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七十五章 崇政殿(1 / 2)

寒門宰相 幸福來敲門 1572 字 2023-05-13

宋朝殿試名次浮動很大,省試第一,也可能掉至二甲三甲。

省試末等,也可能會提為三甲。

這沒有一個定數,一切皆看皇帝與考官的意思,最後的排名一切皆有可能,省試成績只是個參考。

不過章越省試既考了第二,沒有理由說我求個四甲五甲就好,如此人人都會覺得你在凡爾賽。

既是省試第二,殿試即是來爭頭甲,甚至狀元,榜眼機會都很大。反正章越心想,我既是省試考了第二,沒有殿試不爭第一的道理。

這些話章越放在心底想想就好了,倒不如似國足般喊出個保三拼二爭一的口號來。

不過殿試第一名一等,二三名一等,四五名一等,頭甲一等,接下來二三四五甲又是各一等。越是名次往前,一名之差待遇天差地別。

看著火燎在夜風中掠動,章越神情也是漸漸嚴肅起來。

過去諸侯以大射選拔擅射者。

故而要求射者,發而不中,則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己矣。

話是如此,但若讀書人沒有個勝負之心,何必來科舉呢?

科舉不是請客吃飯,這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隨著天sè漸漸光亮,來到東華門前的士子是陸續多了,東華門前盡數是身著白袍的士子,相熟之人相互言語,戲謔之聲此起彼伏。

章越想到這里,除了與相熟的人略個點頭外,其余人都則一副生人勿進的姿態的。以至於不少想結識章越的同榜舉人都不敢與他打招呼。

這時候除了殿試,一切都不在他眼底,些許失禮算什么,等殿試後再解釋,或者不需要解釋,尤其是你到了一個位置後。

不過章越不說話,不等於旁人不議論他。

當初章越省試的《金在鎔賦》及策論,與江衍,王魁的省試文章一並被坊間小販刊印,小販沿街叫賣一人賦值得一文,又被時人戲稱為三文賦。

省試放榜後,王珪等人三位考官和詳定官予三人給出了一個評價。

三人中王魁第一場得了第一,章越第二場和第四場皆得了第一,可第三場因為『針砭時弊』幾乎得了個倒一,江衍的第三場最好。

這是官方評價,而文章被小販賣給他人後,汴京時人點評各是不一。

但見一名士子道:「以詩賦而論,王俊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讀之有當年王文正公《有物混成賦》之感。」

另一人道:「此賦被譽為賦格,我等少年時都讀他此賦為格。」

「正是,王俊民破題也是一絕,令我想到了一賦一公破題雲『大禮必簡,圜丘自然』,另一公言『禮大必簡,丘圜自然。』後者不如前也。王俊民破題即有此頓挫之感,乍看之下令人倍覺jīng神。」

這時一名老成持重的士子道:「我看不然矣,王俊民在賦中雖文才過之,但卻遠不如章度之。」

「此話從何說起?」

那老成持重的士子言道:「普通人看文章還是文辭為重,至於器識則不顧。章度之這篇賦,我讀了三遍,觀文賦見器識,可知遠勝於王俊民。」

「可是文章取士還是重在文辭,何嘗從器識取士?」

這名士子道:「此言不能苟同了。何謂器識?是一個人的抱負,xiōng襟,志向,氣度,識見,以科舉取士,是選拔官員,看其是否有王佐之才,甚至日後的宰輔之才。」

「對一名宰輔而言,是要治天下,治天下就要服眾,那么是以文辭服眾,還是器識服眾?」

此言一出,眾人有贊同的,也有搖頭的。

這時一人道:「若是王俊民在殿試寫出器識勝於章度之的文賦呢?」

對方笑道:「文辭才情可以勝過,但器識不能也,好似牧羊不可似雄鷹般俯瞰天地。除非牧羊能御風而飛,否則絕不能變也。」

這時候宮門開了。

初升的太陽斜照在宮牆上,章越看了一眼東方天邊的日頭,此刻宮門眾士子都是相互揖讓。

最後章越,王魁,江衍,王陟臣,黃履當先數人,先步入宮門。

在一群侍衛注目下,遞號給宦官審驗然後放行。

到了這重關卡後,侍衛會對章越隨身所攜之物進行搜查。

一行數人之中,隨著侍衛的翻檢,如擦拭筆硯的巾布被挑出,任何可疑的挾帶之物都被沒收。若是士子有異議可以,允許請出考場,下一次殿試再來吧。

檢視之後,章越與四百余名白袍士子在宮人的陪同列隊穿行於重重殿宇,道路左右侍衛們手持骨朵,金幡侍立。

金陽高照,皇城之中旌旗飛揚,一道又一道的鍾聲透過高牆,激盪於層層疊疊的宮院里。

對很多舉人而言,不論殿試如何,來此目睹皇城壯麗,已是不枉此生。

章越經甬道行至崇政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