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五十七章 不服者如何(1 / 2)

寒門宰相 幸福來敲門 1559 字 10个月前

安撫了劉希奭,解決了內患之後,章越,王韶等終於可以抵至古渭寨。

從秦州這一路行來,如今已是到了十一月中旬。

韓絳預計是在明年一月出兵,如此章越至少要十二月從古渭出兵,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

古渭寨原先之地,是渭州的隴西縣,失陷於吐蕃已是一百多年。

皇佑四年時才由范祥在此重新設寨。

章越心底默默感謝了一下范祥,從古渭寨,再到交引所的前身都鹽院都是對方創造的,章越其實也是一直沿著對方所開的路一直走下去。

章越沒有駕馬入古渭寨,而是先馳騁至高山上,俯瞰數里外的古渭州城。

這座舊城象征著,當年唐朝時的qiáng盛,但如今只剩下殘垣斷壁……風卷黃沙嗚咽有聲,昔日唐朝將士的榮光,也是淹沒在荒原之中。

何日復我漢唐舊疆?

章越想到這里,揮動馬鞭與眾人抵至古渭寨。

古渭寨旁數里處有一處大榷場,這是平日蕃人與漢人市易的地方。

在榷場之外,則是上百頂帳篷!

原來青唐諸蕃都在此迎接章越,古渭蕃部為首的便是俞龍珂。

俞龍珂是近年來投奔宋朝最大的青唐蕃部首領,並被授予殿直蕃巡檢,手下有十二萬口。

治平二年時,西夏進攻大順城,王韶趁機出兵擊敗了來邊境侵犯的夏軍,在古渭寨站穩腳根。

俞龍珂見王韶勢qiáng,主動與對方往來。而王韶也有意招撫這古渭最qiáng的蕃部,經過多次往來,俞龍珂終於在熙寧二年時歸順了宋朝(另一個時空歷史上對方是熙寧四年歸附)。

正是俞龍珂的提前歸附,也讓章越有了出兵蘭會的底氣。

位於俞龍珂之下,則是蕃將訥支藺氈。

訥支藺氈原先為世居古渭的大族,後來為西夏擊敗,向宋朝獻土內附,范祥乘機在古渭築城。對方從此歸順了宋朝。

訥支藺氈歸順宋朝最久,最是忠心,但實力不如俞龍珂。

蕃將中排名第三則是張香兒,祥符元年時他的祖父便被宋朝封為順州刺史,手下也有數萬人口。

除了三人外,還有渴龍族,乞當族,馬波族,刑家族,公立族,綽克宗族等大小十余個蕃部。

王韶上疏說收復古渭,有十萬蕃騎可供tiáo用,說得就是這些部族加在一起的人馬。

如今聽說章越要來,王韶一句話下這些蕃部首領無不前來迎接。

雖說蕃漢言語不同,但章越滿臉笑容地與這些首領打了招呼。

這些蕃人對自己十分恭敬,章越知道蕃人的恭敬其實是對著一旁的王韶而來。

章越看了一旁王韶一眼,此人在古渭不過六七年,竟經營得如此得蕃部人心,實在是了不起。

至於王韶則始終板著臉,好像這些蕃部首領欠了他一大筆錢般。

章越心道,以兩千漢軍孤師懸於秦州百里之外的古渭,竟令蕃人如此順從,這王韶果真是有大本事的。

看來自己與韓縝冒著仕途風險來保他值得。

而在俞龍珂一旁則是一名漢將名為高遵裕,此人是高太後的伯父,如今提舉秦州西部蕃部。

眾人在榷場旁最大的一個帳篷見禮。

章越帶來了給眾蕃將賞賜,鎧甲一副,宋朝武將官袍一件,綢緞十匹,對於俞龍珂,訥支藺氈,張香兒又厚於他人。

章越不熟悉情況,便讓王韶與蕃人部落打交道。

章越看到帳內除了方才的蕃部將領,還有不少僧人。吐蕃崇佛,故而僧人有很高的地位,他們在部落中的地位甚至與首領平起平坐,故而會議中他們也得以入場。

王韶道:「諸位你們二十日後,各帶十五日糧,帶齊部族人馬到通渭堡來。」

眾蕃將們面面相窺。

王韶用蕃漢語言講了兩遍。

這時一名排名末席的蕃將問道:「去作什么?」

王韶聞此不悅道:「去打木征!」

木征也是青唐蕃部,聽說要打木征,眾蕃將們議論聲四起。

有人問道:「打木征又何必帶十五日糧!三日糧便夠了!」

王韶沒好氣地道:「說了十五日便是十五日,呱噪什么?」

蕃將聞言欲頂撞,但卻給張香兒,訥支藺氈拉下。

章越心想這二人都是熟蕃,也是最聽使喚。

還有蕃將啰嗦了幾句,似有些亂糟糟地,不過王韶有威望,還算壓得住。

一旁的高遵裕一言不發,摸著胡子似在一旁看笑話般。

至於劉希奭眼珠一直轉。

王韶為何說去打木征,而不是去打西夏,大家都心知肚明。

因為對付同為青唐蕃部的木征還行,若說進攻西夏,恐怕這些蕃部都要散了,

王厚對章越道:「恩公,青唐部族都是如此,他們逐水草而為,各部都不相劃一,故而每次部落之間商議出兵大事,都是這般各抒己見,爹爹能壓下他們已是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