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九十三章 出外(兩更合一更)(1 / 2)

寒門宰相 幸福來敲門 2605 字 10个月前

火是自下而上,還是自上而下。

蔡確陡然這么一問,加上官家看著元絳那剎那間驚慌的表情,立即略有所思。

之前得知三司被焚毀的時候,他很是驚怒,但做皇帝這么久了,他自然而然就有等反應,自己是不是讓人給套路了?

等到蔡確這么一提,官家立即意識到,事情可能沒有料想到的那么簡單。

不過官家面上卻沒有流露出任何懷疑之sè,從昨夜的失火,再到蔡挺力勸非樞密院不可tiáo兵救火,再到章惇卻突然出現在火場,三司會計司剛要查賬時便突然失火,事情真有這么巧合嗎?

數年的皇帝,天子也是城府日深,判事理政的水平也提高了不少。

元絳說完之後,但見韓絳已是半個身位出班,他已是打算向天子承認錯誤,將三司失火的事都攬在自己身上。

看到韓絳如此,呂惠卿微微露出喜sè,只要韓絳能因此事受到牽連出外,那么身為中書二號位的他,便可以順利補為宰相了,昭文相或許還不行,但史館相的問題卻不大。

宰相之位,是呂惠卿他一直夢寐以求的。

正當韓絳出了半個身位的時候,突然班次站在韓絳身後的章越突然躍過了對方出班道:「陛下,是臣將三司會計司搬入三司的以方便查以往積年的賬目,最後因為翻閱了太多的陳年舊檔或清理出一些本該被蟲蛀火燒的賬目,以至於堆疊太多於庫房內。」

「導致了三司失火,此事臣難辭其咎,懇請陛下重責!」

章越這一大段看似沒有意義又很有意義的話,眾大臣們一聽就明白了其中的蹊蹺和貓膩。

不過這樣的事沒有證據是不能擺上台面的,容易被倒打一耙。

御史中丞鄧綰此刻是一動不動,絲毫沒有站出來替呂惠卿說話的意思,以往他可是新黨的急先鋒。

但另一個御史鄧潤甫卻忍耐不住道:「失火便是玩忽職守,豈有其他理由可以推脫?已知積年腐朽之賬目容易失火,為何不早作防備,以至於事後方才察覺。」

章越道:「陛下,是臣疏忽大意,是臣沒料想到在三司之內,居然也會失火。臣沒有事先防備到這些,願與元絳一並承擔此次三司失火的罪責,還請陛下下旨發落。」

章越此舉等於將韓絳那部分責任,也全部扛到了自己身上。

韓絳大為感動地看了一眼章越,但他心想,這么大的罪責章越怎么能一人背得動,正欲出聲攬責,卻感到手腕被人一拉。

韓絳一愣,半回過頭看去原來是吳充制止了他。

韓絳見此露出一等無奈之sè,但還是退回了班里。

呂惠卿見韓絳退回班里心底暗暗可惜,但心想扳倒章越也是斷了韓絳一臂,他出班道:「章端明,何必為人分擔罪責,據我所知這些日子你都與我商量免役法之事,應是無暇抽身旁顧。」

官家本有些懷疑呂惠卿,但聽對方這么一說頓時又是疑惑。不過官家看得出章越牽涉進此事有些牽qiáng,可是三司被焚如此大事,只要沾著了都脫不開。

這時候有人道:「三司會計司中主事的是著作左郎蘇轍。」

官家雙目一凝問道:「蘇轍何在?」

半晌一名官員弱弱地道:「稟告陛下,失火之後,蘇轍極力救火保護司理典籍,最後被火毒侵襲至虛脫不省人事!」

章越聽了心道,若蘇轍有事,自己如何向蘇軾交代?

章越不由有些內疚,早知如此,當初就不該將蘇轍牽扯進此事來。

呂惠卿聽說蘇轍虛脫,不省人事心道,如此最好,死了更好。

官家道:「好了,牽連此事所官,一律奪職出外!」

但見雷霆降下!

