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零四章 商人(1 / 2)

寒門宰相 幸福來敲門 1552 字 2023-05-15

馬行街的一間的樓宇中。

但見十幾名商賈坐在此間,他們都是京城大交引鋪的東家。需知界身巷說有上百間交引鋪,但經多年的bī賣和兼並,如今皆掌握在這十幾名商賈手中。

官場商場上都是腥風血雨,論慘烈商場更勝於官場。

這些商賈雖看起來和氣,但如今能坐在這里的,都是吃人不吐骨頭之輩。他們言談之間甚是和睦,大有舉動若輕之感,與樓下大鹽商們處境完全不同。

平日這些商賈都是錦衣玉食,穿金戴銀的,如今因是開封府與三司相召,故而只是頭上裹巾,身上著皂衫角帶,看上去十分朴實。

這時門一開,但見二人一並入內,為首是一名六十有許的老者,身後則跟著一名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

這中年男子正是那日賣給章越鹽鈔的沈家交引鋪的商人沈陳。他身前男子正是他的叔父,沈家交引鋪真正的掌事人沈言。

這兩人入內後,所有的人都起身迎著他們。

眾人入座後,沈言坐了一把交椅,他與眾人笑著道:「咱們界身會這么多年了都是咱們這些老面孔,今日我將我這侄兒帶來露露臉,以後諸位有什么為難的地方,盡管差遣他便是。」

眾人與沈陳早相識了,笑著贊了沈陳數句,然後重新排座,沈陳坐在了沈言側旁。

「沈老,此番旬估,下面那些鹽商都言若官府非要降到時價的一半,即行罷市!讓整個汴京都沒有鹽吃。」

沈言笑了端過茶湯來喝了一口。

又一名商人道:「沈老,你在官府那邊人面熟,情面也比我等深,到時候還清你出面說句話。」

沈言放下茶湯笑道:「我雖有些人面情面,但再大卻大不過太後,聽聞這一次是太後發話,諸位擔心著些。」

眾交引商皆是搖頭。

沈言頓了頓又道:「諸位,我聽得一句話『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咱們這些商賈日後都是要仰朝廷鼻息的,如今朝廷有事求於咱們,咱們少賺一些就是,就當是買個平安了。」

「那不成啊!朝廷要下面鹽商降價一半,而鹽商卻要我們交引鋪將鹽鈔一席,降至十貫以內。方才咱們議論了一陣,一旦咱們將鹽鈔降至十貫,那些南商怕是聞風而動,會將市面上的鹽鈔一掃而空啊。」

「這些南商盯著我們生意許久了,前幾年他們在茶引上大賺一筆,如今對鹽引已虎視眈眈。」

一人言道:「我記得去年陝西轉運司濫印鹽鈔,以至於陝西的鹽商大肆拋售鹽鈔,當時一席不值三貫,買鈔所,都鹽院的鹽鈔都無人購之。」

「當時是誰?當時是三司指著我們幾人在市面上兜底,不然如今西軍十幾萬官兵衣食由何而來?我們也是立下汗馬功勞的,我就不信朝廷一點恩情都不念會卸磨殺驢。」

眾交引鋪的商人言語了一陣,即是不肯降價。

又有人道:「不知朝廷新任巡鹽判官是何人?若是他qiáng要我等將鹽鈔降至十貫,定讓他不得安生。」

這時一人入內道:「我方才打聽過了鹽商的行頭行戶們議定了,絕不降價!」

幾名交引鋪商人皆道:「他們都敢不降,我們亦不降,大家一起扛著便是。」

沈言默默嘆了口氣,界身金銀交引鋪生意日進斗金,僅是看垛錢一項就要十幾萬貫錢財鋪墊。普通的商賈都是財不露白,就怕被朝廷拿來當肥羊宰了。

但敢擺在台面上的,其身家背景可見一斑,這些人中最不濟的,也是女婿是進士,從榜下抓來後作了大官那等,難怪有這底氣。

就在此樓一街之隔的茶樓里。

章越正好整以暇地喝茶,今日是旬日,也就是每旬的最後一天,是官府與行商議論科配旬估的日子。

所謂科配就是官府向商賈攤派,說白了就是qiáng買qiáng賣。比如有些東西是官府所需便向行戶買來,行戶必須優先供給官府再賣給百姓,或者有些東西爛在倉庫里了,比如糧食茶等等,官府就qiáng行向行戶售賣。

此中比較有名的就是唐朝宮市,讀了賣炭翁就知道了。

至於旬估,也稱為會估,這是從漢朝起就有的制度。

到了宋朝官府把行戶集中在一起,按商品上中下分作三等,每等制定一個價格,議定後上報官府。

此事由開封府司錄司負責。

如今司錄司的錄事參軍孫河便與章越一並坐在茶樓里,至於鹽鐵司與司錄司屬吏則與鹽商與交引商在面對面商談。

章越與孫河則不出面,坐在茶樓里喝茶等候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