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七十一章 王安石辭參(1 / 2)

寒門宰相 幸福來敲門 1071 字 10个月前

蘇軾之言令在場的章越,陳襄,官家都不舒服。當然蘇軾這話說錯了嗎?

沒有說錯,他說的每一句都是實話。

從一個批評者來說,他沒有亂講,而且一針見血,擊中要害,但效果卻似往人的心底狠狠地chā了一刀般。

蘇軾退下後,章越可以感覺到在延和殿奏對中,官家對蘇軾的才學是非常欣賞的,但是奏對的結果實在是不太好。

或許文人風骨便是如此吧。

蘇軾當然也明白,天子采納可能很小,自己說了不該說的真話。

此刻章越不知道的是,蘇軾出殿後,憑他好人緣,有不少官員詢問蘇軾方才在面聖的時候,到底與官家說了什么話。

蘇軾長嘆一聲,然後將自己在君前奏對,沒有一句隱瞞的說出。

「我在君前直言,今上之病,便是求治心切,進言太廣,進人太急1

眾官員聽了蘇軾的話都很是認同。

大家心底不是沒這個想法,但要么是藏在心底不說,要么沒有蘇軾總結的這么具體深刻,現在經蘇軾這么一說,在場的官員卻不約而同地表示了認同。

「那么官家如何說?」有一名官員追問。

蘇軾道:「官家道會細思我的進言。」

不少官員都是大喜,官家肯聽蘇軾的話,說明他變法的決心還沒有那么堅定。

在場官員對三司條例司本就有所異議,經過蘇軾這么一放大後,不少官員頓時也有上疏的打算,或者打算將蘇軾的話傳給其他認識的官員。

至於殿上的官家還不知道這一切,而是召見了章衡。

見章衡之前,官家先問章越道:「章正言是卿的同族?」

章越道:「陛下明鑒,章衡確實是臣的族侄,臣當年在族學佣書為生時,章衡是族學的齋長。」

官家聽說章越當初竟以抄書為生,道了一句『卿殊為不易』。

不久章衡上殿。

章衡的奏疏是倡導學校之制,這觀點與王安石,陳襄,章越相合。

章衡先道:「陛下,三代之時,其法寖完備,上至皇室,國都,下至閭巷,莫不有學校。」

「人長直八歲,自王公以下,以至於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學,而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御、書數之文。」

「及其十有五年,則自天子之元子、眾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與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學,而教之以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章衡的建議,便是模仿三代,建立完備的教育制度。

從小學至大學,皆納入公學,朝廷用以教化百姓,讓每個老百姓都可以讀得起書(小學),再選拔優秀的寒門子弟與公卿(官二代)一並入大學。

官家聽了章衡之建議,不由意動,這個打算當然是好。

但這是要用多少錢?

一個縣辦一個縣學都十分勉qiáng。范仲淹慶歷新學前,宋朝各路的縣還大多沒有縣學。

官家問章衡的意見,章衡道:「陛下可以從三處來,一是官辦,一是官民合辦,還有一等是民辦,富裕的縣可以官辦,不富裕則官民合辦,最後便是鼓勵民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