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九十章 公用錢(1 / 2)

寒門宰相 幸福來敲門 1071 字 10个月前

汴京城仍是一番yín雨霏霏的景象。

官家趙曙這幾日身子不好,時常感到暈眩,夜不能寐。

濮議一起加之水淹汴京城,令他十分疲憊。

不過這幾日他還要振作jīng神,來報復打擊在濮議之中反對自己的大臣,之前他將蔡抗落諫職,而賈黯出外, 半路病死。

今日他又與韓琦,曾公亮,歐陽修商議對其他人的處分。

「如今諫官台諫之臣,皆不合乎於朕之心意,中丞賈黯,諫官蔡抗雖去, 但御史台下御史知雜事蘇寀等三人如何處置?」

這三人也是在濮議中反對過官家的。

韓琦默然,一旁曾公亮出聲道:「如今本朝與遼國於邊界之事多有爭議, 北人常渡河捕魚,遼國亦指責本朝縱容百姓過北界耕種,如今我們與遼國商議重新劃定邊界,此事可交給這三名御史來辦。」

韓琦看了曾公亮一眼,心底有些不滿,這不是一意獻媚討好官家,報復打擊言官之舉么?

官家欣然道:「正是如此,韓相公如何看?」

韓琦道:「這商議劃定邊界的事不好辦。遼國之勢一直壓本朝三分,平日無理尚要鬧三分,這一次何況是咱們理虧。」

官家道:「那不正好,蘇寀若再不盡力辦事, 朕定治他們的罪!」

曾公亮道:「正是如此, 三人出使之時,陛下可再從朝選用台諫。」

韓琦聽了曾公亮的話越來越不是滋味, 他也隱隱感受到曾公亮對自己的挑戰。

前些日子, 曾公亮通過宮里景福殿使石全斌探聽官家口風,問他對王安石看法如何?因為王安石母喪期滿了,曾公亮說官家可授他工部郎中之職, 同時知制誥。曾公亮還暗中稱贊言,王安石是可用之才。

曾公亮舉薦王安石的事,從未與自己商量過。

王安石與自己不和,曾公亮這時候薦為知制誥,用意不是對付自己么?王安石原先是中書舍人,他當然就是不願王安石知制誥,故而安排張方平為第一廳舍人,斷了王安石升任知制誥之路。

如今曾公亮竟秘薦王安石知制誥,用意何在?

韓琦知道曾鞏亮的外甥王回,正王安石的親戚,兩邊或是背著他私下往來了。

不過官家十分欣然曾公亮對蘇寀三名御史的處置,曾公亮顯然也摸准了官家的性子,事事投其所好。若是自己不跟著支持,就會失去官家的信任,但朝廷對付三名御史,大臣們又會把這筆賬算到他韓琦頭上。

不過在三名御史使遼的事上,韓琦沒有反對。

「至於司馬光」官家親口提到了他的名字,「他對朕實有定策之功, 這一點朕是忘不了的, 但他身處諫職, 朕又不喜歡。」

曾公亮再次體會到官家的意思,不過他看了韓琦一眼,這一次卻理智地沒有說話。

韓琦也不喜歡司馬光,此人在諫職上給自己帶了太多麻煩,但是二人同樣是擁立過當今皇帝的。

韓琦道:「如今龍圖閣直學士,判都水監韓贄壞事,正好可以貶之,而陛下可以升司馬光為龍圖閣直學士。以司馬光的性子定會以無功不受祿而卻之。陛下正好可以順勢除去他的諫職,同時任他為侍讀侍講,留在身邊顧問國事即可。」

官家聞言欣然道:「還是韓相公有辦法。朕不是薄情寡義之人,如此安排再恰當不過了。」

韓琦道:「陛下聖明,不過韓贄經過昨日宮內之事,已是上疏辭官。陛下這一次不可再縱容於他,需予以重辦,否則無以安撫京師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