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二十七章 天子之恩(1 / 2)

寒門宰相 幸福來敲門 2565 字 10个月前

章越一聽心想,是誰如此提議的?

他仔細想了想多半是王安石。王安石也是搞笑,自己為知制誥時,牛bī哄哄的。

王安石知制誥時因在蕭注降官的詞頭中提出修改,之後皇帝下詔令舍人院不得修改文字,王安石身為知制誥挑頭帶領其他知制誥的官員一起上疏反對。

然後蘇轍制科四等授官,也是王安石封還了蘇轍任命。

結果他當了宰相就要求皇帝廢除知制誥,這不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嗎?

章越想了想道:「當初漢哀帝欲封董賢,而宰相王嘉封還詔書,後給事中,舍人封駁皆本自於此也。」

「仁宗朝時,官家於舍人封還詞頭多是采納,百官堪稱盛典,可以糾駁人事任用之偏差。」

章越說完,便覺得氣氛凝固,官家對章越的奏對已經有些不悅了。

君臣奏對中直接懟皇帝的幾乎不存在,官員們正常奏對時,早就摸索著皇帝愛聽什么就說什么的習慣,故而你稍稍沒順著皇帝的意思說,就相當於普通人講話時,對對方提出批評了。

官家聽了道:「若繼為知制誥者再如宋等三名舍人這般封駁如何?」

章越以為官家在問陳襄的推辭知制誥,自己老師他很清楚,反對王安石的青苗法。

自己也反對青苗法。

王安石對自己說過,自己對變法有什么意見可以私下提,但公開里還是要團結。

章越道:「陛下,此中……此中當謹慎擇人,既是聖心所眷,也要符合公議,同時亦正直敢言,陛下如今行古今未有之事,必須有人敢說話……但是又要言之有度,不偏激直奏。」

……

官家看著章越所言有些好笑心想,你這是毛遂自薦嗎?

官家就是想聽聽章越怎么答的。

卻見章越言道:「陛下,陳襄其品行端方,當世大儒,確實是知制誥最好的人選。」

官家道:「可是朕已是數起陳襄,他都推辭了。」

章越道:「那是反對青苗法之故。這舍人院兼屬中書門下……」

「那卿的意思,朕是用還是不用?」

章越道:「臣不敢替人答之!」

官家踱步片刻道:「那卿覺得除了陳襄外,還有無其他人可以知制誥?」

章越道:「臣舉一人集賢殿修撰,判太常寺章衡。」

章衡是嘉祐二年的狀元,只是沒有修過起居注,但無論是科名還是資歷都是非常符合。李定選人出身都可以被提拔為諫官,但為何當日殿議時討論知制誥的人選,一眾大佬就沒有一個人提及他?

因為章衡沒有背景。

章衡也是陳襄的學生,但同樣是學生,章衡與章越在陳襄是一個地位?

何況陳襄自己也不是知制誥。

官家確實沒料到,章越突然提及章衡,但聽章越這么說,他想起了章得象。

章得象作為閩人第一相,被仁宗皇帝提及稱贊的,便是他是孤臣直臣。

章衡也是如此,並且他還在在上疏中公然支持新法中對於學校和科舉的改革,這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官家道:「朕記得。」

官家自也是知道,之所以無人推薦章衡,恰恰是因他沒有背景。但沒有背景,反而是官家賞識的原因。

這與狀元必出自於寒門的道理是一樣的。

官家道:「除了章衡外,卿還有無他人舉薦?」

章越道:「臣一時沒有其他人選了,陛下……」

「有什么話直說,無需如此支支吾吾的。」

章越硬著頭皮道:「陛下,臣斗膽求陛下一件事,臣的老師之所以不願任知制誥,非因他故,只要陛下能收回李定為御史的成命,臣的老師必然相從!」

「卿可知……這是什么話?」官家不悅之sè溢滿。

章越心底一噔,什么叫雷霆之威,他體會到了。

人生來有等本能,譬如有人看到近在咫尺的老虎,嚇得走不動,這是人本能的反應。

換成人也是一樣,比如百戰老兵的殺氣,久居上位者時那一瞬間的情緒流露。

皇帝也是一般。

章越記得官家初登皇位時,對方的氣場還未如此,還非常的稚嫩。王陶常常擺起當初皇子老師的架子教訓官家呢。

但是如今,登基的第四個年頭……

章越從官家的動怒上看到的不是皇帝的威嚴如何……而是看到其他大臣對皇權畏懼與攀附的折射。

換句話說,女神的高不可攀還不都是舔狗們給慣的……

正如你不能直觀地理解皇威,但可以從其他人的態度中深刻理解什么是皇威。

官家的這一動怒,也讓章越從參謀顧問這等身份抽離,重新回到了君臣關系中來。

「陛下,臣知罪!」

……

沒辦法,在先帝面前,章越是有恩於人家,但如今反而有些吃人嘴短。

官家怒氣稍稍斂去,但章越卻道:「臣冒死進諫,陛下所要若是一名不行使封駁之權的知制誥,那倒不如罷之不設。但陛下若因宋敏求,蘇頌,李大臨累格任命而罷之,臣以為……以為此實為因噎廢食!」

官家眉頭已深深皺起。

「陛下,臣料想肯定是有官員這么勸陛下,如今正值變法之際,需要朝綱獨斷,封駁之制雖是好典章,但卻害了陛下的威福,必須收回去。等日後制度已成,法威已立,如此再設知制誥,恢復封駁的制度。」

「陛下雖聽其意,但未必從其論,故而命臣的老師為知制誥,是因制度之事廢其易,守其則難也。」

官家對章越道:「章卿,今已非當初,此番話朕早就聽厭,還記得當初王安石初拜翰林學士,卿所言足食,足兵,足信以治國安邦,但朕如今所為的,不正是以變法,求富國qiáng兵嗎?那變了又如何?」

章越道:「陛下所言極是,臣亦是深以為然。但變也有急變與緩變,疾風驟雨是變,日拱一卒也是變,士庶認識到朝廷用心天下的苦心也需潛移默化,同時人心之事用急易反。」

「知制誥封駁詞頭之事,從仁宗皇帝到如今已是幾十年了,天下官員士庶皆以為是好典章,但如今驟因三舍人之事罷之,一時之間人心難以理解,過剛則斷,過猛則折。這並非是治理天下的良法!」

官家聽到這里道:「章卿的意思是讓朕循序漸進,徐徐圖之?」

章越見官家怒sè收止,仍謹慎地道:「是,法應當變,但變之當如藕一般,一段接著一段,好似春雨潤物於無聲。」

說白了,搞政治又不是量子力學,不能一下子東,一下子西,必須有一個連續性在里面。

官家道:「難矣,所以說朕要變這法,此流俗也要顧及么?」

章越則道:「若無流俗,僅憑仁宗皇帝的一條遺命,陛下又怎有今日呢?」

官家聞言臉sè一白。

官家於殿中踱步片刻思索了一番,最後對章越道:「好,朕便從善如流了,不再授李定御史之職。」

章越大喜,沒料到蘇頌,宋敏求,李大臨三人罷官都辦不到的事,都給自己辦下來了。

章越感到了什么是官家對自己的信任,但他也同時感覺到隱隱有一等的危機感。

什么是伴君如伴虎,隨著官家權位日益穩固,近來又有如呂惠卿,曾布等人侍從左右,漸漸有了自己的決策團隊,連王安石的依賴程度都已不如從前。

那么事到如今,自己也當尋求外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