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七十三章 為何偏偏是你(1 / 2)

寒門宰相 幸福來敲門 1551 字 2023-05-13

據殿試不過數日的時候。

庄大娘子雖說還未與吳家正式下貼子。

但他如此頻繁地上門走動,斷然是瞞不住有心之人。章越與吳家定親的消息,也漸漸在汴京傳開了。

雖沒明說是吳家哪個閨女,但吳家四個閨女都嫁了,唯有一位待字閨中的十七娘子未嫁,那不順理成章的事么。

其實十七娘及芨兩年來,汴京也有幾戶官宦顯貴人家上門說親,但吳家都是當面給予回絕了,連考慮考慮這樣的話也沒說。

不得不說,吳家也是厚道人家,雖說之前章越考中進士不知猴年馬月的事,但禮數上可謂是清清楚楚的。

有一位曾至吳家提親的男子,聞此倒是嘆息良久。

此人名為王陟臣,他是名臣王洙之子,叔父則是官拜執政,吏部尚書的王堯臣。

但王洙,王堯臣先後病逝後,他雖說富貴不減,但家世還是一落千丈。

所幸王陟臣憑父蔭得授作監主薄之職。

但王陟臣恥於以蔭官就仕,於是在家讀書,這一番以命官身份參加鎖廳試最後得了第一,馬上參加殿試。

王洙去世後,王陟臣隨叔父王堯臣曾拜會過吳充。王堯臣在世曾有意與吳充結親,當時帶著王陟臣到了吳府見了吳充一面。

吳充對王陟臣流露出賞識之意。

不過王堯臣病逝之後,其家族一落千丈,這親事也就無從提起了。

王陟臣倒是沒有在意一心在讀書上,偶然有次赴寺燒香時,見到了十七娘一面,不由驚若天人。

王陟臣多番打探得知對方是吳充的小女兒,當即明白原來對方就是伯父當初有意說給自己的女子。

王陟臣有等這一世命中注定之感。

他此刻已覺得此生非此女子不娶了,准備這一科考中之後,再風風光光地赴吳府提親。哪知這一科他雖中了,但卻給人捷足先登了。

王陟臣不知內幕,還以為只是提親,其實自己也可上門一試,但他擔心失了顏面,最後左思右想還是罷了。

王陟臣這幾日也是無心讀書,喝起了悶酒,同時也想著這章度之到底是何許人也。

此外得知此事的還有何七。

何七在吳府門前徘徊了一夜,他曾想過見吳安詩一面,但想來見了也沒什么意思,那日李太君對他的不喜,絲毫不假辭sè,令他徹底知道高攀吳家無望。

特別是解試落榜後,何七心灰意懶。

何七雖知此生無法得到佳人,但他便是如此心境,自己得不到,便要說她哪里哪里有什么不好,甚至嘲笑道,不就是一個庶出的,自己也看得上眼?

但如今真知道章越上門提親後,何七反是忍不住了,一股萬念俱灰之感從心底生出。

紅著眼睛在外徘徊了一夜後,他本打算進去孤注一擲地找吳安詩提親,但最後則去隔壁鋪子卻掏出身上所有的錢買了封厚重的賀禮,反而滿臉笑容地登門向吳安詩拜賀了一番。

吳安詩自是得意,面上卻還道:「度之是只知道讀書的人,若是能有何兄一半通情達理就好了。」

何七長嘆道:「通情達理又有何用?如今能得舉者,不以親,則以勢,不以賄,則以交。何某無媒無黨,不能得舉,此生怕是無望了。

吳安詩心道,你之前不是因為行賄之事而被奪了省試資格么?還說這句。

不過吳安詩倒是很看重何七,此人察言觀sè,機敏過人,日後可以用得著。於是吳安詩寬慰道:「此一時彼一時,似何兄之才等了兩年又如何,就純當作磨礪了。」

何七躬身道:「何某一介窮措大,蒙大郎君不棄,此生願為大郎君執鞭隨蹬。」

吳安詩聞言大笑,他看了何七所贈之禮心道,此人如此寒磣,還送這等厚禮,實在不易。

想到這里,吳安詩贈了何七一筆銀子,反在他送得賀禮之上。

何七千恩萬謝道:「大郎君此情何某此生都銘記在心。」

吳安詩笑了笑,這時但見一名美婢進來端茶還柔聲道:「大郎君喝茶。」

吳安詩雙眼直勾勾地盯在這美婢。

何七心底鄙夷,卻在這時迅速起身道:「大郎君何某先告辭了。」

「好好。」吳安詩此刻心思早已不在何七身上了。

等何七一走,吳安詩即對美婢道:「你過來,坐在這。」

吳安詩朝自己的腿指了指。

美婢聞此不由羞澀一笑。

何七走出吳府大門,看了一眼門口兩個石獅子手中掂量著錢。何七知吳安詩此人雖是能力平平,但喜在別人面前拿大,你在他面前表現得越是恭敬,越是捧他,他便越是高興,對你毫不吝嗇,當你是自己人。

想到吳大郎君對章越頗有微詞,何七滿是不甘心地想到,除了讀書不如章越,我何七哪里不比他qiáng?可為何偏偏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