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七十六章 議論(1 / 2)

寒門宰相 幸福來敲門 1065 字 10个月前

章越以往混論壇時看過無數鍵政qiáng者,是如何口頭事功,治理天下的。

大多是我若是執掌天下,必先一二三四五幾點,只要你們按著我說得去辦,馬上不出十年便可以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等等。

但反過來看看改革家王安石如何辦?

要變法不是我要如何變法,而是一旦變法開始遇到阻力勢力和反對力量了,我應該怎么辦?

不是如何治,而是如何易治。

以往讀歷史書時,總有等錯覺,認為王安石變法最後失敗了。

其實不然,另一個時空歷史上王安石第二次罷相後,神宗皇帝用得還是他的主張。

元佑更化後,王安石失敗了?

元佑更化也不過推行數年,便被章惇重拾變法大旗……

章惇罷相後變法終於失敗了吧?錯了,後面還有四度拜相的蔡京……一直到北宋沒了,變法才告終。

所以王安石變法是失敗了?人亡政息了?事實證明,國家真正下了決心要變法,還是可以成的。

蘇軾說經義取士實在是埋汰人才。你詩賦與經義學得再好,但放在作官上都沒用的。

蘇軾說得都對,但問題是王安石的改革科舉是為了單純選拔人才嗎?

而王安石一開始所謂變風俗,立法度,作得便是此事,其目的便是為了『齊道德』這三個字。

變法變的不是法,而是如何讓法延續下去,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僅一點便知王安石之眼光格局,已是遠勝過與他同時代的任何官員,在古今政治大能之中列一席之地……數百年後朱元璋將程朱理學定為官學,也便是齊道德。

王安石看向章越問道:「度之如何看?」

章越知道王安石拋出『齊道德』三個字後,自己大凡有半句對他政策的挑戰懷疑,肯定就完蛋了。

老王可是個狠人啊!

膽敢挑戰他的人如何下場?普天下皆知。

但全盤按著老王意思走,也不是章越的性格。

故而要拿出點東西來,讓王安石對自己有所信服。

章越道:「當年孔子西行不至秦,為何如此?荀子一語道破,秦國沒有儒。秦昭王有言與荀子,儒是無益於國家的。荀子入秦後所觀稟告范雎,百姓官吏皆有古風,士大夫不朋比,不結黨,無私事。民風國風如此純粹,故而國家易治,商鞅變法一舉成功,此皆是無儒之功。」

「秦之qiáng大乃無儒,然而秦之滅亡也是因為無儒,荀子早就說過了用儒家粹而王,駁則霸,無一則亡。讀商君書有馭民六術,『弱民、愚民、疲民、辱民、貧民、虐民』。」

「商鞅言,民愚易治,這便是不許百姓讀書從儒,韓非曾言太上者禁心,其次者禁言,再次者禁行,說到底也是為了易治。」

聽到這里王安石臉上有些沉了下來,但見他的本就是臉黑,臉一沉頓時變得更黑了。

章越則言道:「齊道德,便是不愚民又易治的駁而霸之道,相公此法是勝過商鞅,韓非子。」

王安石臉sè好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