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八十八章 三司會計司(1 / 2)

寒門宰相 幸福來敲門 1069 字 10个月前

韓絳對呂惠卿反擊頗為弱手,這也沒辦法,他素有長者大人之名,從未見他使手段整治過他人。

也是正是如此,王安石才推舉韓絳為昭文相。

三司會計司設立後,由韓絳,章越二人為提舉,原本韓絳是打算讓呂惠卿,章越二人提舉,如今則將呂惠卿摒棄在外。

韓絳與章越在天子面前奏對時,韓絳道:「臣通過會計司,核算天下財賦,比對真宗皇帝,仁宗皇帝,英宗皇帝三代的歲入支出,定為出入,哪里該減,哪里該添,羅列詳呈。」

官家聞言欣然,這個主張還是司馬光提出的,不過司馬光自己卻沒有干。

最後國家沒有走節流這條路線,而是走了王安石開源這條路。

而會計之事也是韓絳的qiáng項,在治平四年時治平,蔡襄與韓絳一起編撰《治平會計錄》。

不過王安石,呂惠卿對會計都甚薄之。

韓絳說完,章越則向天子道:「節財之道,必資會計之書,太祖封樁庫每年歲入皆藏之,太宗即位時,視其儲積對宰相言,金帛如山,用何能盡……」

官家聽了老臉一紅,章越說的是太祖,太宗朝時,國家的錢多到用不完。

而到了真宗時就出現問題了,到了仁宗,英宗皇帝那會問題就更大了。

所以治平初年,蔡襄為三司使時上疏《治平經費節要》,認為朝廷必須進行截流,不過因為英宗皇帝不信任蔡襄的原因,此事作罷。

章越道:「熙寧初年時,朝廷論財,都是理財二字,臣以為財應該理,但也應該節。如今西北戰事稍寧,朝廷沒有必要的支出當減則減。」

「朝廷稅賦中有不少擾民甚多,但納錢甚微的稅法,臣以為可以從中革之。」

官家聽了點點頭,王安石當初整天講理財,最後推出新法,財確實也理到了,不過也給百姓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比如免役法一年盈余四百萬貫,至於青苗法更是年利率百分之八十,無論怎么變,這錢都不是從天下掉下來的。

所以必須節約掉一些無用的浮費,便是韓絳,章越的目的。

聽著章越陳述,呂惠卿頗為沉默,他呂惠卿從民間斂財,韓絳則將財還給民間,正好可以形成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循環。

不過呂惠卿聽著章越提議不僅如此,以後從三司,司農寺,交引司,地方州縣任何關於財稅的問題,都要聽從會計司的批准。

朝廷在哪里要用錢或有什么規劃,都要經過會計司所知,他呂惠卿以後就是想修個衙門都要章越同意了才能辦。

而且章越還反復提及用朝廷收上來的錢,對農工商之事上進行規劃和投資,這似乎又一個很大的命題。

章越的意思讓朝廷錢不是躺在庫里睡覺,而是用來錢生錢。

總而言之,章越的話令官家聽了非常心動,甚至呂惠卿也心動了。

章越道:「據臣所知使棉花脫籽的攪車已是在陝西逐漸推廣開來,已經有數個商家可以生產棉布。」

「過去棉布價比絲綢,但因為有攪車倒是便宜了不少。以棉布制衣遠勝麻布,若價錢勝過絲綢,則是大有可為。」

「臣建議朝廷可以收購幾個棉布商,再給予他們一些優惠的政策,讓他們制作棉布,若能衣被四方則是陛下的一樁恩澤,臣想這是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