除了韓絳以外,三司使元絳以下,鹽鐵副使,戶部副使,度支副使,鹽鐵判官宋迪,以及章越,蘇轍二人皆遭奪職。

同時救援不力的馬步司官員亦全部遭到奪職。

唯獨救火有功的章惇被大加贊賞。

章越身處漩渦之中,則是被罷去了提舉三司會計司之職,他與元絳等人都要出外了。

章越從大殿走出,卻見元絳已是恢復了輕松之sè,但見他正與呂惠卿,鄧綰,蔡挺說些什么。

章越遙遙地看了一眼,即舉步離去。

他立即趕往去看望蘇轍。

蘇轍正在蘇府安頓。

到了蘇府上時,卻見蘇轍的妻子史氏以及蘇轍的幾個子女都伏在蘇轍的床榻旁哭泣。

史氏見了章越抵此,忙是見禮。

章越知道史氏雖出身一般,但也是落落大方,持家有方。蘇轍沒有兄長風流,沒有妾室,只有妻子一人。或許也因如此,章越與蘇轍更投緣一些。

但見史氏將幾個子女都遣出去,然後在蘇轍的榻前向章越一拜道:「官人方才昏迷前有言,他若有不測,便將此交給章公,說憑此必能替他主持公道。」

章越接過一個紙條,掃了一眼後納入靴頁中心道,蘇轍便是為了這紙條差點送了性命。

章越心想,幸好自己沒有因呂惠卿假意求和的話,而放松對他的查賬。

蘇轍也是先審了這些年來司農寺的舊賬,是發現了什么端倪,所以保留了證據……不過他沒料到敵人的凶狠,連三司使元絳竟會自己動手放火燒去三司。

想到這里,榻上的蘇轍醒轉喊道:「是章……端明嗎?」

章越頓時大喜握住蘇轍的手道:「子由,是我不好,連累你至此。」

蘇轍有氣無力地道:「子由深恨不能報答章公,不過幸不辱命,查得實據在此。但呂賊狡詐至極,如今又是得勢,就算有此證據怕也是一時扳不倒他。章公可留此把柄,以呂賊的為人,此物遲早是用得著。」

「其實這一次是蘇某疏忽了,三司中那些老吏方才是幕後之人,他們一直擔心蘇某之前查他的賬,所以派人來說項過數次,甚至賄賂以重金,可蘇某卻沒有收。」

章越恍然大悟心底理清了一切,三司號稱是公人世界。

也就是說真正的權力不是把握在官員手中,而是衙門里那些官吏,也就是公人。

下面官員要報賬,錢財有出入,就都要給公人一筆好處,這就是所謂的『舉天下一毫之事,非金錢無以行之』的大宋。

也就是說你辦什么事都要錢,看水滸傳就知道,什么事經過了公人的手,都要拿好處打點他們,否則就用合法權力來傷害你。

而三司里是天下錢財出入之處,其中的貓膩自也不用多說。韓絳要量入為出,重新審計過往賬目,勢必要牽扯出很多舊賬,如此三司里面那些小吏人人自危。

因為官員最多干個一年半年就走了,縱有交代什么不清楚也好商量,而那些小吏都是干了十幾年幾十年的,收了那么多年錢,又沒有文官那層護身符,一旦查出就是死罪。

為什么以往審計沒問題?因為以往審計都是三司自己審計自己,如今韓絳卻搞了個三司會計司從外部來審計,自己又用了油鹽不進的蘇轍……

最後呂惠卿因勢利導便利用了此事……

當夜韓絳的心腹張端來尋章越帶了韓絳的一封手書,上面只有幾個字,悔不聽君言。

章越對韓絳的書信很無語,都到這時候說這些有什么意思。

當初他勸韓絳要與呂惠卿爭『國是』的時候,他沒有聽,之後他勸韓絳保馮京的時候,他也沒有聽,如今覺得辦一個三司會計司便可以扼住呂惠卿喉嚨時,結果被對方先下手為qiáng。

現在說什么都晚了。

如今自己替他頂了全部的鍋,韓絳對自己表示愧疚有什么用。

次日政事堂會議,韓絳托詞缺席,由呂惠卿來主持,比以往的政事堂會議,少了一個馮京,而多了一個章惇。

因章惇救火有功,天子已令他為權發遣三司使,替換因大火被罷出外的元絳。而呂惠卿則讓章惇以三司使的身份出席政事堂會議。