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九十六章 西北大捷(1 / 2)

寒門宰相 幸福來敲門 1567 字 10个月前

崇政殿內,百官們皆是喜氣洋洋,連韓琦,曾公亮,歐陽修等宰執,及文彥博等樞府官員也都是穿了一身吉服至殿上向官家道賀。

自宋軍連敗於西夏後,已是有多久沒有這樣一番吐氣揚眉的大勝了。

而官家坐在崇政殿上面無表情地接受了百官的朝賀。

眾官員們都是由衷地從心底佩服, 這才是人君之表,喜怒不動於sè。之前官家在仁宗皇帝大喪時不哭,如今宋軍大勝時不喜,可知官家這養氣的功夫已是深至了極致。

不過也有些官員則是奇怪,官家不苟言笑是可以理解,但怎么看起來反而有些悶悶不樂呢?這也太奇怪了,宋軍好容易在西北打了場大勝戰, 挽回了國家對西夏屢戰屢敗的顏面,但官家也不應該是這個不喜反憂的反應么?

當然也有的官員看到了第三層, 這莫非就是范文正公所言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么?

果然我等與官家的境界相比還是遠遠不夠啊。

當然還有官員認為這一次大捷,完全是邊臣故意掩敗為勝,實際上宋軍大敗於西夏,故而官家不得已要裝作打勝了的樣子接受百官朝賀,實際上卻是暗暗發愁。

這一波的官員可謂站在了大氣層。

無論怎么說,官家便是如此,全程無表情地接受了百官的拜賀。

到了後殿時,韓琦,文彥博等兩府宰執入座, 商議大勝的後續之事。

文彥博先與官家講了此戰的經過。

八月時夏主李諒祚為報夏使被章越等折辱之仇,興兵十萬進犯大順城,柔遠寨。

環慶路經略安撫使蔡挺分兵駐守,他認為大順城堅固, 並未派重兵防守,只是命士卒在城外多布鐵蒺藜。而柔遠寨城防不固,故派副總官張玉駐重兵防守。

李諒祚屢攻大順城不克, 親自至城邊督戰, 被宋軍的qiáng弩射透其甲,李諒祚見打不下大順城又轉攻柔遠寨,結果張玉率軍三千夜襲夏軍,夏軍潰敗。

而夏軍敗績,西北震動,秦州簽判王韶乘西夏敗退之勢,擊敗青唐番人聲威大震,得到了三萬番人歸附。

故而陝西轉運使薛向將兩事並作寫入露布進京告捷,宣告大順城之戰獲勝,同時稟告李諒祚知罪言開戰之事乃邊吏所為,故而遣使來求和。

韓琦,文彥博在朝多年了,都是老狐狸那等,他們看得出蔡挺所報的大順城之戰雖勝,但不足以稱作大勝。

不過宋軍被西夏人壓著打了十幾年了,好容易有一場防守反擊的勝利,稱作大勝也不為過。

同時西夏請和也是老套路。

韓琦, 文彥博都表態道:「夏人請和不過是故計, 不可當真。」

歐陽修亦道:「陛下, 臣以為夏人狡獪多詐而善謀,qiáng時則叛,弱時則請和。叛亂時則利於擄掠,侵犯邊境,請和時則多請歲幣,開放鹽禁,故而自慶歷以來本朝向西用兵,西夏人叛服不常,守臣至今未得要領。」

官家問道:「那還是繼續打下去不成?」

歐陽修道:「宋夏交惡,曲在元昊,而用兵之禍,乃朝廷不得已而為之。天下百姓皆支持朝廷向西夏用兵。」

官家搖頭道:「朕看還是趁著此番大勝先與西夏人議和便是。」

對官家來說,擊退西夏便好了,如此朝堂上還有更重要的事來辦。

副樞密使陳升之上前奏道:「若要議和,至少也要讓夏人送質子入朝,並歸還靈州,如此方可答允。」

不過官家仍是急於趁勝議和,眾大臣們都只好答允了。

韓琦道:「陛下,此番大順城之戰多虧守臣蔡挺謀略得當,應該重賞才是,還有王韶出其不意招降三萬番人,其功更在蔡挺之上更當重賞。」

「臣還記得是章越舉薦王韶出任邊臣,此舉薦之功亦當賞賜。」

韓琦說完,頓見得官家臉上不好看了。

在場幾位宰相都知道,蔡挺是誰?之前剛剛被貶出京的諫官蔡抗的親弟弟。

還有舉薦王韶的章越

這賞賜該如何給呢?

而此刻章越帶著家小三十多人,行走在汴京的街道上,離他不遠處便是城門。

章越騎在馬上看著這一幕幕熟悉的景sè,而十七娘母子則留在馬車之中。

熙熙攘攘地人群,八月的bào雨令汴京成為澤國,但如今一切災害過去,汴京城又是當初那繁華熱鬧的汴京城。

章越乘馬行走,忽聽身後傳來急促的馬蹄聲。

「度之,度之!」

章越回頭一看,原來是韓忠彥。

章越勒停了馬。

韓忠彥責道:「度之,怎么好不辭而別呢?」

章越道:「也不算不辭而別吧,我就住在汴京近郊,你有空隨時可來看我,只是怕以後你貴人多忙,看不上我這一介草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