下眉山蘇轍,子由是在下的草字。」

章越失聲道:「原來小蘇……」

章越連忙道:「失禮,失禮。久仰大名。」

蘇轍溫和地笑道:「我聽過三郎的三字詩了,文辭儉易,朗朗上口,我嘗以此教子弟誦之,只是有一事不明,不知三郎如何知家父別號老泉呢?」

章越聞言有些無地自容了。

蘇轍道:「此番我守母喪,與家父兄長回鄉辦完喪禮,於鄉邊一處名為老泉翁之處擇為我蘇家寶地。此地之所以名為老翁泉,是因有人說月明之夜,常見一白發俊雅的老翁坐此,待走進卻不見了。故而家父才以老泉為號,此時三郎三字詩還未傳入蜀中。」

原來蘇老泉的號這么來的,嘉祐二年時,蘇洵的妻子程氏病故,父子三人回鄉後,蘇洵擇了老翁泉之地建宅,這才自號蘇老泉。

章越心道我就抄首詩有那么難嗎?

於是他厚著臉皮笑道:「此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

蘇轍聞言一愣,卻沒有言語。

歐陽發兄弟都是笑過,他們不知蘇轍他們一家從眉州進京時,半道遇一僧人。

當時他們仆人中有一人中邪,是僧人出面解救。臨別之時僧人與父子三人言道,此去京師,遇早逢三則吉,此乃貴人。

眾人當時不解其意,蘇家父子甚至選了逢三之日的一大早從京西入城,卻未見什么貴人。

如今章越盲猜道中蘇洵的號,蘇轍則心想,這章三郎君,行三,章字之中又有一個早字,莫非就是僧人所言那個貴人不成么?

蘇轍與兄長都頗信佛老鬼神之說。可是他並沒有表露,而是默默觀察著章越。

這時庭院里傳來略顯急快的腳步聲。

章越看向門外,卻見一名身著淡青sè衫子的男子步來。

章越仔細打量見他顴骨頗高,面頰清瘦且長,蘇小妹曾取笑他的相貌,說一滴眼淚要一年才能流到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